何首乌野生资源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 刘海华,艾伦强,唐春梓,等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24期
刘海华,艾伦强,唐春梓,由金文,何银生,张美德,廖朝林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通过对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河南等省域的何首乌野生资源实施生态环境、生态类型及各产区药材收购情况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对何首乌野生资源蕴藏量进行了估算,并对野生资源锐减的问题所在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促进何首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何首乌;野生资源;调查;问题
中图分类号:S567.23+9;S5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4-5718-04
Investigation and Problems of Wild Polygonum multiflorum Resources
LIU Hai-hua,AI Lun-qiang,TANG Chun-zi,YOU Jin-wen,HE Yin-sheng,ZHANG Mei-de,LIAO Chao-lin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Enshi 445000, Hubei,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field survey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types, and purchasing situation of different production area of wild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resources in Hubei,Hunan,Sichuan,Guizhou,Guangdong,Guangxi,Henan provinces, the resources of wild P. multiflorum was estimated; and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sharp decreasing of wild P. multiflorum resource was preliminarily analyz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use of P. multiflorum resource.
Key words: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wild resource; investigation; problems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为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 L.)多年生草本植物[1]。以干燥块根
入药,为大宗常用中药,199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以后各版均有收录。生首乌味苦、涩、性平,具有润肠、解毒、截疟之功效;生首乌经黑豆汁炮制后即成为制首乌,其味苦、甘、涩,性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乌须发之功效[2]。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何首乌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大脑衰老、延长寿命、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老年性便秘和眩晕等作用[3]。何首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省(自治区),此外陕西、河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甘肃、福建、山西等省亦有少量分布[4]。
近年来,由于国内各大制药集团与何首乌相关的新药、特药、中成药等新产品不断推出,同时食品、保健、化工、美容等行业添加何首乌的产品日益扩大,加之港澳台市场受海外华人之托大量向大陆要货,使何首乌的需求量迅猛上升;然而从各地药市上反馈过来的信息则是库存减弱、货源紧张,市场缺口逐年加大,目前已无大批量现货供应药市,所以业内对何首乌野生资源量做一个全面的分析评价呼声不断高涨,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为了使业内对何首乌野生资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提升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何首乌资源可持续利用,我们历时数年,在国内何首乌主要的产区开展了一次实地调查,主要是结合何首乌野生资源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类型及各产区药材收购情况对何首乌野生资源蕴藏量进行估算,初步分析野生资源锐减的问题所在及产生的原因,供有关方面在资源合理利用及有效保护、药材市场调控及有效监督等方面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文献调查
通过查阅有关植物分类、植被与生态及有关资源调查报告等文献,查阅标本馆标本及其记录,了解何首乌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分布区域的植被与生态状况等,为调查路线确定、样地区域选择等提供依据。
1.2 市场走访调查
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并广泛走访分布区的药农、当地有关管理部门(科技局、林业局、农业局、药业产业化办公室、医药公司、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药材(农贸)市场,以了解当地何首乌的分布、资源量、生产历史与现状、产量及销售、价格等动态变化。
1.3 路线调查和样方调查
在文献调查和走访调查获得的信息资料基础上,确定调查区域、调查路线、样地调查方式和样方设置方案、调查时间等研究内容。调查区域主要有湖北省(恩施市、鹤峰县、宣恩县、咸丰县、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武汉市)、四川省(成都市、汉源县、米易县)、贵州省(兴义市、兴仁县、施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凌云县、田林县、玉林市)、广东省(清远市、云浮市、德庆县、高州市)、湖南省(永州市、黔阳县、会同县)、河南省(嵩县)等地。调查路线涉及到的地点较多,也较分散;根据计划安排,我们分3个批次实施调查。第一次:恩施—鹤峰—宣恩—咸丰—利川—建始—巴东—武汉—恩施;第二次:恩施—成都—汉源—米易—乐业—凌云—田林—兴义—兴仁—施秉—恩施;第三次:恩施—清远—云浮—德庆—高州—玉林—永州—黔阳—会同—嵩县—恩施。
在调查路线确定后,尽可能地全面规划样地选择和样方设置;要实地选择既能反映何首乌野生资源分布的普遍性、又能反映何首乌集中分布的代表性地带;样方的选择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一般为正方形样方,每个样方大小为2 m×2 m,调查统计分析样方内的植被组成、何首乌株数、植物盖度、密度、高度、生长状况、分布状况、土壤类型、土壤酸碱性等指标。
2 调查结果
2.1 何首乌分布区的生态环境
野生何首乌适应性较强,自然分布在海拔20~1 300 m、黄河以南各地。性喜温暖潮湿气候,有较强的耐寒性,适生区年平均温度为16.0~21.5 ℃、最低温度在-10 ℃左右、年降雨量1 000~1 500 mm、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生长地土壤含水量为25%~30%,土壤类别为乱石缝隙腐殖质丰富的山地灰褐土、山地棕壤及排水良好、结构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5]。
2.2 野生何首乌的生态类型
何首乌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喜温暖,为阳性植物;在低山、二高山均有分布,以低山居多。野生何首乌主要生长在透光度较好的田埂、岩石缝隙中、公路边、沟旁、房前屋后、森林边缘等向阳处[6]。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支撑物完成攀缘,而且生长旺盛,在野生群落中为主要的建群种,可借助其藤茎蔓延到群落的最上端。在一些生长年限较长的群落中,其地上部分会利用阳光层而生长旺盛,并可占据整个群落上层空间而使其他伴生植物生长缓慢。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野生何首乌地上部分凭借在群落中的有利优势而能无节制地生长,但其
地下块根的膨大部分很小;在一些田埂上或房前屋后生长的何首乌往往被人们当作杂草而除之。
2.2.1 树林边缘生态类型 该生态类型结构复杂,主要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组成。乔木层由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锥栗(C. henryi Rehd.et Wils.)、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乌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等组成。灌木层由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黄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棕榈[Trachycarpu fortune (Hook.f.) H. Wendl.]等组成。草本层由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凤尾蕨(Pteris nervosa Thunb.)、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麦冬[Ophiopogon japonicas(L.f.)Ker-Gawl.]、茜草(Rubia cordifolia L.)、菝葜(Smilax china L.)、鹅儿肠[Stellaria media(L.)Cyr.]、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Beauv. var. major(Nees)C.E. Hubb]、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截叶铁扫帚[Lespedeza cuneata(Dum.Cours.)G. Don.]等组成。在此生态类型里,何首乌主要生长于林缘的山地石缝中,由于土壤贫瘠,为了争取到阳光,攀缘其他植物积极向上,故只长地上部分,其地下块根较小。
2.2.2 田边地埂生态类型 在一些山区的田埂上,何首乌没有大树作为攀缘物而蔓生于地表,地上部分很长,而地下部分小且扎根深,不易于采挖,当地农户多作为杂草除之。其生态类型结构简单,主要由草本层组成,伴生植物主要有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鬼针草(Bidens bipinnta L.)、一年蓬[Erigeron annuus(L.)Pers.]、茜草、青蒿、乌桕树苗、千里光、截叶铁扫帚、鸭
趾草(Commelina communis L.)、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鹅儿肠等。
2.2.3 房前屋后生态类型 本生态类型结构最简单,就是多年生何首乌在人类生活环境里的房前屋后缠绕于四周的乔木和灌木上,其乔木一般有竹类、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等。
2.2.4 人工种植生态类型 人工种植何首乌需要搭建棚架,该生态类型群落结构单一,乔木层和灌木层由人工棚架所代替,其他的伴生植物都被人为除去,何首乌成为主要优势种。不过该生态类型的土壤肥沃,并且通过人工打顶,控制其地上部分的生长,使地下部分的块根膨大较快。
2.3 野生资源蕴藏量估算
本次调查共进行了60多个样方的实地记录、统计,但由于何首乌野生资源被破坏的程度较严重,其样方中采挖到的都是其幼根,每株只有10 g左右,每个样方蕴藏量还不足50 g,再加上何首乌分布广,其有效分布面积不好测算,因此此次调查的蕴藏量认定是根据当地药材收购部门的收购量进行的估算,详情见表1。根据实地调查与走访当地药材收购部门得知,湖北省的何首乌野生资源量在46~51 t;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的何首乌野生资源量约有100 t,而周边的乐业县、凌云县、西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均产何首乌,估计广西壮族自治区何首乌的蕴藏量在150 t左右;贵州省的何首乌野生资源量在11 t左右;河南省嵩县的何首乌野生资源蕴藏量在15 t左右。
根据文献及实地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湖北省恩施市所产的何首乌粉性强,云锦花纹明显,质量较好;而两广出产的何首乌木质化纤维多,断面呈深红色,质量较差。
3 野生资源锐减的问题所在及产生的原因
3.1 野生资源锐减
20世纪90年代之前,何首乌用量很少,而且价格较低,产区很少有人去采挖,资源丰富。从2000年起,随着国内国际市场对何首乌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产区群众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哄而起,采取地毯式的乱采滥挖,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而野生何首乌生长缓慢,资源恢复慢,导致供需矛盾日趋尖锐。20世纪70~80年代一个壮劳力每天可采挖200~300 kg鲜品,折干品70~100 kg,可收入200~300元[7];如今跑很远的路每天连100 kg鲜品都挖不到,野生何首乌资源与十年前相比已大幅下降。何首乌药用历史悠久,存在许多的神话传说,如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其实何
首乌根像人形完全是一个传说,一些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误以为真,助长了无序采挖,并且在一些山区经常出现有人被骗的现象,反过来加速了何首乌成年大株被丧失理智的挖掘,造成资源的恢复难上加难。
3.2 资源量下降的原因
3.2.1 野生资源恢复难度大 《开宝本草》载:“何首乌,五十年者如拳大,一百年者如碗大,一百五十年者如盆大,二百年者如斗拷大,三百年者如三斗拷大”[8]。野生何首乌在幼苗时生长于群落的底层,为了获得充足的阳光,沿着攀缘物生长到群落的最顶端,而且攀缘物盖度有多大,它就能生长多宽,全部营养积累基本都供应了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因而造成地下部分生长缓慢。
3.2.2 价格的连年攀升,刺激各地的乱采滥挖 2000年以来,由于何首乌收购价格的连年上涨,并且市场需求持续增多,使各产区的野生何首乌遭到毫无节制的乱采滥挖,野生资源破坏严重[9]。如今不少产地野生何首乌只能采到很小的地下块根,资源量急剧下降。
3.2.3 人们对何首乌认识不够,竭泽而渔 何首乌入药历史悠久,药效奇特,自古就流传着许多不切实际的传说。在其主产区或从事药材行业的人士都知道,其块根长成人形,它的功效是不会变的,若是吃了能成仙,那完全是虚构的。目前在一些城市或药材市场也出现过所谓的“人形何首乌”,并有雌、雄一对,而且从外表上看,有明显的头部、四肢,体表有浓密的毛须,雄者有高大的阳具,雌者稍矮小,有形似的乳房;持有者往往声称是生长几百年以上的珍品,价值连城。其实这只是人为利用特制的模具栽培的薯蓣科(Dioscoreaceae)或芭蕉科(Musaceae)植物的根,由限制其生长而成,与一般正常形状的何首乌有明显的差别,纯属伪品[10]。但不知真相的人在其诱惑下,纷纷上山寻找“人形”何首乌,加剧了无序采挖,并且往往是竭泽而渔式地狂挖滥采,断绝子孙的挖掘使当地的野生资源大伤元气。
3.2.4 市场混乱,药材安全性成为新问题 何首乌在各地的药市之间流通量较大,很难分清货源是从哪个地方来的,而且市面上饮片的切法也不规范,有的纵切、有的横切,如在广东省清平市药市以纵切居多,而在其他地方大都横切;加之何首乌主产在南方,而南方气候潮湿,产区药农用硫磺熏之进行防潮防虫居多,使药材的硫残留严重,药材的安全性新问题更加剧了不合要求药材的库存增大与市场供需紧张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谭凯丽,廖海民.何首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29(1):72-75.
[3] 刘运华,王凌晖,曹福亮,等.何首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86,5511.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二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常用中药材[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5.
[6] 廖朝林,由金文.湖北恩施药用植物栽培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 丁立威.何首乌后市将持续走强[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 14(5):101.
[8] (宋)刘 翰,马 志,翟 煦,等.原著.开宝本草[M]. 尚志钧,陈其迈.整理.济南:山东中医学院,1991.
[9] 余 平.何首乌价升市场能走多远[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 7(4):47-48.
[10] 谢宗万,郝近大.实用中药材经验鉴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王 珞)
莲藕品种鄂莲8号
品种来源: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从应城白莲实生苗后代中选择优良单株经无性繁殖而成的莲藕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菜2012001。
品质产量: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每100 g鲜样含干物质22.5 g,蛋白质2.17 g,可溶性糖2.6 g,淀粉14.2 g,煨汤粉。2008~2011年在武汉、荆门等地试验、试种,单产33 000 kg/hm2左右。
特征特性:属晚熟莲藕品种。植株高大,株高180 cm左右,叶柄较粗,叶近圆形,叶半径42 cm左右,表面粗糙,有明显皱褶,开花、结果较多,花白色。藕节间筒形、较均匀,表皮白色,皮孔凸现,藕形指数1.8左右,藕肉厚实,粉质,主藕5~6节,主节间长15 cm左右,粗8 cm左右,单支整藕重量3.7 kg左右,主藕重量2.5 kg左右。
栽培要点:①适时栽种,合理密植。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定植,株行距200~250 cm×200 cm,定植深度5~10 cm,每公顷用种量3 000~3 750 kg。②重施底肥,适时追肥。底肥一般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37 500 kg;追肥2~3次,追肥以三元复合肥和尿素为主,追肥时应降低藕田水位,并注意避免灼伤叶片。③加强田间管理。定植期至立叶长出前水深以3~5 cm为宜,立叶抽生至封行水深以5~10 cm为宜,封行至结藕期保持水深10~20 cm,越冬期不宜浅于10 cm;花期注意打花摘果。④注意防治腐败病和斜蚊夜蛾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莲藕产区种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