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桐庐富春江特大桥引桥54mT型梁架设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3卷第1期 2O07年1月 森林工程 Vo1.23 No.1 FOREST ENGINEERING Jan.,2007 桐庐富春江特大桥引桥54m T型梁架设 汪东杰 ,孔令常2,齐铁东 (1.杭州市交通设施建设处杭州310005;2.中国公路工程咨询总公司北京 100096;3.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90) 摘要:桐庐富春江特大桥引桥9 14孔采用54 ll1T梁结构,但由于其跨径长、自重大,施工架设非常困 难,因此全部T梁均采用预制吊装法,用双导梁穿巷式架桥机吊装就位。本文主要介绍了54 lnT梁的架设过程, 包括利用运梁车配合架桥机进行运梁、架梁、过孔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等工作。随着架桥机的跨越能力 不断增强,大跨径预应力T梁的现场预制、吊装和架设越来越普遍,希望本文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54mT梁;施工方案;架设;控制 中图分类号:U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5X(2007)01—0069—04 TheErection 0f54mTBeam 0fn.dIu i锄gRiverBridgeApproachinTonglu/WangDongjie( ̄ilgzhouTraflifc Faeil- ity Construction Oglce,Hangzhou 310005),Kong Lingchang(China Highway Engineering Comuhing and Supervision Corpora- tion,Beijing 100022),Qi Tiedo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90) Abstract:From the ninth to the fourteenth Spal ̄of the Fuchtmjing River bridge approach in Tow,lu were applied 54 mT beams.Because of its long span and heavy weight.the erection of the 54 mt beam was very dit ̄cult.All the T beams were erected by the prefabrication technology and lifted by two-nose girder ovethaead hunching gantry.1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o— eess of erection of the 54 mt beams,including using beam carrying vehicle and two-nose girder overhead launching gantry to carry beams,erecting beams,passing the bridge opening and measilre control in construction.With the increase of span of overhead hunching gantry,long-spanT beamwill bemore andmore appliedin prefabrication,lifting and erection. vide reference to the s ̄'niIar engineering projects. Keywords:54mT beam;construction project;erect;control s paper rrli出pro- 1概况 梁70 m、副导梁30 m)。 由于T梁自重较大,且跨径较长,本架桥机在 杭州一千岛湖高速公路富春江大桥引桥由30 m 和54 m T梁组成,共有54mT梁6孔计96片。T梁 梁高2.7 in,中梁宽2.0 in,边梁宽1.945 in。梁重 达160 t。由于受场地限制,预制场设在桥头路基 上,待先期施工的30 in T梁墩顶连续及湿接缝全 部施工完毕之后,54 in T梁可从30 in T梁顶面运 输通过,用龙门吊机将梁移运至存放场。 2梁安装 全部T梁均采用预制吊装法,即先在桥头预制 使用前必须经过特种设备检测中心的标定,合格之 后方能使用。 2.1架桥机性能 2.1.1设计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为确保架桥机安全运 行,主要结构件的设计安全系数要大于国家规定安 全系数n=1.33的要求,经计算该架桥机n= 1.45,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 场预制台座上预制成品梁,再由轨道运梁平车(变 频式)移至吊装区,用双导梁穿巷式架桥机吊装就 位。架桥机为SDLB200型架桥机,架桥机自重为 225 t,起重能力为200 t,桥机总长为100 in(主导 (2)整机要遵循重量最轻、悬臂最短的原则。 (3)拼装、拆卸、转场方便快捷的原则。 2.1.2 SDLB200型架桥机的主要特点 (1)结构重量轻、承载能力大,有利于整机在 桥面上的通过。 收稿日期:2006—10—20 (2)纵横运行方便、稳定性好,整机纵、横运 行只需按动按钮即可实现,两纵梁间用横联连成一 体,运行平稳。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教委科 技与研究生教育建设项目(4700001401509) 第一作者简介:汪东杰(1977一),男,浙江淳安人,硕士,工 程师。研究方向:交通土建工程。 (3)机械化程度高,架梁速度快,该机所有动 作均为电动或液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0 森林工程 第23卷 (4)操作方便,工作安全可靠,整机由一个电 控箱控制,电控箱各个按钮布局合理,只须一人操 作即可,液压泵站操作容易,而且各部件动作均有 自锁装置,在坡道上运行无滑坡危险。 (5)组拼、拆卸快,转场运输方便。 (6)整机前移过孔,不再铺设纵向运行轨道, 无需尾部配重。 2.1.3 SDLB200型架桥机的结构 SDLB型架桥机由起重行车、主横梁、主横梁 纵移台车、纵导梁、后支腿、后支架、中支腿、前 支架、辅支腿、前后横移轨道、液压系统、电气系 统等部件组成。 2.2架梁基本流程 首先在吊机的配合下,在桥台后路基上或已安 装就位的其它形式的梁板上进行架桥机的拼装,主 导梁在待吊装跨内逐节进行拼装;拼装完成并检查 无误后进行第一孔“架梁”,既T梁的安装就位; 然后通过“过孔”,使架桥机前移至下一孔,准备 下一孔的安装。这样“过孔”和“架梁”循环作 业,完成整个架梁工作。 2.3准备工作 2.3.1安装架桥机 (1)每次安装前必须了解架桥机的结构性能, 在供方人员的指导下安装。 (2)检查轨道铺设是否正确、牢固和平整。 (3)设备安装前,检查8个台车,4个摇滚总 成,2个起重行车,8个电动葫芦,4个液压泵站, 12个油缸,2台卷扬机加油、润滑等情况,并分别 进行空运转30 min,无异常情况后才能进行安装。 (4)确定前、后摇滚台车与导梁的角度,调整 台车上的安装孔。 (5)安装时,纵导梁各节之间的连接销必须销 死,各螺栓连接部位必须牢固、可靠。 (6)整机安装完毕后,各部动作至少空运装4 次,每次不得低于10 min,然后检查各紧固件是否 松动,电机、减速机、轴承部位是否过热,纵横移 时是否有障碍物,无误后方可使用。 (7)正常工作后,每班工作前检查连接销是否 工作可靠,检查各部位是否运转灵活,紧固件是否 牢固可靠。 (8)整机纵移时,起重行车必须移至最后作配 重,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工法说明进 行操作。 2.3.2运梁平车及轨道的铺设 运梁平车由前平车和后平车组成,分主动轮和 从动轮共8个轮。整个运梁及喂梁过程中由变频器 控制速度。运梁速度8~10 m/min,空车返回速度 30 m/min,喂梁速度4.65 m/min,平车与桥机两台 天车速度应保持一致。运梁平车共两套,以备工程 顺利进行。运梁轨道铺设采用标准的铁路铺轨方 式。铺设时先用级配碎石找平,后铺设枕木(间距 为每根/50 cm),最后铺设钢轨(钢轨采用标准的 P43轨,钢轨长度为12.5 m),轨距为2.3 m,比设 计梁中心距2.1m稍宽。钢轨附件全部采用铁路轨 道使用的标准鱼尾式夹板及双肩式垫板,确保运梁 平稳。轨道铺设时在连续墩顶(现浇梁端湿接头 处)加设竖向立柱,避免钢轨悬空过大。建立运梁 轨道定期检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3.3架梁前准备工作 (1)及时进行永久支座处垫石顶面标高的复 测,结合梁体起拱的情况考虑是否在垫石处进行标 高的调整。连续墩顶采用砂筒进行调整,砂筒使用 前必须进行加载试验。 (2)及时恢复盖梁顶纵、横轴线。考虑到梁体 施工时不可避免存在施工误差,伸缩缝处应严格按 设计就位,简支变连续的梁端处应先考虑负弯矩束 对位情况。再考虑横隔板连接,最后是轴线,应结 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由2名测量人员, 负责控制梁板的平面位置及高程。 (3)T梁预制时应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如横板 的支立,正弯矩预应力束的定位,混凝土浇筑以及 预应力束张拉等,尽量减小因施工误差而造成的T 梁侧弯现象,必要时加大T梁横向刚度(翼缘加 厚),避免出现梁体侧倾,这也是确保吊装过程安 全顺利的重要措施。 (4)检查架桥机各运动部位装置是否安全可 靠、灵敏,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整更换、修理。检查 各运动部件部位润滑情况,按要求加注润滑油 (脂)。检查液压系统各动作部位动作可靠性、各电 器电机等部件动作可靠性和机械结构部件可靠性。 架桥机必须经过空载调试、静动载试验,确认设备 达到设计指标后方可投入使用。 2.4施工控制 2.4.1运梁 (1)预制梁场龙门吊使用钢性吊具抬吊,将梁 体放于运梁平车上,两边用钢斜撑撑牢。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汪东杰等:桐庐富春江特大桥引桥54m T梁架设 71 (2)重载运梁必须选用低速档,空载时可使用 高速挡。 (3)运梁过程中,两台运梁平车必须有专人监 护。 2.4.2架梁 (1)运梁平车载梁至架桥机尾部(后支架后方 附近),如图1,即54 m梁前端在架桥机主梁下 方。这是由于架桥机尾部与下方已经架设梁端的搭 接长度只有16 m,需分次起吊梁端。 后运粱平车前运粱平车 图1运梁平车运梁至架桥机尾部 (2)1#起重行车垂直起吊梁体,使梁体脱离 台车面,临时支撑后支腿,使架桥机主梁由简支悬 臂状态变成连续状态,同时检查卷筒排绳、制动, 如图2。 1蚓匿重机起吊1梁吊带 图2 l#起重行车起吊梁体前端 (3)1#起重行车和后运梁平车配合前移梁体, 如图3,如果起升高度不够,可临时拆除后支架台 车拉杆(此时起重行车应位于主横梁跨中)。 图3起重行车吊起梁体配合后运梁平车前移T梁 (4)当1#起重行车载梁前移至前、后支架1/ 2跨中时,跨中弯矩和变形处于最大状态,应密切 注意导梁变形。(定期测量导梁该处下挠值和水平 侧弯值)。 (5)当54 m梁的尾端移动到2#起重行车吊点 下方时,停车制动。用2#起重行车起吊梁体尾 端,如图4。 (6)两台起重行车同时载梁前移至架梁端,徐 走缍 L起吊1梁吊带 图4 2#起重行车起吊梁体尾端 徐落下;为吊装方便,对于中梁,可按指定位置就 位,如图5。 图5纵向移梁至架梁孔后进行整机横移落梁 (7)全幅梁体,采用整机横移落梁方法。 (8)边梁:选用 6钢丝绳配合钢吊带兜底起 吊完成。就位时,可先将边梁置于次边梁(本桥的 2#、15#梁)位置并临时支护好,落吊具扁担至 梁顶,然后整机横移回来,使主导梁中心和梁体中 心重合,天车横移,左、右两台卷扬吊具从主导梁 上弦两侧落至导梁1/2高处,用 56钢丝绳连接 吊具及扁担,重新起吊梁体,使梁体离开盖梁约 20 cm,然后整机横移至边梁位置落下,临时支护。 然后用架桥机落进相邻次边梁,马上横向联接,形 成稳定体系。 2.4.3过孔 (1)在已经架好的桥面上,全面检查架桥机各 部,同时做好过孔的准备工作。 (2)开动导梁上两套起重行车移动至前支架后 方;分别顶起中、后支腿,使后支架携横轨脱离桥 面10 cm,开动后支架电葫芦,使后支架及横轨前 移,如图6。 图6后支架携横轨脱离桥面10era并前移 (3)开动后支架电葫芦,使后支架及横轨前 移1/2梁长27 m,收起中、后支腿,使后支架及横 轨落稳于桥面上,如图7。 (4)开动导梁上两套起重行车移动至导梁尾部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2 森林工程 第23卷 图7前移后支架1/2梁长 配重;前后支架摇滚和导梁索具处于解除状态,同时 开动前、后支架摇滚电总机,导梁徐徐前移,直至辅 支腿到达前方盖梁指定位置。(此时,前支架和已架 梁体必须利用葫芦和钢性撑具于后方撑牢固)。辅支 腿下垫好硬木块(板),向前推辅支腿约10 em,顶起 辅支腿,使导梁支平;为防止左右倾,预先用葫芦分 别将辅导梁前端和盖两端拉紧,如图8。 图8前移导梁。辅支腿到达前方盖梁并垫好硬木块 (5)顶起中、后支腿,使后支架携横轨脱离桥 面10 em,开动电葫芦,使其徐徐前移,如图9。 后支架携横轨脱离桥面lOem 图9后支架携横轨脱离桥面10 em并前移 (6)后支架移动到中支腿后方时停止。收起 中后支腿,落后支架及横轨于桥面上,垫牢垫实, 如图1O。 图l0前移后支架到位 (7)中后支腿、后支架同时支撑桥面以上部分 导梁,辅支腿支撑前侧导梁,导梁上两套起重行车 全部移至导梁尾部作配重。测量辅导梁下导梁和盖 梁顶面空间尺寸,和后方前支架部到横轨底部尺 寸,两者比较,以决定前支架缩回调整尺寸,保证 前支架一次到达前方盖梁。将后摇滚架与导梁索 牢,开动前支架电葫芦,前支架徐徐前移至前方盖 梁指定位置;前支架于前方盖梁上高度调整好和横 轨垫实垫牢后,使用可靠前后钢性斜撑和葫芦将其 稳固,以防止下一步前移导梁时向前倾倒,如图 ll。 图ll 前移前支架到达前方盖梁 (8)辅支腿、中后支腿脱空,开动前后支架摇 滚电机,导梁徐徐前移,直至主导梁前端支撑于前 支架。 解除前支架斜支撑装置,安装前支架和导梁锁 紧装置。调整后支架,使前后横轨平行;然后安装 后支架和导梁锁紧装置。 铺设桥面运梁车轨道,准备下一步运梁、架 梁,如图12。 图l2主导梁前端支撑于前支架 3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跨径的预应力梁的吊 装越来越普遍,本文结合实际的施工实例,对大跨 径的预应力梁的架设做个抛砖引玉。希望通过大家 的共同努力,推进该类施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 志,周光伟.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施工预测控制系统 [J].中外公路,2003,23(4):l一4. [2]杜洪,蒋 陈.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J].公路交通技 术,2003(2):44—46. [3]周敉,宋一凡,赵小星.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悬臂浇筑的施工 控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43—48. [4]朱英磊.重庆黄草乌江大桥主桥悬臂施工技术[J].铁道建 筑,2006(3):6—7. [5]艾占祥.珠江特大桥主桥大跨度连续剐构的施工[J].桥梁建 设,2005(6):63—65. [责任编辑:刘美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