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kV线路经济供电半径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25卷第2期 2013年4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Proceedings of the CSU-EPSA V01.25 No.2 Apr. 2013 20 kV线路经济供电半径 李敏 ,冯宇 ,程杰 (1.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4;2.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武汉430024) 摘要:为研究220/1 10/20/0.4 kV和220/20/0.4 kV供电方案20 kV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的经济供电半径,本文 运用净现值法,在全面考虑电网建设综合投资、电网公司营业收入情况、运行费用等因素的条件下,科学合 理的建立了经济计算模型,并运用罚函数法编制程序进行优化求解和数值拟合的方法求出了220/110/20/0.4kV 和220/20/0.4 kV供电方案下20 kV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的经济供电半径和负荷密度的关系式。 关键词:经济供电半径;净现值;20 kV线路;电网规划;罚函数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930(2013)02—0130—06 Economical Power Supply Radius for 20 kV Lines LI Min ,FENG Yu ,CHENG Jie (1.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Wuhan 430074,China; 2.Hubei Electric Power Survey&Design Institute.Wuhan 43002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calculate economical power supply radius for 20 kV cable and overhead lines.the calculation model is reasonably set up by means of net present value(NPV)method,taking general investment of power grid con- struction,income of power supply company and running cost into consideration.Relational expression of economical power supply radius and load density is solved by the way of using penalty function to program for optimization and fit— irng,in condition of220/110/20/0.4 kV and 220/20/0.4 kV. Key words:economical power supply radius;net present value;20 kV lines;power grid planning;penalty function 城市电网的发展改造是随着用电需求的增长 和负荷密度的增加而进行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 线路的经济供电半径,于此同时变电站变电容量、 线路条数、长度都可以确定,就可以据此初步判断 电网的建设规模,这对于通过负荷预测进行电网 规模的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用电水平不断 上升,采用10 kV供电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日渐明 显。配网电压等级采用20 kV与采用10 kV相比, 前者可以增加供电能力,增大供电半径,降低线 损,降低单位负荷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我国有 很多地区都开展了20 kV电压等级的研究,在苏州 工业园区已采用了220/110/20/0.4 kV的降压层次, 1计算模型的建立 1.1经济分析方法 在以往研究线路经济供电半径时,常采用年 国内有些经济发达地区也准备开展220/20/0.4 kV的 试点项目。本文旨在研究220/110/20/0.4 kV和 总费用法计算。年总费用法是将技术方案从开始 施工到基建结束年份的投资,折算到基建结束年 份,然后将折算后的总投资平均分摊到方案服务 年限的每一年,和年运行费用相加,得到的便是年 总费用。 220/20/0.4 kV供电方案20 kV电缆线路和架空线 路的经济供电半径。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对全电 网建设综合投资、电网公司营业收入情况、运行费 用等进行经济比较,从而科学、合理地确定20 kV 收稿日期:2010—12—29;修回日期:2011-11-02 年总费用法是静态经济分析评价方法中的一 种,对于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而言相对欠缺,所以 第2期 李敏等:20 kV线路经济供电半径 ・l31. 在实际的项目评价中可以结合动态经济效果评价 指标来进行评价,而净现值法就是目前工程建设 中广泛采用的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方法之一。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法的优点是考 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考 虑了投资项目的整个分析期内的经营情况。它直 接用金额表示投资项目的收益性和收益能力,非 常直观。由于净现值法考虑了项目有效期内的全 部净现金流量,即除包含现金流出(投资等)外、还 包含了现金流人(售电收入等),在项目有效期内 的一切费用(包括投资和运行费用)和效益都考虑 了时间因素,即按照贴现的方法,将不同时期发生 的费用和效益折算为现值。因此用净现值法进行 经济分析,可以较全面反映电力项目总投资的经 济效果。两种方法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年费用法、净现值法比较 Tab.1 Comparison of annual cost method and NPV method 文献【1—4]研究中,均采用的是年总费用法,并 在求解经济供电半径的过程中使用求导的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并未考虑到变电站容量限制条件和 线路电压降限制条件。本文采用净现值法动态分 析求解出变电站经济供电半径,并在求解过程中 考虑到变电站容量限制条件和线路电压降限制 条件。 净现值法是以净现值和净现值率为基础进行 经济分析比较的方法。所谓净现值是指将投资项 目在有效期内或寿命期内的净现金流量按一定的 折现率全部折算到零期的累计现值之和。如果净 现值大于零,说明该方案除能满足预定的收益率 要求外,还有盈利,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净现 值越大,投资项目就越优I5】。 NPV的表达式为 n NPV=2 (cIf—c0 )(1+ ) = t=0 n NCE(1+ ) (1) t=0 式中:cI 为第t年现金流人量;CO 为第t年现金 流出量;NCF,为第t年净现金流量,NCF =(CI 一 CO ); 为项目寿命期或有效期;i为项目基准报酬 率或折现率。 本文中所取的目标函数是投资有效期内单位 负荷的净现值(NPV。)。 1.2模型假设条件 (1)220 kV(110 kV)变电站供电区域为圆形, 变电站位于圆心,供电区域内,负荷均匀分布。 (2)配电网呈辐射结构,且不同的配电网结线 方式相同(即在同一可靠性下)。 (3)110~220 kV变电站均按3台主变规划,首 要考虑横向备用,满足N一1准则。 (4)经济计算中,“现金流人”项只计售电收入 和回收固定资产余值,“现金流出”项只计配电网 建设投资、经营成本和所得税。 1.3经济分析数学模型建立 1.3.1建设总投资C4(万元) 1)220 kV(110kV)变电站建设投资C。(万元) C1=a1+61S 1=a1+blkl叮TR20广) (2) 式中:S 为220 kV(110 kV)变电站容量,MVA;尺 为220 kV(110 kV)变电站供电区域半径,kin;0-为 平均负荷密度,MW/km ; 1=1/(k COS ),k 为220 kV(110 kV)变电站运行率;嘶为与220 kV(110 kV)变电站容量无关的投资部分系数,万元;6 为与 220kV(110 kV)变电站容量相关的投资部分系数, 万元/MVA;COS 为系统功率因数。 2)20 kV线路建设投资c2(万元) C2=k2MR(a ̄+6 L1)= k2 ̄R3-0( +— 一.L1U1 、/3 Jlcos ×10 ) (3) M: "11"—/{ t-0 (4) SL1= 、/ U 20-×10 ZMcos 、/ Jk ,cos沙 X10 (5) 式中: 为220 kV(110 kV)变电站20 kV出线回 路数;5 为20 kV出线平均截面积,mm ;U1为20 kV电压等级,kV;k:为20 kV线路曲折系数;.,l为 20 kV导线计算电流密度,A/mm ;_j}u为每回20 kV 出线平均负荷系数,MW/kV;th为与2O kV导线截 面无关的投资部分系数,万元/km;b 为与20 kV导 线截面相关的投资部分系数,万元/(armz・km)。 3)中压配电站建设投资c,(万元) D2 C3=凡1( +63Sag)= 一(n3+63 r2口r) (6) r 式中:s以为中压配变容量,kVA;n 为配电站的数 ・l3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第25卷 量;轧为配变容载比;if3为与配电站额定容量无关 的投资部分系数,万元;6,为与配电站额定容量相 关的投资部分系数,万元/kVA;r为20 kV变电站 供电区域半径,km。 4)建设总投资c4(万元) C4=C1+C2+C3 (7) 1.3.2年总电能损耗费用 (万元) 1)220 kV(110 kV)主变年电能损耗费用C (万 元) 220 kV(110 kV)主变的年电能损耗为 AW Ⅳ k3(安n上×10。) = 1.78×10 : ( l,rrR2o-)3/4 (8) c5=1.78×10-2k3Ni (kl盯尺 )拊Co (9) 式中:k,为220 kV(1l0 kV)主变等效损耗系数, k3={k3 ×8760+ka"(k1 )2,t-1};k1 为220kV(11OkV) 主变运行率, , 和.j}3,,分别为220 kV(1l0 kV)主变 铁耗、铜耗折算系数,丁 为220 kV(110 kV)主变年 最大负荷损耗时间,h;N 为220 kV(110 kV)变电 站主变台数;Co为损耗电能单价,元/(kw・h)。 2)20 kV线路电能损耗C (万元) 条出线总损耗为 APE= = 』 J 。 ××1 0 dx= Mk2 I o。SEX{ ) = 0.924k2,trR3o'pJL (10) UlMcos .‘~ 一年总线损为 C6=AH.T2Co×10一= 丝 (11) U|COS 式中:丁:为20 kv线路及20 kV配变年最大负荷损 耗时间,h;p为电阻率,Q・mm2/m;11为线路电流,A。 3)20 kV配变电能损耗费用C7(万元) c7:n D :(堡) D (12) 中压配变的年电能损耗为 AW2- ̄N2-k5( ×l0 ) = 1.78×10 1/ ( 而) (13) D7=AW2×Co×10 (14) 式中:Ⅳ2为20 kv配电站配变台数; 为中压配变 的等效损耗系数,k =f X 8 760+ 5, ( ) 2}, s 和 ”分别为中压配变铁耗、铜耗折算系数;缸 为中 压配变运行率。 4)年总电能损耗费用(万元) C8=C5+ +C7 (15) 1.3-3 目标函数——单位负荷净现值(NPV。) 建设期和经营期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可分 别描述为: 建设期某年净现金流量(NCFt)= 一(该年发生的投资额) 经营期某年净现金流量(NCFt)= (该年税后利润)+(该年折旧)+ (该年回收额) 又假设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成 后l ̄n年每年经营净现金流量相等(不含回收额, 投资的回收采用直线折旧法),第n年(经济使用 寿命期末点)固定资产净残值为 。C4,则每年净现 金流量(NCF)为 NCFo=~C4 (16) NCF1 ,卜I1=(A0一Bo—H1c4一H2Ca)・ (1一g )+日lC4 (17) NCFn=(A o—Bo一日 一 c4)・ (1一g )+日lC4+ 0 (18) NPV= NCF,(1+ ) =一C4+ t--O NCF 1 +后。(1+i)-arG4(19) 单位负荷容量的净现值为 NPVo- 1× f—Ca+NCF ) 二 业+ko(1+i)- ̄C 1 \ / (20) 式中:Ao为年营业收入,Ao=,rrR2trT3G0×10~,万 元; 。为年购网电费,B0=(A。/G。+c / ) ,万 元,Q。为购电单价,元/(kw・h),G。为售电单价,元/ (kW・h),Co为损耗单价,元/(kw・h);g 为所得税 率; 。为固定资产净残值系数;日 为固定资产折旧 系数,H =(1一k。)/n;H 为维护、检修费用系数; 为中压配变年负荷最大运行小时数,h;n为经济 使用寿命期,a。 2 20 kV经济供电半径求解 2.1 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 计算以单位负荷的净现值NPV。为目标函数, 求解的目标是使NPV。最大。计算过程中,函数的 第2期 李敏等:20 kV线路经济供电半径 ・133・ 约束条件如下。 (1)变电站容量限制,即 S= 1TR2cr≤.s一(21) 式中:k为变电站容载比;Js~为变电站最大容量。 各种类型变电站单台容量取值如表2所示。 表2各种类型变电站单台容量取值 Tab.2 Single transformer capacity of all kinds of substations 主变电压比 单台主变容量/MVA 22 20 kV 120 11 0/20 kV 100 20/O.4 kV O.8 (2)线路的电压降限制。 计算公式为 AU= ×100%(22) 式中,R。和 。分别为线路单位长度的电阻和感抗, n,km。 显然,上述问题是一个带有约束条件的非线 性规划问题,本文采用罚函数法编制计算机程序 进行优化求解。 2.2相关系数的取值 变电站、20 kV线路和配电站相关系数参见表 3~表5。经济参数如表6所示。 表3变电站相关系数取 圳 Tab.3 Correlative cOemeients of substations 表4 20kV线路相关系数 Tab.4 Correlative coefficients of 2O kV lines ∞ b3 2 27-31 0.016 3 200 1/(o.4 COS山) 2.3计算结果 由于线路建设投资与供电半径的三次方成正 比,所以当变电站的位置固定时并不是供电半径 越大经济效益越好,随着供电半径的增大,线路的 投资呈三次方的递增,会使单位负荷的净现值呈 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所以存在有一个半径值 即经济供电半径使得单位负荷的净现值最大。表7 列出了编程计算出的不同供电方案的经济供电半 径值。 表7 20kV线路经济供电半径 Tab.7 Economical radius Of 2O kV lines km 通过对表7数据的分析,本文利用拟合的方 式,拟合出20 kV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经济供电半 径与负荷密度的关系式,见表8。图l中圆圈为表 7中数值,曲线为表8中的表达式。 结果分析如下。 (1)以单位负荷的净现值最大为目标,优化计 算出2O kV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经济供电半径与 负荷密度的关系,即在低负荷密度区经济供电半 径R 。c ,在高负荷密度区R 。C 一 。 ・13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第25卷 (2)在第2.1节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中,变电 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变电站经济供电半径即为 供电半径的限制值,即 —站容量限制条件比线路的电压降限制条件苛刻, 即满足变电站容量限制的最大半径值比满足线路 电压降限制的最大半径值小。因此可推出 广 —— — ———— 一 =S ̄匾k'cos (24) R≤、/ V 耵 盟 (23) 密度的条件下,220120 kV方案对应的经济供电半 径比220/110/20 kV方案大。 (3)受变电站容量等因素的影响,在相同负荷 式中,Ii} 为主变运行率。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当负荷 表8 20 kV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经济供电半径R 与负荷密度的关系式 Tab・8 Relation table between economical power supply radius and load density /fMW・km ) /(MW・km ) (a)220/110/20 kV方案电缆线路 (b)220/20 kV方案电缆线路 /(MW・km ) /(MW・km ) (c)220/110/20 kV方案架空线路 (d)220/20 kV方案架空线路 图1负荷密度与经济供电半径的关系 Fig・1 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al power supply radius and load density 3结论 (1)本文运用净现值法,在全面考虑电网建设 综合投资、电网公司营业收入情况、运行费用等因 素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建立了经济计算模型。与 传统的年总费用法不同的是,净现值法考虑了企 业的营业收入情况,本文采用的净现值法更适用 于项目决策的最后评估。 (2)本文首次提出220/20/0.4 kV方案的经济 供电半径的研究。本文采用罚函数法编制程序进 行优化求解和数值拟合的方法求出了220/1 10/20/ O.4 kV和220/20/0.4 kV供电方案下20 kV电缆 线路和架空线路的经济供电半径和负荷密度的关 系式。 (3)传统方法在求解经济供电半径的过程中 往往采取求导的方法,而在求导过程中忽略了变 第2期 李敏等:20 kV线路经济供电半径 ・l35・ 电站容量限制及线路的电压降限制条件。本文全 面考虑了变电站容量限制及线路的电压降限制条 件下,采用罚函数法编制程序进行优化求解、数值 拟合的计算方法及全面的分析,总结出:在低负荷 密度区经济供电半径R ocor ,在高负荷密度区 R 。cor 。当负荷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变电站经济 供电半径即为供电半径的最大值,即 r —— ————— 一 :,\/ 盟ro一1/2 参考文献: [1】刘友强,李欣然(Liu Youqiang,Li Xinran).变电站经济 容量和经济供电半径的探讨(Discussion on economical capacity and economical power supply radius for trans— former substations)【J】.广东电力(Guangdong Electirc Power),2005,18(11):7-9. [2]于永源,王贤正,杨绮雯(Yu Yongyuan,Wang Xi— anzheng,Yang Yiwen).变电所经济供电半径的优化选 择(Optitionnal selection for substation feed economic radi— um)【J1.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Journal of Electirc Power Science andTechnology),1991,6(1):118—124. 【3】张秀然,孙国凯,朴在林,等(Zhang Xiuran,Sun Guokai, Piao Zailin,et ).66/10 kV配电线路经济供电半径的 探讨(Economical radius of power supply ofr 66/10 kV dis— tribution line)[J】.农村电气化(Rurla Electirfication), 1997,11(8):4—6. 【41张秀然,孙国凯,杨涛(Zhang Xiuran,Sun Guokai,Yang Tao).经济供电半径的实用计算方法与分析(The prac— tical count method and analysis of economic power supply radius)【J1.沈阳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enyang A— gricuhural University,1998,29(3):249--250. [5】张纯.电力经济与管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6]温建春,韩学山,张利(Wen Jianchun,Han Xueshan, Zhang Li).一种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改进算法(Im— proved method for theoretical line loss calculation of dis— tribution Betwork)[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Pro— ceedings of the CSU—EPSA),2008,20(4):72—76. 【7】彭新宇,黄民翔,许诺,等(PengXinyu,HuangMinxiang, Xu Nuo.et ).10 kV配电网线损的快速计算法(Fast method of 10 kV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S eneryg loss calculation)[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Proceedings ofthe CSU—EPSA),2002,14(4):45—47. [8】范明天,张祖平.中国配电网发展战略相关问题研究 [M1.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9]Q/GDW 156—2oo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S].北 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l01刘振亚.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造价(2007版) 【M1.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11】吴夕科(wu Xike).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供电电压等级 研究报告(Voltage grade study of urban distirbution net- work in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R].武汉:武汉高压研 究所(Wuhan:Wuhan High voltage Research Institute), 2005. 【l2】郑正圻(Zheng Zhengqi).20 kV电压等级论证(20 kV voltage grade research)【R】.武汉:武汉高压研究所 (Wuhan:Wuhan High voltage Research Institute),1994. [13】熊振东,程鹏(Xiong Zhendong,Cheng Peng).中压配电 网供电方案经济性分析(Economy analysis on power supply scheme of medium voltage distirbutiong network) f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Proceedings fothe CSU— EPSA)。2010.22(1):150—155. 作者简介: 李敏(198卜),女,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配电网运行与管 理。Email:gloriali618@sina.eom 冯宇(1978一),男,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电能质量分析与 控制。Email:fengyu197801 19@163.COB 程杰(1983一),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 与控制。Emai1:jkchen ie@163.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