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高中议论文写作片段系列训练:写好开头和结尾

来源:华佗小知识
高中议论文写作周训练:

第二周 写好开头和结尾 (2013年3月8日)

【学习目标】

掌握 “凤头”“豹尾”的写作方法。 【学习时间】1学时 【学习导航】

一、知识概要(一)何谓“凤头”“豹尾”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豹尾的说法。凤头豹尾是指作文中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是一种比喻。它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 (二)“凤头”开篇方法

1.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也可以自问自答,自圆其说。 【示例】集体利益

开头:集体,是什么概念?集体就是一个团队,所谓的团结,就是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回报集体,下面我就讲讲…… 2.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论点 【示例】关爱

开头: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示例】诚信

开头: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3.可以运用排比修辞格 ,营造一种气势 【示例】谅解(宽容)

开头:谅解如一杯清茶,冲淡彼此之间的误会;谅解像一缕春风,吹化人间隔膜的冰层;谅解像一只寒梅,预示心灵来春的温情;谅解是一架彩虹,让久不相逢的情感放射光彩。 【示例】回报(感恩)

开头:绿草如茵,那是草儿在回报春天;鲜花缤纷,那是花儿在回报阳光;白雪千里,那是雪儿在回报朔风。生活,因回报而美丽。 4.可以引用名言 ,显得精炼又深刻 【示例】集体

开头:雷锋叔叔曾经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示例】珍惜

开头: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写道“吃饭时,时间从碗边流走;喝水时,时间从随水流走;睡觉时,时间又从脚边流走。这摸不着,抓不住的时间呵,它无声地来又匆匆地远走”。懂得珍惜,人生便是一种永恒。 (三)学以致用

以“亲情”为话题,采用“凤头”的第三种方法,写一个开头段落。 1

100

(四)“豹尾”结尾方法

1.一句话结尾(重申论点,简洁有力) 【示例】心胸宽广

结尾: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示例】信任

结尾:信任是一种力量,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2.启迪人心的结尾(在结尾处采用排比的手法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地呼吁,或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 【示例】珍惜

结尾:我们常常感动,是因为懂得、珍惜。懂得珍惜,阳光将洒遍心灵,懂得珍惜,晚风将拂过心灵,让我们的心灵那么温暖,那么安宁。珍惜吧,珍惜所拥有的以及还没有拥有的,心灵的土壤既使长不出参天大树,我们也可以拥有对蓝天的向往。 【示例】分享

结尾: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快乐的分享,痛苦的承担。在你与人分享的时候,就肩负着一份重任。让他更快乐,让痛苦全部溜走,让阳光洒满你的心灵。

3.促膝谈心式的结尾(在结尾处写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语言要求亲切感人,朴实自然) 【示例】回报

结尾:世人总是希望这个世界给自己多少回报,却忽略了自己到底为这个世界付出了多少。天地间那杆无形的大秤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诚如一首所唱: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我们只有让自己付出,让自己做得最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4.照应开头的结尾(这种结尾结构圆合,因为前后响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示例】给予

开头:花叶摇摆,当给别人送一片绿:花朵盛开,当给别人捧一阵香,因为,当你把生命放进了别人心里,关怀他们一些,帮助他们一些,你的生命之花便会在别人心中常开不败,溢满心香。

结尾: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呼应开头横线处) (五)学以致用

以“亲情”为话题,采用“豹尾”的第二种方法,写一个结尾段落。

2

100 二、学以致用

请运用我们学过的议论文写作知识,阅读下面材料,独立审题,自拟标题,然后写一个开头段和结尾段。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题:

中心论点:

开头段: 3

100

结尾段: 100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