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来源:华佗小知识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一、现状调查 (一)调查情况概述 l、调查对象 本次被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新场小学各校点,包括中心小学、明德基点校小学、断桥基点小学、五村小学和十二村小学,其中涉及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及各学科教师、班主任、教辅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各年级学生家长、监护人,样本在我校覆盖面广,可信度较高。 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以分类抽样方式进行,调查重点是各乡村小学的学生、老师及家长,发放问卷情况见下表。 表格1发放问卷情况 调查对象 总数 发放问卷(份) 64 回收有效问卷64 (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 率% 100% 100% 98.04% 100% 99% 96.2% 98% 班主任 31 31 班主任及其它任课教师 任课 教师 33 33 总数 510 500 学生 1、2 年级 100 100 3、4 年级 200 198 5、6 年级 210 202 家长 1~6 年级 200 196 除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外,本次调查还采取了访谈、座谈会的方法。主要访谈了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部分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家长。分别到各校点召开了教师座谈会。 (二)调查结果

1、被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基本信息

被调查教师占全校教师的100%。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担任过班主任并且现在仍担任班主任31人,占48.43%,担任过班主任但现在不做班主任23人,占35.94%,从没做过班主任的有10人,占15.63%。小学高级职称的有29人,占45.3%,小学一级职称的有28人,占43.8%,小学二级职称的有3人,占4.7%,无职称的4人,占6.2%。被调查学生占全校学生的47.6%。接受调查的学生主要分布于我校各个校点、各个年级,既有学生干部,也有普通学生。调查样本覆盖学校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各个年级的不同层次的教师,以及不同学历层次的家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小学生行为习惯情况调查 学生卷 表格2 是否知道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 人数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24 53 37 114 是 % 24.0 26.8 18.3 22.8 人数 36 41 27 104 否 % 36.0 20.7 13.4 20.8 不完全清楚 人数 40 104 138 282 % 40.0 52.5 68.3 56.4 表格3 学习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按时完成作业 1、2年级 3、4年级 人数 47 42 32 121 做到 % 47.0 21.2 15.8 24.2 做到 人数 87 138 % 87.0 69.7 有时做不到 人数 36 136 159 331 % 36.0 68.7 78.7 66.2 做不到 人数 17 20 11 48 % 17.0 10.1 5.5 9.6 做不到 人数 2 2 % 2.0 2.0 有时做不到 人数 11 58 % 11.0 29.3 5、6年级 合计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课堂上,你是否会跟同学在下面交头接耳或睡觉?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157 382 做到 人数 49 86 61 196 会 人数 24 15 4 43 77.7 76.4 43 112 21.3 22.4 2 6 1.0 1.2 做不到 有时做不到 % 49.0 43.4 30.2 39.2 人数 40 88 113 241 不会 % 24.0 7.6 2.0 8.6 人数 58 115 88 261 % 58.0 58.1 43.6 52.2 % 40.0 44.4 55.9 48.2 人数 11 24 28 63 % 11.0 12.2 13.9 12.6 有时会,有时不会 人数 18 68 110 196 % 18.0 34.3 54.4 39.2 表格4 日常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 人数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讲究卫生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人数 独立自理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53 142 108 303 人数 68 97 114 279 做到 % 53.0 71.7 53.5 60.6 68 152 130 350 做到 % 68.0 49.0 56.4 55.8 做到 % 68.0 76.8 64.4 70.0 有时做不到 人数 22 45 67 134 % 22.0 22.7 33.2 26.8 做不到 人数 10 1 5 16 % 10.0 0.5 2.4 3.2 做不到 人数 4 3 4 11 % 4.0 1.5 2.0 2.2 做不到 人数 15 6 14 35 % 15.0 3.0 6.9 7.0 有时做不到 人数 28 98 84 210 % 28.0 49.5 41.6 42.0 有时做不到 人数 32 50 80 162 % 32.0 25.3 39.6 32.4 表格5 品德行为习惯 尊敬师长 人数 做到 % 有时做不到 人数 人数 % 做不到 人数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团结同学 52 132 163 347 做到 人数 52.0 66.7 80.7 69.4 38 59 36 133 38.0 29.8 17.8 26.6 10 7 3 20 10.0 3.5 1.5 4.0 做不到 有时做不到 % 66.0 61.6 55.4 60.0 人数 26 67 83 176 % 26.0 33.8 41.1 35.2 人数 8 9 7 24 % 8.0 4.6 3.5 4.8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热爱劳动 66 122 112 300 做到 人数 有时做不到 % 70.0 71.2 54.0 64.0 人数 23 55 85 163 % 23.0 27.8 42.1 32.6 做不到 人数 7 2 8 17 % 7.0 1.0 3.9 3.4 做不到 人数 5 18 3 26 % 5.0 9.0 1.4 5.2 做不到 人数 10 11 9 30 % 10.0 5.5 4.4 6.0 做不到 人数 3 3 4 10 % 3.0 1.5 2.0 2.0 做不到 人数 10 10 9 29 % 10.0 5.0 4.4 5.8 做不到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爱护环境 70 141 109 320 做到 人数 有时做不到 % 73.0 55.6 55.0 58.8 人数 22 70 88 180 % 22.0 35.4 43.6 36.0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乐于助人 73 110 111 294 做到 人数 有时做不到 % 63.0 47.5 42.1 48.4 人数 27 93 108 228 % 27.0 47.0 53.5 45.6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诚实守信 63 94 85 242 做到 人数 有时做不到 % 74.0 60.1 57.9 62.0 人数 23 76 81 180 % 23.0 38.4 40.1 36.0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遵守秩序 74 119 117 310 做到 人数 有时做不到 % 63.0 55.6 53.0 56.0 人数 27 78 86 191 % 27.0 39.4 42.6 38.2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举止文明 63 110 107 280 做到 有时做不到 人数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你给同学取过绰号吗?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在公共场所,你有过以下 人数 39 24 14 77 67 86 80 233 经常 % 67.0 43.4 39.6 46.6 人数 24 101 112 237 没有 % 24.0 51.0 54.4 47.4 人数 9 11 10 30 % 9.0 5.6 5.0 6.0 有时会,有时不会 % 42.0 54.5 38.6 45.6 人数 19 66 110 195 % 19.0 33.4 54.5 39.0 % 39.0 12.1 6.9 15.4 人数 42 108 78 228 乱扔垃圾 人数 35 28 32 95 会 人数 63 90 85 238 % 63.0 45.5 42.1 47.6 经常会 人数 44 112 84 % 44.0 56.6 41.6 48.0 % 35.0 14.1 15.8 19.0 随地吐痰 人数 31 27 20 78 不会 人数 18 25 16 59 % 18.0 12.6 7.9 11.8 % 31.0 13.6 9.9 15.6 大声喧哗 人数 13 9 29 51 % 13.0 4.6 14.3 10.2 看情况 人数 19 83 91 193 不会 % 人数 24 8 9 41 % 24.0 4.0 4.4 8.2 % 19.0 41.9 45.0 38.6 行为吗?(不1、2年级 定项选择)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看到长辈或亲戚、老师或 同学,你一般1、2年级 都会主动上3、4年级 前跟他们问好吗 合计 你会对身边的人使用“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礼貌用语吗? 合计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5、6年级 有时候会 人数 32 78 109 219 32.0 39.4 54.0 43.8 240 表格6 健康心理品质 活泼开朗 人数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48 114 92 254 做到 % 48.0 57.6 45.5 50.8 有时做不到 人数 36 71 101 208 % 36.0 35.9 50.0 41.6 做不到 人数 16 13 9 38 % 16.0 6.5 4.5 7.6 人数 不怕挫折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70 91 84 245 做到 % 70.0 46.0 41.6 49.0 有时做不到 人数 21 90 109 220 % 21.0 45.4 54.0 44.0 做不到 人数 9 17 9 35 % 9.0 8.6 4.4 7.0 教师卷 表格7小学生在校主要的不良行为习惯 大部分都有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有攻击行为 人数 17 % 26.6 人数 47 个别有 % 7.8 大部分都有 人数 3 乱扔垃圾 任性自私 不懂礼节 厌学情绪 % 4.7 大部分都有 人数 26 % 40.6 人数 34 个别有 % 29.7 人数 39 个别有 % 14.1 大部分都有 人数 11 % 17.2 人数 43 人数 44 个别有 % 67.2 人数 10 % 68.8 人数 11 没有 % 15.6 % 60.9 人数 6 没有 % 17.1 人数 37 个别有 % 53.1 人数 4 没有 % 9.4 人数 58 个别有 % 57.8 人数 24 没有 % 6.3 % 90.6 人数 1 没有 % 37.5 个别有 % 73.4 人数 0 没有 % 1.6 没有 % 0 大部分都有 人数 5 大部分都有 人数 19 大部分都有 人数 9 家长卷

表格8小学生在家的不良行为习惯 大部分都有 学习依赖父母 人数 29 作业拖拉磨蹭 % 14.8 人数 72 个别有 % 13.3 人数 89 个别有 % 15.8 人数 70 个别有 % 24 人数 97 个别有 % 27 人数 89 个别有 % 14.8 人数 104 个别有 % 12.8 人数 79 % 40.3 人数 92 % 53.1 人数 63 没有 % 46.9 % 45.4 人数 54 没有 % 32.1 % 49.5 人数 52 没有 % 27.6 % 35.7 人数 95 没有 % 26.5 % 45.4 人数 81 没有 % 48.5 个别有 % 36.7 人数 95 没有 % 41.3 没有 % 48.5 大部分都有 人数 26 不能按时起居 大部分都有 人数 31 偏食挑食 大部分都有 人数 47 生活不能自理 大部分都有 人数 53 自控能力较差 大部分都有 人数 29 任性自私 大部分都有 人数 25 3、学生自我认识的调查 学生卷 表格9 是否知道自己的优缺点 优点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人数 缺点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47 109 101 人数 57 113 73 243 知道 % 47.0 55.0 50.0 知道 % 57.0 57.1 36.1 48.6 知道一点 人数 28 59 82 169 % 28.0 29.8 40.6 33.8 不知道 人数 15 26 47 88 % 15.0 13.1 23.3 17.6 不知道 % 28.0 42.4 30.7 人数 25 25 39 % 25.0 12.6 19.3 知道一点 人数 28 84 62 合计 257 51.4 174 34.8 89 17.8 4、学生情感态度的调查 学生卷 表格10 学生情意态度问卷 是否喜欢上学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班级同学关系是否融洽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是否喜欢班主任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是否喜欢合作交流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当老师当众批评你时,你会怎样做?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人数 71 167 150 388 喜欢 人数 62 102 96 260 % 62.0 51.5 47.5 52.0 人数 27 74 87 188 人数 60 92 81 233 喜欢 % 71.0 84.3 74.3 77.6 人数 21 23 35 79 一般 % 27.0 37.4 43.1 37.6 人数 86 170 138 394 喜欢 % 60.0 46.5 40.1 46.6 人数 30 94 116 240 一般 % 21.0 11.6 17.3 15.8 喜欢 % 86.0 85.9 68.3 78.8 人数 10 27 62 99 一般 % 30.0 47.5 57.4 48.0 一般 % 10.0 13.6 30.7 19.8 不喜欢 人数 4 1 2 7 % 4.0 0.5 1.0 1.4 不喜欢 人数 10 12 5 27 % 10.0 6.0 2.5 5.4 不喜欢 人数 8 8 17 33 % 8.0 4.1 8.4 6.6 不喜欢 人数 11 22 19 52 % 11.0 11.1 9.4 10.4 马上顶撞老师 人数 37 6 7 50 % 37.0 3.0 3.5 10.0 事后向老师解释清楚 人数 53 165 120 338 % 53.0 83.3 59.4 67.6 不顶撞也不解释 人数 10 27 75 112 % 10.0 13.7 37.1 22.4

5、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

学生卷

表格11 家庭基本情况调查 家中谁更关心你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家人中你最敬佩谁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家人的举止是否文明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家中谁来管理你的学习和生活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是否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人数 76 103 87 266 父亲 人数 10 9 20 39 % 10.0 4.5 9.9 7.8 人数 34 62 68 154 人数 38 84 117 239 文明 % 76.0 52.0 43.0 53.2 人数 29 45 48 122 父亲 % 38.0 42.4 57.9 47.8 人数 30 69 46 145 父亲 % 29.0 22.7 23.8 24.4 人数 48 109 101 258 母亲 % 30.0 34.8 22.8 29.0 不文明 人数 7 8 22 37 母亲 % 34.0 31.3 33.7 30.8 % 7.0 4.0 11.0 7.4 母亲 % 48.0 55.1 50.0 51.6 (外)祖父母 人数 23 44 53 120 % 23.0 22.2 26.2 24.0 (外)祖父母 人数 32 45 39 116 % 32.0 22.8 19.3 23.3 有时不文明 人数 17 87 93 197 % 17.0 44.0 46.0 39.4 (外)祖父母 人数 56 127 114 297 % 56.0 64.2 56.4 59.4 不交流 % 24.0 36.4 41.1 35.8 人数 7 12 17 36 % 7.0 6.0 8.4 7.2 经常交流 人数 69 114 102 285 % 69.0 57.6 50.5 57.0 偶尔交流 人数 24 72 83 179 表格12 家中学习氛围调查 人数 是否有独立1、2年级 54 75 54 183 有 % 54.0 37.9 26.7 36.6 有,但会受干扰 人数 30 48 103 181 % 30.0 24.2 51.0 36.2 人数 16 75 35 126 没有 % 16.0 37.9 17.3 25.2 的学习空间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家中是否有图书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人数 59 89 77 225 有 % 59.0 44.9 38.1 45.0 有 人数 % 48.0 26.3 18.3 27.4 人数 37 131 138 306 人数 33 100 116 249 没有 % 33.0 50.5 57.4 49.8 没有 % 37.0 66.2 68.3 61.2 其它情况 人数 8 9 9 26 % 8.0 4.6 4.5 5.2 家中是否订阅了报刊杂志 其它情况 人数 15 15 17 47 % 15.0 7.5 8.4 9.4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48 52 37 137 6、教育方式调查 表格13 犯错误时家长的教育方式 犯错误时家长的教育方式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是否接受家长的教育方式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人数 66 128 148 342 批评教育 人数 49 133 152 334 接受 % 66.0 64.6 73.3 68.4 % 49.0 67.2 75.2 66.8 不理不踩 人数 28 9 10 47 % 28.0 4.5 5.0 9.4 严厉惩罚 人数 23 56 40 119 % 23.0 28.3 19.8 23.8 不接受 % 20.0 26.3 23.8 24.0 人数 14 18 6 38 % 14.0 9.1 2.9 7.6 有时接受 人数 20 52 48 120 表格14犯错误时老师的教育方式 犯错误时老师的教育方式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是否接受老师的教育方 人数 耐心教育 人数 38 176 147 361 接受 % % 38.0 88.9 72.8 72.2 不理不踩 人数 25 7 5 37 % 25.0 3.5 2.5 7.4 严厉惩罚 人数 37 15 50 102 % 37.0 7.6 24.7 20.4 不接受 % 人数 % 有时接受 人数 式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63 154 154 371 63.0 77.8 76.2 74.2 24 34 42 100 24.0 17.2 20.8 20.0 13 10 6 29 13.0 5.0 3.0 5.8 7、学校及家庭、社会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态度的调查 学生卷 表格15 学校.老师和家长是否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校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老师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家长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非常重视 人数 61 151 143 355 % 61.0 76.3 70.8 71.0 有时重视 人数 29 40 54 123 % 29.0 20.2 26.7 24.6 不重视 人数 10 7 5 22 % 10.0 3.5 2.5 4.4 不重视 % 27.0 16.7 23.8 21.6 人数 10 8 2 21 % 10.0 4.0 1.0 4.0 不重视 % 20.0 26.3 22.3 23.4 人数 16 12 9 37 % 16.0 6.0 4.4 7.4 非常重视 人数 63 157 152 372 % 63.0 79.3 75.2 74.4 有时重视 人数 27 33 48 108 非常重视 人数 64 134 138 336 % 64.0 67.7 68.3 67.2 有时重视 人数 20 52 45 117 表格16是否参加过学校.家庭.社区举办课外活动 学校 经常参加 人数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偶尔参加 % 人数 23 81 104 % 23.0 40.9 51.5 从不参加 人数 18 37 42 % 18.0 18.7 20.8 59 70 56 59.0 35.4 27.7 合计 家庭 185 37.0 208 41.6 97 19.4 经常参加 人数 % 39.0 38.9 37.1 38.2 偶尔参加 人数 25 77 80 182 % 25.0 38.9 39.6 36.4 从不参加 人数 36 44 47 127 % 36.0 22.2 23.3 25.4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社区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合计 39 77 75 191 经常参加 人数 38 50 28 116 % 38.0 25.3 13.9 23.2 偶尔参加 人数 29 76 81 186 % 29,0 38.4 40.1 37.2 从不参加 人数 33 72 93 198 % 33.0 36.3 46.0 39.6 教师卷 表格17 是否知道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 老师 人数 25 是 % 39.1 人数 4 否 % 6.2 不完全清楚 人数 35 % 54.7 表格18 与家长的沟通方式 经常 打电话 人数 23 家访 人数 12 家长会 人数 5 经常 % 18.8 人数 52 经常 % 18.9 人数 46 偶尔 % 81.3 人数 7 % 36.0 人数 37 偶尔 % 71.9 人数 4 没有 % 11.9 偶尔 % 57.8 人数 4 没有 % 6.2 没有 % 6.2 家长卷 表格19 是否知道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 是 否 不完全清楚 家长 人数 60 % 30.6 人数 43 % 21.9 人数 93 % 47.5 表格20与老师交流方式 经常 打电话 人数 21 到学校询问 人数 27 家长会 人数 59 经常 % 30.1 人数 75 经常 % 13.8 人数 110 偶尔 % 38.3 人数 62 % 10.7 人数 96 偶尔 % 56.1 人数 59 没有 % 31.6 偶尔 % 49.0 人数 79 没有 % 30.1 没有 % 40.3 表格21 是否了解学校和班级采取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都了解 学校的 人数 38 班级的 人数 55 都了解 % 28.1 % 19.4 了解一点 人数 96 % 49.0 了解一点 人数 82 % 41.8 人数 59 人数 62 不了解 % 30.1 不了解 % 31.6 8、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调查 教师卷 表格22 小学生在校的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 是 学校原因 人数 5 家庭原因 人数 20 幼儿园原因 部分是 % 7.8 人数 42 部分是 % 31.3 人数 42 部分是 % 人数 % 人数 % 65.6 人数 2 % 65.6 人数 17 不是 % 26.6 不是 % 3.1 不是 % 是 是 人数 5 社会原因 人数 10 是 7.8 49 部分是 76.6 10 不是 15.6 % 15.6 人数 50 % 78.2 人数 4 % 6.2 家长卷 表格23 小学生在家的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 是 学校原因 人数 16 家庭原因 人数 31 幼儿园原因 人数 32 社会原因 人数 34 是 % 17.3 人数 71 是 % 16.3 人数 66 部分是 % 36.2 人数 91 是 % 15.8 人数 109 部分是 % 33.7 人数 98 不是 % 46.5 % 8.2 人数 100 部分是 % 55.6 人数 56 不是 % 50.0 部分是 % 51.0 人数 80 不是 % 28.6 不是 % 40.8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绝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的习惯良好,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呈现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发展状况。同时,调查数据及访谈还显示,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生,在下述几方面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一)、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

从对农村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自制力较差,不遵守纪律,行为很随意。二、三年级的学生逐渐表现出撒谎的问题,有的孩子不爱护公物,无公德。有些中、高年级的学生出现打人、骂人、欺负比自己弱的学生的倾向。还有些共性问题,如:无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不

够勇敢,怕吃苦等等。做人的基本态度你都没有,哪里还能进行好习惯的鉴别和养成?课题组在对班主任访谈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个特例:断桥基点校一年级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他年纪虽小,身上问题可不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会推桌子,上课喜欢脱鞋子,做事情磨蹭拖拉,上学经常迟到,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老师、家长多次教育、帮助,效果甚微。因此,班主任很苦恼。在和家长的交谈中得知,父母近四十岁才生他,有些坏习惯在幼儿时就有,但是爷爷奶奶很娇宠,父母亲很放纵他,所以一直都没改过来。可见,小学生在生活中的看似无关痛痒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导致做人的基本态度的缺失,而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了,直接影响的是孩子的健康正常的发展。 (二)、生活方面依赖性强,行为随意,不合规范。

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在生活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不愿做、也不太会做家务事,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有的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向父母要钱买零食、买玩具。放学后不回家,到处玩。作息无计划,生活无规律,迷恋电视、网络。明德基点校六年级一班学生小凡就是一个例子。小凡是个性格外向,很爱说话的男孩,经常以一些稀奇古怪的言行吸引别人注意,反应敏捷,是个不错的学习苗子。但是,这个孩子不讲卫生,常用铅笔掏牙,形象邋遢,一年四季不穿袜子。如遇感冒了,鼻涕到处乱抹。喜欢在外面溜达和躲藏,家长和老师经常到处找他。可以说,他的做人的态度基本没有。最令父母担心的还不是这个,他们担心的是小凡严重落后于同龄人的自理能力。眼看就要上中学了,连最基本的系鞋带都不会,怎么办?父母急得一筹莫展。由此看来,小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行为随意,已经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略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了。这方面问题引起了课题组的高度重视。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被动学习,能力较差。

从以上的调查表中得知:接收调查的很多小学生,学习被动:对于老师的提问,有的学生不积极思考,不求甚解,总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做作业不动脑筋,不会抓紧时间,不会审题,总是依赖老师或家长,不愿意花时间钻研。

还有些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态度不端正。这部分学生有的不喜欢做作业,实在要做,要么心不在焉,心里总想着玩这玩那,作业马虎、潦草;要么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吃苦的精神。有些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话,做小动作……因而,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能力很低。调查组老师就发现了一例。五村小学二年级的星星同学,是个长得帅气的小男孩,很讨人喜欢。可是,这个孩子在课堂上总是不能认真地听讲,不是做小动作,就是发呆。做作业总是磨蹭拖拉,同学都叫他“蜗牛大妈”,起初他很不开心,可是拖拉的毛病一直没改掉,时间长了,他也默认了,弄得老师哭笑不得。挺聪明的一个孩子,本应学习以及能力都优秀的,就只因为学习习惯不好,不但使他成绩一直不理想,而且在老师同学心目中,造成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四)、情商较低,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冷淡。

农村小学生中,虽然独生子女比较城市来说少得多,可是他们的父母亲仍然很珍视。很多时候就把他们作为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娇宠,使不少孩子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不愿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倾向。在对家长的访谈过程中发现:不少家长们感叹,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嫌父母“老土\";与邻里之间,见面不肯打招呼,关系冷淡;同学在一起相处,也经常会为一些小问题斤斤计较而闹不愉快,说话粗俗没礼貌,做事不懂得谦让。课题组老师调查到了一个叫文文的孩子。她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可是,她在班上却没有几个朋友,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玩,下课后,多数时间都是她一个

人玩。调查后发现,原因很简单,同学要想和她在一起玩,必须都要听她的,否则她就要大发脾气,同学嫌她霸道,就只好“敬而远之”了。回家,爷爷奶奶也经常唯文文的要求是听,否则文文就大吵大闹,爷爷奶奶大伤脑筋。 (五)、心理脆弱,不会调整不良情绪

从调查表看出,很多小学生心理脆弱,不会正确排解不良情绪,要么盲目自负,要么胆小自卑。有的性格内向,不够活泼开朗;有的则蛮横霸道,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很多孩子特别经不起挫折,一旦遇上,容易破罐子破摔。乡小五年级的学生亮亮,干净整洁,劳动积极。一般情况下尊重老师,老师批评时他会低着头不说话。但是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脾气急躁;处理问题简单,崇尚用武力或极端的报复方式对待同学。心理脆弱,一遇上问题,推桌子、摔凳子、往楼下扔东西,就成为常事。这令班级同学讨厌和恐惧。

(六)、农村小学生在情感上,自我认识不清楚。

自我认识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一个人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便会促进他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调查数据显示有近40%的农村小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优、缺点。那么,这部分小学生就不可能有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认识,更谈不上有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态度了。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在情感方面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关怀品质下降

少年儿童的爱憎情感非常分明,经常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由于缺乏对学校、家庭、老师应有的情感,因此经常不假思索地说不喜欢父母或某某老师。现

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不愿值日逃避劳动;在父母面前是小皇帝骄横跋扈,在同学面前互不谦让,对父母和老师的关爱只知道冷漠地接受,丝毫不知感激与回报。有些小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偶像生日、兴趣、爱好调查得清清楚楚,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不愿意为父母减轻一点负担。如此严重的情感缺失,恐怕不是单纯讲劳动观、道德观就能解决的了。正因为关怀别人少了,得到别人的关怀久了,自然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孤独冷淡的心理经验。一切言行就以自我好恶而简单的实施了。 2、缺乏感恩精神。

现在的少年儿童,自从来到尘世间,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中,师长的指导下生活,他们对世界未有一丝贡献,却挑三拣四,视恩义为理所当然,而且,有时还对错不分,相互攀比。就连部分贫困家庭的子女,有时也会强行向家长提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要求,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钱花完了再向爸妈要呗”。课题组成员曾经试着和小学生聊过有关勤俭节约的话题,得到最多的回答是“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或“人家都这样你太小气会被人家看不起”。当看到有人真的节俭时会不屑一顾“哼,小气就是小气,装什么高风亮节。”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上很常见。课题组成员对学校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最想对帮助过你的叔叔、阿姨说什么?大部分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你给他们写过感谢信吗?多数学生回答“没有”。孩子们把给予当作理所当然,心里缺乏了感恩的洗礼,就失去了宝贵的自我情感的体验与升华,也就自然失去了自我认识的机会。因此,小学生的自我认识模糊不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七)、学校、家庭、社会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的数据显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清楚的现象,说明小学生究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者的

大人,心中如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谈何重视和培养?从调查中得知,对待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大人们经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无法接受,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学生身上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学校、家庭也没有做到及时的沟通。调查数据显示:有近80%的家长不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自己的学生在校的表现;有近70%的家长不了解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甚至有些家长根本不想了解。这可以看出:在农村,很多的家长甚至是老师,没有重视学生的习惯的培养。另外,调查还发现,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小学生反映,自己生活的地方,从来都没有开展过有关学生的教育、习惯等内容的活动,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社会这一层面,的确没有在农村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因而,社会、学校、家庭相互脱节,重视不够,自然导致很多农村孩子,很小时有了坏习惯,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最终发展到问题学生的境地,委实可悲。

从以上结果来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不仅让自己的发展停滞,还会影响周围的孩子以及整个班集体。这些现实情况充分说明,及时矫正不良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