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质填图基本要求

来源:华佗小知识


地质填图基本要求

1.填图路线

本设计填图路线分为踏勘路线、填图路线(穿越和追索路线)和补充修正路线三种。具体方法和要求简单介绍如下:

1.1踏勘路线

踏勘路线一般是在本设计编制之前进行,是为了解矿权区主要地质、矿化、地理及已有资料的可信程度等,为本设计的编制提供依据而布置的地质路线。踏勘路线主要采用穿越法,穿越矿权区主要矿化层和矿权区主要地质单元。

1.2填图路线

已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穿越路线布置应根据矿权区的实际通行条件、已知矿化位置、地质复杂程度、已有研究程度、基岩出露连续程度等不同情况来进行。并考虑布置主干路线和辅助路线两种。

追索路线,是为弥补穿越路线的不足或已期解决地表矿化在走向上的变化及一些可疑地质问题而布设;在复杂褶皱区的矿权区、相变区尤为必要,通常是在补充修正阶段中使用。根据通行条件与劳动强度,追索路线可分为:(1)顺矿化层和标志性岩层的追索路线,简单的说,就是顺着矿层及地质界线追索。(2)短剖面追索路线,就是沿着露头和通行条件较好的地方,使用一系列短距离的穿越路线,穿越矿化及地质界面或地质体的路线。(3)蛇行追索路线,既顺着矿化、地质界面或地质体按一定间距来回反复地穿越路线。

1.3补充修正路线

一般在矿区填图告一段落、一般性地质问题都已经解决。尚留下矿化、少数重要和疑而未决问题时专门布置的地质观测路线。这种路线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最省的工作量取得最大的效果出发,该穿越就穿越,该追索就追索。

2.填图地质点的布置

2.1地质点布置原则

一般以能有效发现和控制矿化及各种地质界线、地质要素为原则。通常布置在发现矿化的界线、矿区填图单位的分界、标志层、重要地质现象、重要的原生构造出露处、典型地质现象、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处以及不正常的地质界线、岩体接触界线等的地方。

绝对要避免机械等距离布设地质点。

2.2地质点的分类和要求

(1)地质点分一般地质控制点和主要地质描述点。地质控制点,这是一般性的正常地质界线在观测路线上的点,其观测内容比较一般,相对来说描述可以从简,甚至只记述详细的岩石名称、产状与各种构造特征,而不必对岩石的矿物组分、结构、粒度等进行千篇一律式的记录。省出时间和精力加强发现和对主要地质描述点进行重点描述。

(2)地质描述点,就是记述野外矿化和地质现象的精华,对发现的矿化、重要地质现象,如地质分界、填图单位分界、角度不整和、平行不整和、侵入接触界线,关键的示顶(底)构造等的出露处,典型地质现象,如典型褶皱构造、叠加褶皱、从属小褶皱、鞘褶

皱、韧性剪切带、滑脱面,重要的原生的沉积、火山、生物等构造及次生构造与构造指示要素,以及不正常的地质界线,如断层、推覆构造等都应作为重点,详加描述。

地质描述点,是发现矿化的关键,也是矿区报告的重要依据和实例的出处。因此是矿区前期工作中的重点,应引起足够的重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 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 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 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 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

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 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

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

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

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