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流动性风险的企业投融资分析
作者:付振东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20年第26期
摘要:现代企业通过实施投融资的方式,应当能够达到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增强的目标,确保企业内部的资金周转顺畅,并且对企业现有的经营领域也能合理扩展。但是企业在实施投融资的环节中,应当充分关注债务流动性的潜在风险影响,结合企业开展融资业务与投资业务的真实状况来应对债务流动性的风险,确保创造企业投融资领域的良好效益。 关键词:债务流动性风险;企业投融资;实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F832.51;F275;F832.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6-0097-03
企业投融资主要包含企业投资与企业融资的两项基本实施要点。企业在产生投融资行为之前,应当明确投融资的整体实施规划,严格遵循企业现有的投融资规划来落实各项投融资行为[1]。企业在投融资的各个实施环节中,应当做到密切关注债务流动性风险,运用监管债务流动风险的视角来看待投融资行为,杜绝企业盲目实施投融资行为的现象。企业只有合理控制债务流动性的运营风险,才能保证实现最大化的投融资环节经济效益,拓宽企业现有的经营渠道。
一、债务流动性风险对于企业投融资产生的影响
流动性风险构成了企业债务风险的重要产生根源,流动性风险的本质在于企业若要兑现归还借贷资金的承诺,则必须投入额外成本用于填补企业现有的借贷资金空缺,进而导致了流动性风险的产生[2]。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本身欠缺能够维持自身顺利运转的资金储备,然而企业又实施了相关的投融资、借贷行为,因此将会陷入债务流动风险的不良境遇中。
债务流动性风险的基本特征在于企业债务产生的资金流动风险,此种风险构成了企业参与整体行业竞争必须面对的潜在风险类型。由于受到流动性的企业债务风险影响,那么将会造成现代企业承受较高的企业债务风险。企业对于借贷资金如果无法做到按期偿还,则损害企业信用,很容易造成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情形。在情况严重时,流动性的债务风险还可能造成企业丧失自身经营信誉的不良后果,触发企业债务偿还危机,甚至产生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见,企业在实施债务借贷行为时务必运用谨慎视角来看待流动性的债务风险,严格监管债务流动性的市场运行风险[3]。
在目前的状况下,某些企业由于没有充分关注债务流动性风险,将会面临比较显著的日常经营威胁。企业一旦丧失了偿还自身债务的基本能力,则会导致企业失去相应的信誉等级,引
发投融资领域的潜在不良后果。并且,长期承受较高债务流动性风险的企业还会面临很大的投融资难度,导致企业无法获得必需的运营成本,进而造成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二、企业实施投融资行为的现状
企业投资行为与企业融资行为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作为企业的相关决策者来讲,必须认识到投融资给企业造成的各种潜在经济影响,进而运用科学态度来对待投融资现象,合理制定企业现阶段的融资规划以及投资规划。但是在目前看来,某些企业仍然没有运用理性视角来看待投融资行为,具体涉及如下的投融资实施现状: 1.企业实施单一的融资方式与较高的融资标准
企业在实施融资的环节中,可以依靠政府部门对于自身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或者合理运用直接性、间接性与自筹性的融资方式来实现[4]。在划分企业目前的融资方式时,主要可以分成内源性以及外源性的两种不同企业融资模式。企业如果选择了外源性模式进行企业融资,则会面临较高的企业融资实施标准,进而导致企业现有的融资方式受到限制,造成单一的融资方式产生。如企业选择了银行借贷的做法来实现融资目标,那么意味着企业必须严格遵循银行的流程来准备相应的融资材料,同时还要通过多层次的银行部门审核,最终才能发放企业所需的借贷资金。在银行审核的环节中,企业将会耗费大量的融资等待时间成本,不利于企业实现迅速周转资金的目的。
2.企业欠缺全面判断外部投资与融资环境的意识
企业对于外在的投资环境如果欠缺必要分析,那么很容易造成企业承受盲目投资引发的较高市场风险,甚至导致企业无法偿付相应的投资成本[5]。但是从现状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企业未能严格实施投资行为的前期分析,盲目高估企业现有的投资经济实力,造成前期投资调查不充分的现象。此外,某些企业对于既定的企业投资模式进行简单的套用,因而造成企业投入较高的前期资金成本,企业往往无法全面回收前期成本,造成了额外的经济损失。 3.企业未能严格遵循投融资规划来开展投融资行为
一些企业虽然拟定了投融资的总体实施规划,然而在后期实施时并未严格遵循制订的规划,因而造成企业投融资与企业规划之间产生了偏差。企业如果没有严格遵循前期的投融资基本规划,则很易导致投融资的决策人员忽视潜在的投融资成本,造成企业损失较多的经济利润。由此可见,企业在投融资的各个实施环节中都必须严格遵循总体规划,并且还要灵活调整现有的投融资规划。
现代企业处于充满风险的市场竞争氛围中,企业无法避免将会面临多样的投融资风险。为了保证实现优良的企业利润与经营效益,那么企业必须明确债务流动性的基本因素,明确潜在
的影响。企业针对目前拟定的投融资规划应当及时加以调整,开展全方位的企业投融资规划分析。企业只有审慎面对投融资领域的运营风险,才能保证企业现有的运营成本不会遭受损失。 三、企业投融资的改进对策
经过以上分析,能够判断出企业投融资的各个实施环节都关系到债务流动性风险。企业如果盲目实施了投融资的相关行为,则会造成企业本身承受较高的债务风险,甚至造成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基本能力。为了保证债务流动性风险能够被严格控制,那么企业在实施投融资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始终保证审慎的态度,拟定科学的投融资规划,保证企业自身的经济权益不会遭受侵害[6]。具体来讲,企业改进投融资领域的决策模式应当注重如下要点: 1.明确企业在实施投融资环节中的總体规划思路
投融資行为不能缺少前期实施的企业投融资调研,企业只有在全面展开投融资调研的前提下,才能确保认识到企业目前面临的投融资风险,从而合理规划企业现有的融资模式以及投资渠道。具体在实施前期的投融资调研以及投融资规划环节中,企业应当科学测算各个年度的企业投资额度,并且严格实施前期的投融资市场调研。决策人员只有充分明确企业目前将会面对的投融资整体市场背景,才能做出适合于企业当前现状的投融资总体实施方案。企业在后期的规划施行环节中,应当遵循规划步骤予以实施,避免偏离企业投融资的总体规划思路。在必要的时候,企业还应结合自身的资金运营状态来实现投融资总体规划决策的合理、适时调整,从而保证投融资规划能够充分适应企业当前的资金周转状况,为企业实现投融资利益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投资与融资行为能否获得良好的投资利润收益,根本上决定于投资者控制投资风险的效果。企业投资者在实施投资决策时由于没有充分评估投资风险,那么将会造成投资决策产生偏差,并且影响到投资行为能够获得的经济收益。因此,企业运用正确的手段来控制投资融资风险具有明显的必要性。投资决策者在选择投资项目的前提下,应当结合各个潜在的投资风险因素来实施综合性的投资风险评估,识别其中不可确定的投资风险要素,然后进行综合性的衡量与判断。经过上述的风险评估,应当能够保证将投资风险限定在投资决策者可以接受的最小范围内,避免出现意外的投资风险,进而造成投资者承受投资损失的后果。
例如,假设某类理财产品具有波动性较强的产品价格特征,而且相应的理财收益空间也具有明显的变化性。具体在实施概率分析时,主要结合随机性的理财产品销售总量波动频率来进行估测与判断,从而给出科学性较强的理财产品投资评估结论[7]。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理财产品的购买者应当运用数学手段来估测理财产品的价格改变幅度,结合现有的统计数值结论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与判断。企业对于即将实施的投融资行为务必保持理性的态度,而不要局限于获得投融资利润的狭隘视角,进而造成企业忽视长期性的投融资效益实现。 2.充分结合当前的融资与投资市场运行状况
投融资规划的着眼点应当具有长期性的特征,因而决定了企业务必重视长期性的企业利润状况,而不要局限在狭隘的企业短期利润范围内。投融资领域的相关决策人员只有做到了长远规划,才能紧密结合现阶段的市场运行状态,保证企业自身的相关投资权益不会受到侵害。并且,企业应当增强自身遵守投融资领域法规的意识,杜绝违规进行投融资的行为。例如,企业对于某些短期收益比例较高的投资领域必须审慎分析,谨慎进行,避免触碰违规投资与融资的界限。企业不能出于贪图高额投融资利润的目的,进而造成企业违规参与融资行为的后果。 例如,企业的项目建设投资主要涉及投入特定数额的前期项目建设成本,在项目建成以后再去收获项目投资的利润。相比于多数的理财产品投资行为来讲,项目投资行为往往涉及更大的投资金额,并且伴有更加明显的项目投资风险。经过全面估测与计算,应当能够判断出回收项目投资成本的大致时间期限,并且给出回收项目成本的最长时间限度。为了实现项目投资整体风险明显降低的目标,那么作为项目投资者应当运用科学规划的方式来正确判断项目投资的潜在风险,通过计算数学期望值的方法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8]。具体在对项目投资风险进行测算时,基本要点在于投资标准差与投资期望值的估测与计算。项目投资人首先应当运用数学方差公式算出标准差与期望值,然后再去估测年净现金收益。
企业作为现代市场中的重要投资主体,多数企业都会定期选择购置某些投资产品,以便于获得投资经济利润。但是实际上,某些企业负责人员由于未能精确估测投资理财的潜藏风险,那么可能会造成企业损失投资金额,导致企业承受较高的投资风险。例如,企业投资者应当在现有的各种理财产品购买规划中进行合理的筛选,确保选出最适合的规划方案。企业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可以给出数学期望值的计算结论,并且运用数学期望公式来统计该理财产品的标准差。理财产品的售价波动规律计算结论显示出,理财产品在未来的时间段内存在较大可能出现售价降低的趋向。投资者如果选择了购买此类的理财产品,那么必须保持谨慎,避免由于盲目购买理财产品进而造成投资者本身承受明显的经济利益损失。 3.灵活运用不同的企业融资方式
债务融资结构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融资能否获得预期的企业融资效益。在此基础上,企业对于目前的短期与长期债务应当进行充分的协调和分析,确保企业现有的资本运行结构始终保持科学性。并且,企业需要严格遵循现阶段的投融资基本法规,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对于资产负债率予以合理的控制。例如,企业在对无息负债和有息负债进行合理平衡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该领域的专家意见,因地制宜调整企业现有的各种负债比例与形式。
对于无息负债来讲,现阶段很多企业都热衷于无息负债模式的选择。然而实际上,企业如果选择了无息负债的方式来实施企业融资行为,那么也会面临无法确定的债务风险。因此经过综合性与全面性的企业融资考虑,企业应当在自身可以负担的情形下优先选择有息负债的企业融资形式。此外,企业应当运用灵活的视角来看待不同的企业负债形式,充分考虑债务流动性的企业借贷行为风险,进而运用正确的做法来消除上述风险。
4.科学测算企业投融资中的效益与风险
数学公式可以帮助企业科学判断投融资领域的潜在运营风险,确保企业达到最基本的投融资期待效益。数学方差的基本概念可以用于表示数值的离散程度特征,描述数值离散程度的前提在于设置平均数,运用随机选取的方式来计算平均数值。在表示各个数值平均数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划定随机变数的数值选取范围,然后再进行平均数的计算[9]。在数学随机变量的基础原理中,数学期望构成了关键的要素。数学随机变量可以用来表示数字特征以及数学公式的性质,其中主要涉及数学方差计算、数学期望、相关系数计算以及协方差的计算等。具体在表示数字或者数学公式本身的特性时,运用随机变量可以概括完整的数学属性,因此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特征。相比于随机的数学变量而言,数学期望并不具有变化性与随机性,而是具有常数的固定性特征。
在实施综合对比的前提下,企业应当能够筛选得到最佳的投资规划思路与方案。在日常生产以及投资的实践领域中,运用上述的数学计算思维能够展现出量化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而提供投资以及日常生产决策的量化数据支撑,避免发生盲目决策的现象。通过运用科学计算的方式,应当能够将真实数值与预期数值之间的对比差异进行全面的呈现,便于决策人员在现有的各个方案中进行正确的选择,最终选出适合运用于投资规划的最佳决策方案。企业实施投资行为的宗旨与目标就在于实现最佳的投资利润,因此需要充分关注随机变量与离散型方差在投资活动中的合理运用。
5.提升企业投融资决策人员及财务人员的业务素養
企业投融资的相关决策人员以及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门业务素养,进而确保上述人员能够谨慎分析企业目前面临的各种流动性债务风险,科学规划企业投融资模式。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必须认识到企业投融资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性影响,避免局限于短期的企业债务借贷视角。企业财务人员针对财务内控的力度有必要全面强化,运用严格的财务内控措施,保证企业现有的财务规划达到更为合理的程度,严格监管与控制企业在各个不同时间段的投融资行为。
例如,企业针对财务人员有必要实施严格的财务内控培训,采用外聘专家讲师集中教学、公司财务负责人现场培训、视频远程培训等多种途径增强企业财务内控人员自身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现代企业只有严格推行财务人员的日常培训,才能保证财务人员抱持审慎、严谨的心态,运用科学的业务素质实施企业目前制定的各项投融资决策,给出可行的投融资建议。并且,企业财务人员以及企业决策者之间应当保持紧密的相互沟通,避免企业投融资领域的决策人员盲目实施企业投资与融资行为的现象发生。
因此,经过以上的综合分析,能够归纳出企业投融资将会面临各种不同的企业债务流动风险。企业目前承担的债务成本并非固定性的,而是始终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下。为了保证企业充分应对不确定的企业融资风险以及企业投资风险,那么企业务必始终保持针对投融资行为的
清醒心态,冷静分析并且理性应对债务流动性风险导致的企业投融资风险,切实提高企业投融资行为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结语
目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都希望拥有更好的经营利润,因此,必须保证企业拥有前期经营成本。债务流动性风险不仅会给企业融资以及企业投资的具体实施环节带来影响,同时还会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产生影响,企业对于此类风险必须谨慎应对。在企业融资与筹资的实施环节中,现代企业有必要认识到投融资领域蕴含的潜在风险,运用正确的措施来应对上述风险。并且,企业应当将投融资行为纳入企业的整体经营规划体系中,充分体现投融资规划对于企业各项日常经营行为的指导性,不断完善企业现有的投融资规划。 参考文献:
[1]蒲红美,李进兵.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农业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6):110~118.
[2]刘畅.投融资业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基于H公司的案例研究[J].财经界,2020,(16):75~76.
[3]易玄,刘诗若.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J].财会月刊,2020,(12):34~42.
[4]韩祺.加快完善新型投融资服务平台体系 精准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纾困[J].中国经贸导刊,2020,(10):63~64.
[5]金维岚.投融资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核方法及具体内容研究[J].中国商论,2020,(11):174~175.
[6]张弘弢.施工企业PPP项目的投融资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20,(14):67~68. [7]韩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企业投融资决策[J].中外企业家,2020,(14):13~13. [8]韦彦兵.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的实践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3):228~228.
[9]谭志颖.关于股权投资企业流动性风险问题的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18,(19):100~101.作者简介:
付振东,供职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