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八大人物每人两百字事例
功勋八大人物每人两百字事例
1.《能文能武李延年》——聚焦战斗英雄抗美援朝
《李延年》单元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李延年所在的连队如何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的故事。
他是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敌前,面对联合国军的围剿,他和战友们冲锋在前浴血奋战,敌后,他时刻关注每位战友,冷静睿智的分析制敌战术。
虽然敌我力量虽然悬殊,但在他果断指挥下,志愿军战士顶住敌人的多次反扑,最终以弱胜强,重新夺回346.6高地。
该单元在刻画能文能武的战斗英雄李延年的同时,导演也塑造了一幅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群像,让每一位志愿军将士的形象更加鲜活。
2.《无名英雄于敏》——投身国防安全事业
《于敏》单元再现“核物理学家”于敏如何用双手创造中国人自己的氢弹历史。
于敏放弃了难得的留学机会,宁可一辈子默默无闻、隐姓埋名,斩钉截铁地答应加入国家氢弹研究工作,甚至对家人都要保密。
面对氢弹研究的难题,于敏克服了重重困难,验证了美国数据的错误,并以自己的计算,为氢弹计划节省了几年时间、几亿资金。
因为过分疲劳,于敏晕倒被送进了医院,修养期间意外得到了解开理论难题的启发和新思路,又悄悄溜出了医院,回到研究所继续开展工作。
在他和团队呕心沥血、埋头苦干下,终于在1967年6月17日,成功引爆我国第一颗氢弹,创造了世界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神话。
3.《张富清的平凡人生》——扎根基层,深藏功名默默奉献
《张富清》单元讲述的是战斗英雄张富清转业后扎根基层的故事。
身为副区长的他,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困难时期常常饿得冒金星,只能用水充饥,却无怨无悔埋头苦干。
为了响应国家精简政策号召,张富清还让妻子作为干部家属主动下岗,妻子晕倒被送去住院,他却连医药费都交不起。
张富清默默奉献一生,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贯彻到底,永远在祖国与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出最亮的光,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老兵风骨 英雄本色”。
4.《黄旭华的深潜》——我国自主研发核潜艇的艰辛之路
《黄旭华》单元以核潜艇下潜极限为转折点,重现“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的故事。
自主研发核潜艇充满荆棘,为了实现它,黄旭华默默工作六十多年,一心扑在核潜艇事业上,三十年没回过老家探亲,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64岁的高龄时,黄旭华还和潜艇官兵们一同下潜深海,进行极限深潜试验,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从1958年初开始核潜艇研发,到1988年深潜实验成功,30年间,黄旭华“深潜”在人生大海中,终生报国不言悔。
5.《申纪兰的提案》——倡导推动“男女同工同酬”
《申纪兰》单元着重展现申纪兰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
她是妇女的好模范,更是人民的好代表,为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让姐妹们挺起腰杆,她发出了不普通的时代倡议。
6.《孙家栋的天路》——中国科学家永不言弃的精神
《孙家栋》单元以无数次的试验失败为切入点,展现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永不言弃的探索精神。
他凭借一腔热血,打破重重桎梏,从事航天工作60余年,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将中国航天的触角伸向更遥远的太空。
7.《屠呦呦的礼物》——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青蒿素
《屠呦呦》单元再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亲自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全过程。
全国疟疾防治研究的五年规划下达,屠呦呦和全体研究员夜以继日研究,却遭遇瓶颈,最终她推翻过往的成果重新出发,完成了国家的期望。
8.《袁隆平的梦》——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袁隆平》单元从梦境展开,讲述袁隆平如何为祖国和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不懈奋斗。
袁隆平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的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为了实现这两个梦,他把自己放逐在杂交水稻田,完成千千万万次稻田实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