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完成习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析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戒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面的字词。
(1)尝:_______ (2)竞走:_______ (3)唯:_______ (4)信然: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你认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古文阅读。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zhì)地②。鸡子于地圆转未止③,乃下地以屐(jī)齿蹍(niǎn)④之,又不得。瞋(chēn)甚⑤,复于地取纳口中,啮(niè)⑥破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掷地:扔到地上。③圆转未止:旋转不停。④蹍:踩。⑤瞋甚:愤怒至极。⑥啮:咬。
[1](词语解释)文中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填序号)
箸(______) 屐(______) A.筷子 B.木鞋
[2](提取信息)王蓝田对这个鸡蛋先做了什么?后来又做了什么?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序号)
①纳口中,啮破即吐之 ②以箸刺之 ③举以掷地 ④以屐齿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4](提出建议)面对如此性急的王蓝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6
[2]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女 娃 游 于 东 海,溺 而 不 返。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_______) A.少年女子。 B.小女儿。 (2)故为精卫(_______) A.事情,事故。 B.因此。 (3)以堙于东海(_______) A.填塞。 B.淹没。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 A.自不量力 B.英勇顽强 C.聪明能干
[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词语
尝:_______________ 竞走: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主要讲了王戎在其他孩子争着去摘路边的李子时不为所动,并推断李子必苦的故事。
B.读文言文,要注意音节的变化,适当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儿竞走/取之,唯/成不动”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
C.看到路边李树果实累累,诸小儿“竞走取之”,而王戎“不动”,两相对比并结合王戎的回答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3]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刻舟求剑
2 / 6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④乎?
①涉:跋涉,就是“度过江河”的意思。 ②遽(jù):急遽,立刻,表示时间紧迫。 ③契(qì):动词,用刀子雕刻。 ④惑:迷惑,这里指“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坠于水(__________) (2)入水求之(_________) [2]请说说列句子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求①百兽而食②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④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⑥,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⑦,故⑧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求:寻求,寻找。②食:吃。③子:你。④使:派遣,命令。⑤逆:违抗。⑥不信:不真实,不可信。⑦然:正确。⑧故:所以。 [1]下面对文中画“ ”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 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 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
[2]从这则寓言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与这个成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理解。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译文)后羿在西王母娘娘之处得到了能够脱离死亡的仙丹,但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却偷偷的吃掉了仙丹,并奔到月亮上,居住于此,变化为蟾蜍,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月之精灵。
[1]“嫦娥奔月”中的“奔”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A紧赶,赶忙或赶急事;B奔走,急跑。)这个读音还能组成词语(_________)。它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可以组成词语
3 / 6
(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羿(________)请不死之药 蟾蜍(________)(________) [3]嫦娥是怎样飞上月亮的?(请引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为什么说嫦娥飞上月亮变成了丑陋的蟾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远古人借助神话寄托自己的幻想,在《嫦娥奔月》中,人们的幻想是什么?实现了吗?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积累了哪些带“月”字的成语,请写在下面。(至少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读文回答问题。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 。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1]按原文填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pǔ) 囊萤(nánɡ) 金晖(huī) 刘禹锡( yǔ ) B.洛阳(luò) 韩愈( yú ) 胆怯(què) 陶渊明(yuān)
C.萤火(yínɡ) 曝晒( pù ) 光晕(yùn) 范仲淹(zhònɡ) D.绽放(zhàn) 炫耀(xiàn) 涉水(shè) 龚自珍(ɡōnɡ) [3]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C.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请写出你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囊萤:______________ 恭勤:______________
[5]《囊萤夜读》中车胤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当有人请教我们学习有什么秘诀,我们可以送他这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听到同学说“自己基础差,怎么也跟不上了”,我们可以跟他说“学习不怕根底浅,_________________。”本学期我们还学过描写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鸡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①。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②。 注释:①雏:小鸡。②异:不同。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______) 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它的。 (2)若遇猫、犬,尽力护之。(______)
4 / 6
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
[2]从文中找出与“小鸡们紧紧地跟在鸡妈妈身边,从来不曾远离过”意思一致的句子,并用“_____”画出来。
[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圈出来。
11. 按原文填空,完成下面的题目。
王戎( )( ),尝与( )( )( )游。看道边( )( )多子折枝,诸儿( )( )( )( )。唯( )( )( )。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 )。 [1]在文章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选一选。对“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A.树上的李子很多,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
B.李子生长在道旁,如果不是苦的,早被人吃得剩下很少了,甚至吃光了,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
[3]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理解。
吴起①守信
昔②吴起出,遇故人,而止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④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⑥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②昔:从前。③止:留住。④求:寻找。⑤俟(sì):等待。⑥为:坚守。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一句中的“之”指的是( ) A.吴起 B.朋友 C.食物 D.军队
[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一句中的“恐”的意思是( ) A.恐惧 B.恐慌 C.担心 D.使害怕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吴起守信的一项是( ) ①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②起曰:“待公而食。”
③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④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吴起“不食待之”的原因是( ) A.朋友告诉吴起不要先吃。
B.吴起不想在答应别人后又食言。 C.吴起要在军队里树立威信。 D.吴起怕被人说闲话。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6
13. 古诗文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精卫填海》选自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少女”指__________。 [2]故事讲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玩时不幸_______,化为_________,她衔来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 _________的故事。
14. 读文言文《囊萤夜读》,完成练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词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囊萤(______) A.用口袋装萤火虫。 B.装在口袋里的萤火虫。 (2)练囊(______) A.练习用袋子。
B.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3)家贫不常得油。(______)
A.(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B.(车胤)家境贫寒,家里没有油吃。 [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夜继日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____ 以堙于东海:__
[2]这则神话选自______,精卫是神话中___的名字,传说是__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3]神话拥有无穷魅力就是因为它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读了这个故事,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