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01.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十三章 内能

第一周: 主备人;主备人:王凤菊 使用时间;2015-9-2 新授课 一课时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能识别扩散现象

3.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通过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的学习,认识物质内部的微观机制。 难点:理解宏观现象的微观机制,体会微观与宏观的辩证统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无数昆虫吸食花蜜。花香是如何传播的? 二、学生自学:

(一)阅读教材P2至P5,并思考下列问题: 1. 物质的构成是怎样的?

2.什么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3.固体与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总是聚在一起,保持一定体积? (二)自学检测

1.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发生,还可以在 中发生,也能够在 中发生,一切不同物体之间不存在扩散现象。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子音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而不散开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 三、活动及感悟 活动一

(一)演示P3的气体扩散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二)演示P3液体扩散实验(可用红墨水在水中扩散代替),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三)演示P4红墨水在热水与冷水中的扩散,观察哪个杯中的墨水扩散得快。 (四)师生归纳总结扩散:

(1)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不同物质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扩散最慢; (4)同种物质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5)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五)将全班分成甲乙两组比赛,一组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另一组做出解释。 活动二

(一)演示P4分子之间有引力的实验,思考两铅块未被拉开的原因。

(二)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水平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将玻璃板放到恰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图13.1-8),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何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用身边的适当文具等,体会拉伸和压缩该文具时的感受。 (四)师生归纳总结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

2.分子间距离正常时(10-10m),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表现出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分子距离减小时,引力与斥力都同时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距离增大时,引力与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斥力小于引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大于10-9m),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非常微弱,可以

忽略。

3.通常固体分子距离最小,作用力大,不易压缩与拉伸;气体分子距离最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液体分子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具有流动性,没有形状,难于压缩。 课堂小结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扩散现象

物质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固体难于拉伸和压缩

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 动 理论

达标检测

分子距离变小,表现为斥力

分子距离变大,表现为引力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分子距离很大,作用力为零 A.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 B.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

C..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 D.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不会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之间 B.液体和气体分子问有间隙,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C.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余音绕梁 B.尘土飞扬 C.人声鼎沸 D.花香扑鼻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 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空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的运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