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练习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传:_________________ (2)弃:_________________ (3)意:_________________ (4)还: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画“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铁棒磨成针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我们不能做这么愚蠢的事 B.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C.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女 娃 游 于 东 海,溺 而 不 返。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_______) A.少年女子。 B.小女儿。 (2)故为精卫(_______) A.事情,事故。 B.因此。 (3)以堙于东海(_______) A.填塞。 B.淹没。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 A.自不量力 B.英勇顽强 C.聪明能干
[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古文阅读。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zhì)地②。鸡子于地圆转未止③,乃下地以屐(jī)齿蹍(niǎn)④之,又不得。瞋(chēn)甚⑤,复于地取纳口中,啮(niè)⑥破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掷地:扔到地上。③圆转未止:旋转不停。④蹍:踩。⑤瞋甚:愤怒至极。⑥啮:咬。
1 / 6
[1](词语解释)文中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填序号)
箸(______) 屐(______) A.筷子 B.木鞋
[2](提取信息)王蓝田对这个鸡蛋先做了什么?后来又做了什么?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序号)
①纳口中,啮破即吐之 ②以箸刺之 ③举以掷地 ④以屐齿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4](提出建议)面对如此性急的王蓝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席而啖菱。 啖:______ (2)欲以去热也。 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人“强不知以为知”,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悟,请用一句名言警句来表达感悟,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 (__________) (2)众皆弃去 (__________) (3)光持石击瓮破之 (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水迸儿得活。
2 / 6
(2)光持石击瓮破之。
[4]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外阅读。
自护其短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3],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仕:做官。
[3]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2]。” 注释:
[1]比:连续,接连。 [2]贾:同“价”。
[1]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价十倍》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词语
尝:_______________ 竞走: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主要讲了王戎在其他孩子争着去摘路边的李子时不为所动,并推断李子必苦的故事。
B.读文言文,要注意音节的变化,适当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儿竞走/取之,唯/成不动”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
C.看到路边李树果实累累,诸小儿“竞走取之”,而王戎“不动”,两相对比并结合王戎的回答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3]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6
8. 认真阅读下面短文片段,完成后面习题。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__________着,毛毛细雨从天上___________下来。千万条柔柳_____________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___________________聚拢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哪篇课文?) 2、将文中空白处填充完整。
3、文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要认真思考哦。 (1)颜色非常鲜明而美丽。( )
(2)反映人们到集市上买卖东西,文中用来比喻春天一到,花草像约好了似的都热热闹闹地生长起来。( )
(3)文中指生气勃勃的趣味。( )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填序号)( )
①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② 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
6、摘抄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字或词语意思。
尝:_______________ 依然:_____________ [2]文中出现了三处“之”,分别是指什么? (1)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___) (2)人问之。(___________) (3)取之。(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言文练习。
卧薪尝胆 司马迁
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rǔ)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4 / 6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赦: 反: 女: 振:
[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此句中“尝”的意思是( ) A.尝试 B.曾经
[2]请在此句中用“/”标出朗读停顿。
[3]《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通过本学期开展的历史人物故事会,你还了解的历史人物故事有《______》《______》。
12. 阅读理解。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1]将课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囊萤:_________________ 恭勤: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读文回答问题。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 。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1]按原文填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pǔ) 囊萤(nánɡ) 金晖(huī) 刘禹锡( yǔ ) B.洛阳(luò) 韩愈( yú ) 胆怯(què) 陶渊明(yuān)
C.萤火(yínɡ) 曝晒( pù ) 光晕(yùn) 范仲淹(zhònɡ) D.绽放(zhàn) 炫耀(xiàn) 涉水(shè) 龚自珍(ɡōnɡ) [3]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C.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请写出你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囊萤:______________
5 / 6
恭勤:______________
[5]《囊萤夜读》中车胤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当有人请教我们学习有什么秘诀,我们可以送他这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听到同学说“自己基础差,怎么也跟不上了”,我们可以跟他说“学习不怕根底浅,_________________。”本学期我们还学过描写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囊萤夜读》,回答问题。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晋朝人车胤学习态度和学识如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因“家贫不常得油”,又时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还知道古人勤奋苦读的事例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天地。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①无所出。俄②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计:办法。②俄:一会儿。③老父: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 [1]解释加点的字。
初竖执之:_____ 遂依而截之: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老父说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给我们什么启示?下面分析有误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别人提意见时,你要学会分析,不能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②别人提出的建议,尤其是老年人,我们一定要尊重、听从。 ③人不能自作聪明,倚老卖老,这样会耽误了别人的事。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