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盛池乡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设计人:龙涛

§13.1 分子热运动 安徽省凤阳县二铺中学张永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教学难点】

理解扩散现象。

【课前准备】

装有NO2气体的瓶子、玻璃板、空瓶子、烧杯两个、墨水、热水、冷水、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造情境:上课时突然有个同学放屁,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

你认为能闻到臭味的原因是: 学生讨论;

是的,要详细了解真正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进行今天的学习。 课题: 13.1、分子热运动

381822991.doc 第 1 页

盛池乡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设计人:龙涛

(二)进行新课 1.物质的组成

用无限分割的思想引入:无限分割一滴水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米。 2.分子热运动

演示:气体的扩散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13.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和空气分子在不停运动,本次进入对方。这与香水分子在空气中扩散一样。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 课件展示:液体的扩散现象及固体的扩散现象(视频)。

(1)CuSO4溶液和清水的扩散现象;(2)铅片和金片之间的扩散。 总结: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永不停息的在做无规则运动。 演示实验:墨水在热水与冷水中的扩散速度比较 学生观察、讨论

得出结论: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这种无规则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讨论: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现场可任意拿一固体提出问题) 3.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课件展示实验:分子间存在引力 学生讨论:弹簧秤的读数为什么会增大? 得出结论:分子间有引力。

学生讨论:分子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呢? 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斥力

381822991.doc 第 2 页

-10

盛池乡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设计人:龙涛

教师总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学习小结

1、物质由大量微小的分子组成

2、扩散现象:一切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四).课堂练习(略见课件) (五)布置作业

课后 1、2、4

(六)板书设计

13.1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二.扩散现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81822991.doc 第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