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2021年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语文版

来源:华佗小知识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2021年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语文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文言文练习。

卧薪尝胆 司马迁

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rǔ)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赦: 反: 女: 振:

[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1)画线诗句是说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_______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_______也感到心惊。

(2)带点一句中,“家书”是指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__________。

3. 文言文练习。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 至: 息: 感: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

1 / 7

“ ”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言文阅读。

宋濂嗜学 宋濂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古今异义。

(1)“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__________。

(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__________。 [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 ”画出来。 [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精彩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rì yuē)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 ruò)而不返(fǎn fā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 [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词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你选一选,填一填。 溺而不返(______) 堙于东海(______) A 喜悦 B 仇恨 C 悲伤 D 感激

2 / 7

[3]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她化为精卫要填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说说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取之,信然。”中的“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 A.对,是 B.答应,信守

C.这样,如此 D.表示一种语气

[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尝/与诸小儿游。 B.诸儿竞/走取之。 C.此必苦/李。 D.唯戎不/动。

[3]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为什么王戎没有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认为七岁的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我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理解。

衡①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

(注释)①衡: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②逮:到,及。③映:照耀。 [1]借助注释读懂这个成语故事,并写出它的题目: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穿壁”的意思是“在墙上穿一个洞”。(______)

(2)第二句中的“其光”,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匡衡家里的烛光”。(______)

(3)第二句中“之”是指“书”。(______)

[3]这个故事中的匡衡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7

10. 课外阅读。

自护其短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3],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仕:做官。

[3]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2]。” 注释:

[1]比:连续,接连。 [2]贾:同“价”。

[1]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价十倍》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言文练习。

卧薪尝胆 司马迁

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rǔ)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赦: 反: 女: 振:

[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各题。

___________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③供,乃引绳(ɡēnɡ)于泥中,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tuán):揉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多。③暇:空闲。 [1]文中“未有人民”的“未”是什么意思?( ) A.未来 B.还没有 C.未知 D.为

4 / 7

[2]“乃引绳于泥中”的正确解释应该是( ) A.于是她就引导绳子到泥浆中。 B.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投入泥浆中。 C.于是她在泥浆中找到绳子。 D.她竟然拿了绳子投入泥浆中。

[3]为古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

13. 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判断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抛弃)(_____)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这)(_____)

[2]下面对“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感动她的意志,回去完成学业。

B.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C.李白感谢她的意志,最终完成了学业。

[3]“问之”是___向____ 提问,他可能会这样问:“___________” [4]下面成语中与“铁杵成针”意思相近的是( ) A.水滴石穿 B.恍然大悟 C.点石成金 D.粗中有细

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 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川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 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 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 他。”

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 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 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

[1]在短文中,你能找出孔子之所以受到尊重的原因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7

[2]动动脑筋,说说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颜回、子贡、子路、子张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孔子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孔子学习呢?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1]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取之满握 “之”的意思是(_____)(A.代词,指手 B.代词,指果)

(2)母曰“曰”的意思是(_____)(A.说,告诉 B.日子) (3)汝勿贪多 “汝”的意思是(_____)(A.你 B.女孩)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文中的小孩愚蠢无知,软弱爱哭。 B.做人不能太贪婪,要学会取舍。 C.小孩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D.我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

16.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尝:_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使②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为④王吹竽,宣王说⑤之,廪食⑥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⑦,好⑧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不会吹竽。充数:凑数。②使:让。③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④为:给,替。⑤说:通“悦”,对……感到高兴。⑥廪( lǐn)食:拿

6 / 7

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⑦立:继承王位。⑧好:喜欢。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中“请”的意思是( ) A.邀请 B.请求 C.请示 D.请教

[2]根据句子的意思,下列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B.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C.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3]“处士逃”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湣王讨厌南郭处士 B.南郭处士犯法逃亡 C.湣王不喜欢听吹竽 D.南郭处士不会吹竽

[4]“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弃:______________ (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方:_____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还:___________ 卒业:_____________ [2]读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逢老/媪方/磨铁杵 B.逢/老媪/方磨铁/杵 C.逢/老媪/方磨铁杵 D.逢/老媪方/磨铁杵 [3]读句子,想人物对话。 问之,曰:“欲作针。”

李白好奇地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婆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媪的意志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来形容。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