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作文教学论文
特别告知:本刊2014年1期《人间有味是清欢》,文中谈及“注重心 灵的丰盛” “讲究平和与宁静”的“黑白照片”式的清欢,
惑”, “拒绝浮躁的喧嚣”,就此行文定能写出诗意盎然的美文。
本刊2014年4期《灵魂的救赎:”寻找那些失去的……”》,亲情都去哪了? 真情都去哪了?闲适都去哪了?本文给出了答案,而这也恰恰是此文题中关于 “照片”问题的答案。
广东刘智俊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 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 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 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⑶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拒绝物质的诱
可以抓住材料的中心词“照片”或关键短语“黑白胶片、 数码技术” “永不
褪色的记忆”和“值得珍惜的‘点滴等进行追问或反问快速打开思路: 为什 么“黑白胶片的时代”仅有的几个瞬间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那 些“值得珍惜的‘点滴真的会随着照相技术的进步而消退吗?在两个照片的 时代里我们要把握什么呢……
此题至少有三个大的写作角度:
1 •由第一段材料,可以记叙与“黑白照片”相关的故事。比如,通过对黑 白相册(我的成长相册)的翻阅和回忆,表达对往昔艰苦岁月的怀念,对父母含 辛茹苦抚育自己的感恩之情;也可以对一张或几张泛黄、模糊的照片进行思考、 联想和议论,讴歌情感珍贵永恒,回忆温馨美好时光。
2 •由第二段材料,可以剖析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原因: 奏
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忙碌,越来越浮躁;(2)黑白胶卷时代拍摄频次少,只在 有纪念意义的重大日子或事件时拍摄, 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数码时代, 照片 想拍就拍,非常便捷,时常更新,情感自然会被稀释;
(3)对两个时代的照片,
(1)时代节
人们采取的欣赏方式是不一样的,对泛黄、模糊的黑白照片我们往往仔细欣赏, 慢慢体味,而对数码照片往往是匆匆浏览,过眼就删。
3 •综合两段材料,从具体的“小”材料上升到综合的“大”话题。比如, (1)文化传承与现代化;(2)高科技与当代社会;(3)照相技术进步的利弊。综合两 段材料,还要看到材料蕴含的思辨色彩和对照关系, (科技)的变化与人们生活(情感认识)的变化。
最好运用对比,表达对人与科技关系的看法。比如,用家中珍藏的黑白老照 片所沉淀的温馨记忆,与而今的数码照片虽多、生活记忆却被稀释的现实进行对
要结合自身体验,探讨照片
照,在两个时代的对照中,文章的主题会更鲜明
在文体的选择上,既可以议论科技变化与人们生活情感体验的关系,
也可以
结合自己真实的经历展开联想,记叙、描写、抒情,写散文,还可以联系传统书 信与电子邮件,传统书写与电脑打字等,写时评。
不管选取哪个角度,确定什么立意,写成什么文体,关注并思考当下社会生 活,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和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参考立意
1 •泛黄的照片,珍贵的情感,美好的回忆。 2 •在高科技时代,要守护人的情感温度。
3 •数码照片,获取更便捷,保存更永久,分享更广泛。
4 •“黑白胶卷时代”和“数码照片时代”是影像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技 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情感的淡薄。
5 •高科技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把人们对生活往昔的记忆,以及很多珍贵 的记忆冲淡了,要加以警惕和反省。
6.要在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数据时代找到心灵的支撑点、情感的伊甸园。 高分作文 奏让点滴被稀释 一考生
黑白胶片时代,为数不多的照片总是散发着浓浓的爱的味道;当今数码时代, 成堆的照片将值得珍惜的“点滴”稀释。
塞罗尔普如是说: “青年人总是喜欢与别人不同。”是的,当今的青年人, 相机手机随身,随时拍照,随时上传,数以千计的照片展现在人们眼前,如此一 来,虽然人
生中许许多多个瞬间被抓拍,值得回味和珍惜的“点滴”却变少了。 科技的进步不是不好,唯有珍惜生活的点滴,莫让其被稀释,回忆方可更浓郁、 更美好。
轻点一下鼠标,成堆的照片映入眼帘。当人们在“生活就像一台不断加速的 跑步机,不加速意味着要被甩下来”的时代, 人们浏览照片的速度也在加快,以 至于忽略了点滴的珍贵,漠视了照片背后浓浓的情感。
黑白胶片时代,人们最喜欢做的最甜蜜的事情之一就是从阁楼上或橱柜里捧 出厚厚的相册,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每张照片。捧在手上,爱在心中,爱得深沉。 当今我们何尝不需要这样真挚的情感呢?先进的数码技术让我们更便捷地记录 下最美的瞬间,我们岂能心存“想拍就拍,随手可得,不必在意”的想法,并因 此而使生活中最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我们应该细细品味照片里蕴藏的 浓浓的情感,咀嚼那深沉的爱。
张爱玲曾说:
“且行且珍惜。”经历了诸多人情冷暖,生活的快节奏遮盖
了我们的眉与眼时,不妨驻足静心,咀嚼回味生活中美好的点滴。也许,一张照 片便可唤醒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翻开手机、打开电脑中的照片时,与亲人相聚 的激动与喜悦,与朋友游玩的激情与欢乐,与师长交谈的收获与感恩……,快速浏 览,只会稀释这一份份珍贵的情感!数码时代,照片多了,值得回忆的“点滴” 多了,但切莫让自己的心变麻木了,让照片背后的深情被淡化了。
在数码技术的围剿中,我们要为心灵留一把椅子,累了倦了的时候便躲在心 里细细反刍生活中曾经快乐或幸福的点滴。 数码照片从不泛黄,永不模糊,我们 的情感更应该像它一样,不被稀释、不被遗忘。
朋友,请莫让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 点评
题目即文章的中心论点,结尾重申论点,前后照应。考生紧扣文题材料的第 二段立
意,内容符合题意。文中多次出现“值得珍惜的’点滴’”这一语句,中 心突出,思路清晰,字里行间融入了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生动。文章第四段两个时代对照论述,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泛黄的照片,永不褪色的记忆 一考生
小时候,每当酷暑时,我总会与爷爷倚坐石门口的大榕树下, 欣赏爷爷的宝 贝。那是一本老旧的相册,记录着爷爷、爸爸成长的印迹。爷爷小心翼翼地翻看, 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背后总有许多故事。 长大后我渐渐明白,那是承载了几代人的 记忆。
泛黄的照片,记录着成长。春晚上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一曲 《时间都去哪儿 了》和屏幕上大萌子的家庭照片。大萌子的爸爸每年坚持和她拍一张合影,照片 中的女孩渐渐长大,而爸爸却逐渐老去。一张张照片,记录着成长的历程。
泛黄的照片,传承着家风。我家的客厅中一直挂着曾祖父穿着军装的照片。 照片中他目光炯炯,斗志昂扬。爷爷总是指着照片,向我们转述曾祖父的话一一 为人正直,报效祖国。这八个字一直刻在我的心上,成为我为人处世的指南。每 每想起那凌厉、坚定的眼神,我总会充满勇气和力量。
泛黄的照片,传递着温情。一家人围坐着喝茶闲聊时,翻看泛黄的照片,或 为某个搞怪的表情开怀大笑,或为家人的聚散唏嘘感慨,或为时间的流逝而感叹。 泛黄的照片使我们的心融在一起,不经意间,温情荡漾开来。
而现如今,数码技术日益发达,我们随时可以记录下某个瞬间, 在朋友圈中 分享
然而,一张张照片常常随着我们指尖的划过而消失, 并不能给我们以心灵的 触动,情感的共鸣。
语言表达流畅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要抱着对古典的敬意与留恋。我仍愿意携一 个古老的相机,穿梭在老城区的大街小巷,记录下让我感动的瞬间。我仍将这些 照片装进爷爷的旧相册里,待它们泛黄时,与我的子孙共同欣赏。
这泛黄的老照片,有着永不褪色的记忆,它们像是闲适的午后飞来的黄色蝴 蝶,唤醒我们对家的眷恋。
点评
“那是一本老旧的相册,记录着爷爷、爸爸成长的印迹”……“在科技飞速 发展的今天,我仍愿意将这些照片装进爷爷的旧相册里,
待它们泛黄时,与我的
子孙共同欣赏”。这两个句子遥相呼应,是潜伏在文中的线索。主体部分从三个 方面有条不紊地展开论述:泛黄的照片,传承着家风;泛黄的照片,记录着成长; 泛黄的照片,传递着温情。结尾雅致隽永。该考生思路清晰,文笔洗练,扣题意 识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