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环境科学原理环境学教学大纲

来源:华佗小知识


环境科学原理环境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原理 课程类型:必修课、选修课

总 学 时: 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环境科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原理》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对环境科学基础理论作了探索性研究,将环境基本规律概括为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的和谐、规则与规律以及五律协同,并由此提出环境学的四个基本原理。

本课程以揭示环境基本规律为主线,着重阐述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探讨人类活动对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介绍我国的环境状况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等。

本课程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和重点讨论的形式,讲透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结合实际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以揭示环境基本规律为主线,分别从人口与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

土壤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人居环境、景观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第一章 环境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环境 一、人类环境 二、自然环境 三、人工环境 第二节 环境多样性 一、自然环境多样性

2

二、人类需求与人类第一章 环境学基本创造多样性 原理 三、人与环境的和谐 学习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人与环境和谐 掌握环境的多样性。掌一、人类与环境相互作握环境规律、五律协同用的历程 等。 二、环境问题 熟悉环境的基本概念,三、人与环境的和谐 熟悉环境科学的学科第四节 环境规律 组成、任务等。 一、环境规律 了解人与环境的和谐。 二、五律协同 三、规则与规律 四、环境调控 第五节 环境科学 一、环境学 二、环境科学 第二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变迁 一、渔猎文明阶段 二、农业文明阶段 三、工业文明阶段 四、绿色文明阶段 第二章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爆炸对环境熟悉人口爆炸对环境的影响 一、人口爆炸对土地资的影响;了解人口与变迁;了解源的压力 影响人口总量与分布 二、人口爆炸对生物资的因素。 源的压力 三、人口爆炸对水资源 的压力 四、人口爆炸对气候资源的影响 五、人口爆炸对矿产资源的压力

3

第三节 影响人口总量与分布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社会因素 三、经济因素 四、技术因素 五、环境因素 六、五律协同看中国人口变化趋势 第三章 大气环境 第一节 大气概述 一、大气的成分 二、大气的分层 三、大气边界层主要特征 第二节 大气污染 大气环境 一、大气污染源与污染第三章掌握几种典型的大气物 污染,大气污染的控制 二、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技术; 染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 熟悉大气边界层特征;了解大气成分、分层及第三节 大气污染控制 大气污染的危害;了解 一、清洁能源 全球大气环境变化。 二、绿色交通 三、末端治理 四、环境自净 第四节 全球大气环境变化 一、全球变暖 二、臭氧层破坏 第四章 水环境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 一、水的形成 二、水的分布

4

三、水的循环 四、人与水的关系 第二节 水资源 一、水资源的基本含义 第四章 水环境 二、水资源短缺 掌握主要的水污染物 三、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其环境效应;掌握水对策 污染的特征; 第三节 水灾害 熟悉水的循环、水资源 一、洪水灾害 的开发利用;水污染的 二、干旱灾害 主要来源;水污染的控第四节 水污染 制。 一、天然水的化学性质 了解水的形成、分布与 二、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人的关系;了解水灾 三、主要的水污染物及害。 其环境效应 四、水污染的特征 五、水污染的控制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一、土壤的组成 二、土壤的结构 第五章 土壤环境 三、土壤环境的基本掌握污染物在土壤中性质 第二节 土壤污染和自的迁移和转化规律;熟悉土壤污染的防治; 净 了解土壤污染物类型; 一、土壤污染 了解土壤组成和基本 二、土壤污染物类型 性质。 三、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 移和转化规律 四、土壤的自净能力 五、土壤污染的防治 六、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5

第六章 物理环境 第一节 声学环境 一、噪声概述 二、噪声来源 三、噪声危害 四、噪声控制 第二节 电磁幅射 一、电磁幅射的来源 二、电磁幅射的危害 第六章物理环境 三、电磁污染的控制 掌握电磁污染和光污第三节 放射性污染 染的危害和控制;熟悉 一、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声学污染、放射性污染 二、危害和影响 熟悉热污 三、放射性污染的分类 危害和控制;染。 四、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第四节 光污染 一、光污染及其来源 二、光污染的危害 三、光污染的控制 第五节 热污染 一、热污染的类型 二、热污染的危害 三、热污染控制 第七章 生物环境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 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第七章生物环境 样性的影响 生物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掌握生物多样性、安全、生物污染; 第二节 生物安全 熟悉转基因技术的生 一、食品安全 物安全。 二、转基因技术的生物安全 第三节

6

生物污染 一、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循环 二、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 三、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四、污染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环境学基本原理

重点:环境多样性;环境规律、五律协同。 难点:人与环境的和谐;五律协同 第二章 人口与环境

重点:人口爆炸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影响人口总量与分布的因素。 第三章 大气环境

重点: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 难点:大气边界层主要特征;全球大气环境变化。 第四章 水环境

重点: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的水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水污染的特征。

难点: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的水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水污染的控制模式。

第五章 土壤环境

重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难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第六章 物理环境

重点:电磁污染和光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第七章 生物环境

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食品安全;生物污染。 难点:食品安全;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

五、实践环节

7

独立开课。

六、 参考性教学时间安排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合计

七、考核方式

环境学基本原理 人口与环境 大气环境 水环境 土壤环境 物理环境 生物环境 内容 学时 4 4 6 8 4 4 6 36 期末笔试、平时成绩综合

八、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左玉辉,环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刘培桐等,环境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窦贻俭等,环境科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盛连喜,现代环境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陈英旭等,环境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

订日期:2009-8-25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