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某厂房及综合楼装饰改造工程.doc

来源:华佗小知识
某厂房及综合楼装饰改造工程

结算审计中的问题分析

苏州诺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陆开道 徐晓燕

一、案例背景:

园区某厂房改造为办公综合楼,该工程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中标单位,中标单位为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前期有用于招标的招标图纸,施工过程中有正式的施工图纸及最终的结算竣工图纸。合同签订时间为2008年8月,合同价为1276.2564万元,双方约定最终结算价以审计价为准。实际施工中建设单位又增加了室外车棚、场地道路工程。 二、合同分析:

该合同采用了固定综合单价合同,并且约定清单工程量误差在5%范围内,结算时不作调整;清单工程量大于5%范围以上,结算时工程量按实调整,中标综合单价不作调整;清单工程量漏项和未涉及的调整部分、因签证、设计变更发生的合同外工程量按实计量,与招标工程量清单相同的项目按中标综合单价结算,与招标工程量清单不同的项目按现行计价办法(信息价以合同签订工期段)按中标下浮率9.75%下浮后结算。 三、争议焦点:

工程量的认定、签证有效性的符合性认可;招标过程中的不平衡报价的调整;现场采用材料和价格的确定; 四、问题分析:

1、竣工图纸与实际施工不符。表现为部分隐蔽工程所用材料规格型号图纸与实际不符(现场进行了局部抽查),无相应的隐蔽记录及隐蔽工程施工证明材料(数码影像、照片等)。

2、联系单乱签证。表现为盲目签证,事后补签,签证表述不清、准确度不够以及时间上不够及时。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弄虚作假,以少报多,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推卸责任。

3、工程量多计重复计。工程量是工程造价计算的基础,工程量的准确程度是影响竣工结算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际工作中工程量也是施工单位多计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

4、材料价格虚高。有些主材的型号、材质在设计中不明确;除信息价以外的,还有大部分采用的是市场价,这也影响了结算的造价。

5、施工单位存在侥幸心理。顾虑审计部门在工程结算审计时工作严谨负责“怕吃亏”,而故意多报工程造价,存在多报 “不吃亏”、若没核减就是“净赚”的思想。

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审计工作的困难,从而造成审计周期长、难度大、风险大,因此如何正视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解决问题,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国家投资项目领域的监督作用,使审计少走“冤枉”路。

造成以上问题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建设单位缺乏工程技术专管人员和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或工程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不高,造成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合规的变更签证增多,从而使得工程造价随意增大。

2、施工单位技术资料管理不规范。施工过程中对技术资料未能完整归档,或有意不建档,造成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无法建立完整的工程资料档案并按要求报送工程结算所需资料,从而使审计工作周期拉长、风险加大。

3、施工图设计不严谨。使得实际施工与设计施工图纸不符,造成工程造价与合同中标价相差甚远。合同约定的“固定单价”不具参考价值,而合同约定的“调整工作内容或变更品牌及材质等”相应的价格调整并未按合同约定“变更部分的材料价格需经甲方认可”执行,使得原本十分严肃的合同失去约束作用,建设单位失去了对施工单位工程报价的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高。同时,给工程结算审计带来难度和风险。

4、很多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在编制工程项目决算时为了省时间图省事,往往不对竣工工程进行实地现场勘察,甚至在对工程图纸及相关变更材料均不熟悉的情况下就草率编制,导致已变更取消的工程项目在工程结算中仍然出现高估冒算等情况。有的则有意增大工程造价,进而造成工程造价增大。

5、材料成本难以确定。现阶段建筑材料市场不规范,价格混乱。材料材质相同,价格不同;产地不同,价格不同;渠道不同,价格不同。市场价格差异悬殊,我们在审计过程中感觉到材料实际价格无法核实,成本难以测定。即使是审核其原始购货发票,也由于外部建筑材料市场的混乱使得真伪难辨,况且回扣与折扣普遍,幅度不同,更增加其难度。

6、监理单位没有尽职造成工程结算审核难以深入。限于审计机关未做到全程跟踪审计,因而审计所依赖的工程实施过程抽样检测资料只能以监理部门提供的监理日志为主要参考依据。但工程结算审计中发现,监理单位提供的监理日志并不能客观反映工程实施过程的真实情况,或事后补做虚假记录,或监理资料不齐全等等。所有这些,说明工程监理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监理验收,监理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在工程施工中,装修普遍出现较严重的质量问题:钢结构工程型钢规格“缩水”,环氧地坪厚度不够等。究其原因,除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没有严格按材料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监理单位没有尽职是主要原因。这既给工程质量造成很大隐患,又使工程决算审计难以深入进行。 五、争议解决:

对于上述发生的争议审计中采用了如下办法:

1)工程量的认定,复核招标图纸与竣工图纸比对施工现场情况,找出差距进行调整;

2)签证有效性的符合性认可,复核现场实际工程量及发生的内容,尽量还原原有的施工内容,进行现场复核审查。

3)招标过程中的不平衡报价的调整;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审核,按照现行的各项规定进行调整;

4)现场采用材料和价格的确定;复查现场的材料、品牌、规格、型号,联系造价信息、施工期的市场平均价格进行比对; 六、结语与启示:

我们应该逐步做到规范招投标活动,提高建设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水平;逐步实施跟踪审计,加大审计力度:

一方面跟踪审计有利于弥补工程监理对投资控制管理不足的缺陷,同时对工程监理形成一定程度的牵制。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工程监理的工作重心

主要放在质量与进度的控制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采取宏观管理办法,往往对于现场的工程量认定弱化。而跟踪审计主要以造价控制和微观管理为主。由于长期专门与造价咨询审计打交道,对材料的市场行情比较熟悉,能够为甲方决策提供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相应方案,这样跟踪审计就能够较好地弥补工程监理粗放管理的不足,两者互为补充,共同为造价控制服务,可以更好地节省成本降低造价。另外,目前的建筑施工和工程监理市场还不规范,两者互相勾结损害甲方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跟踪审计可以实行第三方监督,从而对工程监理形成一定程度的牵制;甲方也可以多增加一个意见来源,不至于被监理和施工单位的意见所左右,提高工程决策水平,控制工程成本。

另一方面,跟踪审计有利于弥补事后审计对前期情况不清楚的缺陷。过去的结算审计一般都是事后审计。审计人员在工程已经竣工,工程决算已经完成后才接触项目,对工程前期准备包括设计和合同以及工程原貌都不清楚,只是单纯根据图纸、合同进行审计,对实际情况与图纸是否相符无法发表意见,对工程变更和隐蔽工程签证较难进行实事求是地判断,对材料的成本难以确定,结算审计可能不全面和彻底。而跟踪审计则由于是一种全过程的审计,采用了事前、事中控制的方法,审计人员参与了工程建设全过程,可以较好地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信息闭塞对结算审计的影响,客观公正地审定工程造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