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5年第1期NEW MEDIA RESEARCH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 车勇成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新媒体时代新兴的新闻传播方式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了移动互 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新特点,探讨了移动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新途径,论述了移动新媒体多层面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以及其对传统媒介在新闻传播方面存在的影响及推动作用等,指出传播终端、阅读方式、操作形式的改变等对 旧的媒体平台造成的巨大冲击,分析得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出的第五媒体对新闻传播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并促 进了媒体融合的新态势。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新闻传播;传统媒体:第五媒体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 5)01—0001—02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网 兴起的智能手机,以其触摸屏引领科技与时尚,其 民己达6.52亿之多,庞大的数字背后隐现着海量 快捷的操作方式征服了众多移动终端的消费者。结 的信息沟通及惊人的传播速度。随着4G和“三网 合移动终端设备利用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 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移动通信产业与传播媒介 随地、随心所欲的在网上获取各类信息。 的融合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引起了包括新闻人 2)信息终端的实时性。用户的移动终端设备 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无线移动状态下接入网络,使用互联网服务以获 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整合了 取即时资讯,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终端获取信息的实 移动媒体的新形态,使移动媒体给新型新闻发布提 时性。利用这个特性,终端用户可利用移动网络设 供了更加丰富的传播环境,逐步发展为集媒体传播 备及时的、实时的、高效的享受到移动互联网服务。 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生活娱乐平台和公共服务平 3)信息传播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 台于一身的新型媒介,对传媒生态也将产生深远的 不仅体现在内容的综合上,更体现在渠道的组合上。 影响。媒体行业在传播终端、传播渠道、传播形态 从传播渠道来看,移动互联网既可以通过移动终端, 上已经形成了新的力量对比,有专家预测,基于移 更可以利用移动客户端产品——诸如微信一类的通 动互联网的移动媒体将更富实力、活力与竞争力, 讯产品来实现文字、语音、图片等综合信息的传递, 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方 甚至能够实现实时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功能。 式,势必对社会发展和新闻环境产生重要而深刻的 4)信息传播的私密性。与传统互联网相比, 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更具私密性,信息的一对一 1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 传播、定向传播更加精准、高效,个人信息保密的 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在组网的核心理念和 程度更高。 价值观念上并没有很大差异,然而移动互联网在使 2移动互联网的媒体传播方式 用的便捷性、传输的即时性、定位的精准性和数据 移动互联网媒体注重的是内容丰富,展现形式 的移动性等其他层面的独特性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却 多样,而传统媒体注重的是内容加形式,新媒体(互 是传统互联网所无法企及的。同时,移动终端与移 联网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交要素, 动互联网的发展相互促进,移动智能产品的日益丰 相比之下互联网媒体在受众面上更甚一筹。在当今 富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使移动互 移动互联网时代,情境的意义突显并被极大强化, 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 移动互联网扩展为内容、形式、社交加情境要素的 1)信息传播的便利性。移动互联网使用的方 结合。与情境时代密切相关的五大要素:大数据、 便与快捷尤其体现在其无线信息数据传输的便利 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在移动 上。移动网络及智能产品的涌现,带来了传统互联 互联网传播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移动 网络和PC机所无法比拟的便利性。尤其是近几年 传播业已发展成为基于情境的服务,更加强调对环 作者简介:车勇成,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播学。 THEORY RESEARCH理论研究 境的感知和信息的适配。移动互联网致力于满足用 户的个体偏好,基于空间或情景提供服务,以满足 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盈利模式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手段更 为多样化。与传统媒体及互联网媒体以强制性广告 为其主要的盈利方式有所不同,移动互联网的盈利 模式则是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互动性、可选择的 营销策略,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 传播的新特点,凸显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付费服务、在线交易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盈利重心。 在创新态势上,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手段更为多 样,互动空间更为广阔,资讯内容更为丰富。传统 媒介以及互联网媒体的创新点基本只局限于内容方 面,发散及外延的创新手段是十分有限的。移动互 联网基于内容、关系、服务而延伸的创新手段随着 技术水平的进步、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场景应用的多 样,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前景。 3移动互联网对媒体传播的影响 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其实是很明确的,未来的 报纸将以电子媒介的形式呈现,掌握丰富及时的讯 息内容再加上适应时代发展的展现方式。2013年, 美国最负盛名的报纸之一的《华盛顿邮报》被亚马 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2.5亿美元收购一举震惊 整个传媒业。紧随其后,《纽约时报》亦以7 000 万美元的价格“贱卖”了旗下《波士顿环球报》,《新 闻周刊》也告别了纸质时代。 我国大多数传统媒体已经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 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可抵挡,大多数媒体 在拥有自身专业媒体平台之外,不得不另辟蹊径来 谋得生存。在互联网大变革的时代,国内很多纸媒 和电视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式是一方面利用自身的平 台和受众开创公众平台进行传播,另一方面是借助 自身的客户资源优势,举办各种活动,来拉拢客户 和吸收广告资源费用,而本身拥有的纸媒和电视媒 体平台的存在只能够作为媒体人的一个身份。 传统媒体的存在仍然有它的优势,高质量的新 闻仍然要靠专业的媒体来操作完成。互联网媒体虽 然在信息载体方面产生了变化,但是新闻的专业性 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依然和传统媒体不可分割。互联 网媒体虽然在信息载体方面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内 容上对传统媒体依然存在依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对新闻资讯的快速浏览是用户的主要体验之一,在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传统媒体必须适应新 的传播媒介的特性,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未 来甚至可能是谷歌眼镜和智能手表等,否则传统媒 介将仅成为新闻内容的生产方,而新闻的传播渠道 和发布平台则将被移动媒介牢牢掌控,前者的盈利 空间将被极大压制而迅速萎缩,以致出现前述被新 兴移动媒介所收购兼并的不利局面。对着互联网时 代的变革,很多传统媒体己经有了自己的公众平台, 在发挥资源及采编的优势的同事,推出适宜移动互 联网搭载的内容形式,适时而合理的利用用户碎片 化的时间资源,这对开发并吸引年轻客户群体具有 一定的潜在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为传统媒 体的转型与发展带来了契机。 4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五媒体催生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革新飞速、发展迅猛, 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覆盖率不断扩大,使其一跃 成为社会主流媒体。大众按照时间顺序,罗列出新 闻传播存在的五大媒体。纸媒为第一媒体,无线广 播为第二媒体,电视为第三媒体,互联网为第四媒 体,微信、微博等新闻传播为第五媒体,第五媒体 的受众是使用智能手机或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的用 户,而其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门户、手 机报刊杂志、手机电视、手机社会网络、手机微博、 电子阅读、二维码等。 第五媒体无法替代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等 新媒体,它无法单独存在,必然要实现各类型媒体 的融合发展。比如新闻资讯、影视文学,既可以通 过纸质印刷品传播,又可以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媒体 传播,还可以通过手机媒体传播;社交网络、微 博等也同样向着互联网和手机等跨平台融合的方向 发展。 第五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泛、精准高效、互动 性强等诸多优势,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目 前第五媒体虽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其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更多更好的应用形式的接连涌现,也必将带来 更快生长的产业格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 优化的商业模式。预计到2015年,中国手机用户 将达到13.8亿,其中手机网民将达到i0.6亿。未 来这些用户都将成为第五媒体潜在的受众群体,届 时,第五媒体的受众规模将远远大于其他媒体,成 为名副其实的“主流媒体”,在规模上将跃居“第 一媒体”。 媒体最根本的是要业务运作层面实现整体模式 和策略的转变,这必然是一个以媒体资源为基础的 lI(下转第4页)I1 THEORY RESEARCH 息的传播节省许多时间和资源。 总之,新闻业现在已经与新媒体逐渐融合在一 起。虽然新媒体有诸多优势,却依然无法代替主流 媒体。其根本原因就是新媒体传播的虚假新闻太多, 无法让民众信服。而新闻是不能抛弃其专业主义精 神的,否则只会失去大众的信任。所以应该把新闻 的专业主义也融入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之中,让新 媒体新闻传播也能像主流媒体一样令人信服。 关政策的支持。我国的社会是泛指社会,一切事物 和规定都是以法制为依托的。所以培养新闻专业主 义,应该利用国家的政策。国家要严格制定新闻业 的政策,完善新闻业的法律法规,对新闻从业者进 行严格的约束,使新闻从业者都能有较高的职业道 德和自身素质。 2.3建立新闻制度社区 新闻从业者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的一个圈子,而 且这个圈子一直以来都不是透明的,所以就出现 了许多新闻从业者收取贿赂报道事件的现象。这种 现状不利于建设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所以现阶段我 们要做的就是应该建立一个完整健全的新闻制度社 区,使新闻从业者的圈子透明化,让新闻从业者更 好地为民众服务,从而建立起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2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策略 新闻专业主义是每一位新闻从业者在从事新 闻行业时,在挖掘新闻真相和事实的过程中培养出 来的一种专业精神。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更 加应该把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放在自己工作的首要位 置,为民众带来完全真实的新闻信息。那么,在新 媒体时代下又有哪些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策略呢? 笔者认为,应该分为以下几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新闻专业主义对推动我 国新闻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作用,在新媒体时 代下,显得尤为重要。新媒体传播新闻的信任度不 高,归根结底还是对民众新闻从业者信任度不高。 因此,新闻从业者一定要严格约束自己,培养自身 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2.1 以民主为传播新闻的基础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是 我国建国的基础。民主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代 表着国家由人民统治。民主是一种社会发展之中体 现出的现今的人民精神,民主国家在政治、经济和 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人民都必须保持透明度。民众有 知道真相的权利。因此,我国的新闻传播也应该与 国家制度相一致,以民主为基础,让每一位民众都 拥有获知新闻的权利。新闻信息是新闻从业者挖掘 出来的,但却是由民众来传播的。从过去的口耳相 传到现在的利用网络、手机传播信息,不得不说, 大众才是传播信息最快速、最有效的媒介。所以我 国的新闻传播离不开民主,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培 养更加离不开民主。 2.2以国家政策为依托 新闻的传播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培 养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也离不开国家相 参考文献 [1]段雪琼.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D].上海 师范大学,2014. [2]蒋东旭.新媒体传播时代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研究 【D].四川外语学院,2O12. [3]冯惠慧.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研究[D].渤海大 学,201 3. ?(上接第2页)} 生产、营销结合为目标的全流程模式。它以自身平 台提供的服务进而整合外部资源,运用多元媒体手 段和平台来构建大媒体的概念,转型为全媒体数字 内容综合服务商和运营商,从产品形态、渠道终端、 经营模式都会产生一系列变革,复杂度超过以往的 传统媒介运作。 参考文献 [1]李莹.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新变化[J].新闻世界,2O1 2 (O9). [2】綦星龙,卓光俊,张小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 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科技与出版,201 3(1 0). [3]於娅娅.浅议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J].新闻世界,2014(i 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