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古诗词诵读 春夜喜雨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含答案)部编版

来源:华佗小知识
古诗词诵读 春夜喜雨

1.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 的心情。

②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①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的美丽景象,“ ____”与” 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②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 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 2.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全诗不着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的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是想象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3.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________(季节)的雨。 (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________ ”;描写“雨中”的诗句是“________ ”;描写“雨后”的诗句是“________”。 (3)①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 )。

A.和风细雨 B.毛毛细雨 C.连绵阴雨 D.疾风骤雨

②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________” 四个字和“________ ”三个字给出了答案。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_____,__________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这首诗的题目点出这是__________(时节)的小雨,诗的第一句以“_____ ”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

(3)“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草沾雨水后的景色,写出了早春的草_____、_____的特点。

(4)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将诗词补充完整,感受诗词中的雨。 ①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__________细如愁。 ②沾衣欲湿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2.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A.草色 B.鲜花 (2)“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 )和( )之情。 A.失望 B.焦急 C.欣喜 D.遗憾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 ”和“ _______”

这两个字体会出来

的,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3春夜喜雨

1.(1)答案①拟人 轻 细 密无比喜悦②春雨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完成第①题要结合注释,并根据日常体验想象画面,同时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深入理解。这两句诗呈现的画面中,有春风,有春雨,有等待春雨滋润的万物。结合生活体验可知,“潜”是一种暗暗的、悄悄的动作,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不惊扰人,却细细密密地及时滋润万物的特点,给诗人带来的是无比喜悦的心情。在思考第①题的基础上,完成第②题就水到渠成了。 (2)答案①夜雨 黑(俱黑)明(独明)②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深入理解。完成本题需要联系上下文和提炼关键词。由“随风潜入夜”的“夜”和“晓看红湿处”的“晓”可知这是一场“夜雨”,同时通过“黑”与“明”的对比映衬,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这场夜雨的感受是深切的,这种感受正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2.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主题和写法的理解。要结合对古诗基本内容的理解来完成。这首诗的前四句赞美、描摹这是一场“好雨”,好在雨后万物生长、美景遍城、丰收在望。因此,作者的“喜雨”之情从字里行间洋溢出来。所以,A项是正确的。诗人看着眼前的景,继而想到明日清晨红花满枝、花开满城的景象,“喜雨”之情更加浓厚。因此C项是正确的。D项中所提到的写作顺序、写景方式是正确的。但是,观赏、感受夜雨的诗人,并没有当即真实地观察到第二日清晨的景象,所以诗的第三到六句是实写,第七、八句是虚写,全文用到的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因此B项错误。 3.(1)答案 夏季

解析 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从诗题中的“六月二十七日”可以看出写的是夏季。

(2)答案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望湖楼下水如天 解析 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就比较容易作答了。“黑云翻墨未遮山”的“未”体现的是雨前的景;“白雨跳珠乱入船”的“乱”说明雨点密集,甚至风雨交加,体现的是雨中的景;“卷地风来忽吹散”的“散”为雨前和雨后进行了过渡,所以“望湖楼下水如天”写的雨后的景。

(3)答案①D②白雨跳珠 忽吹散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整体把握。第①题,作答时,先理解诗的意思,然后想象画面,即可得出诗人描写的是疾风骤雨。第②题,

在知道了诗人所描写的雨的特点之后,再读诗句,从中找出能说明这一特点的词语即可。作答时,可以结合题干提示的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找相应的内容。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答案 润如酥 春好处 绝胜烟柳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默写。根据古诗内容填空,做到书写正确。 (1)答案 唐 韩愈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课文即可找到答案,找到后注意积累。 (2)答案 早春 润如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的题目中的“早春”点出这是描写早春的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写的是小雨绵绵而下,像油酥般滋润着早春的春草等万物,因此,“润如酥”体现了雨的细滑润泽。 (3)答案 稀疏 矮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抓住“遥看”时有而“近看”时无想象画面,联系生活体验可以感受到小草的稀疏、矮小的特点。 (4)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通过写早春的小雨和草色,装达了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因此B项错。 (5)答案①丝雨②杏花雨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句的积累。完成本题要注意在平时的阅读中分类

积累诗词。不会填的可以查查资料,填写后积累下来。 2.(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完成本题要联系下文的诗句,由“未有芳华”和“惊见草芽”可以思考得出“芳华”即“鲜花”。 (2)答案B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作答。诗的第一句写出了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一个“都”字,流露出诗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写出了虽说二月亦无花,但草芽的出现也让人感到惊喜,“惊”字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的惊喜神情。

(3)答案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完成本题要结合诗句,抓住诗中主要的景“白雪”,抓住“穿”这个动词和“作飞花”的画面,展开描述。 (4)答案 拟人 嫌 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表现了诗人看到如此美景时的感慨、欣喜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写法的理解。根据上题和生活实际可以判断出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通过写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化作飞花在庭前的树木间穿飞来表达对这种美景的感慨、欣喜之情。

(5)答案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所给

提示进行作答。本题所指的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雪景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没有直接写下雪的情景,而是写了雪后,白雪落在树的枝干上,就像是绽开了满树的梨花。必要时可查阅资料完成积累和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