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4年9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ep.2014 第1l卷第9期 Vo1.11 No.9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 余靖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新媒体相对于电视、广播、户外、报刊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的创新性和交 互性为大学生成才、成长开辟了全新的道路,也让大学生找到了将个人才能充分展示出来的空间。本文首先分析了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其次,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是一种由新技术来支撑的媒体形态,如触摸媒 体、数字电影、数字杂志、数字电视、桌面视窗、网络、移动电 视、数字报纸、手机短信、数字广播等。新媒体相对于电视、广 播、户外、报刊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11 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也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带来了挑战。[Sl 二、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要学会转变观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 进行了深刻地影响。而大学生处于时尚、技术的前沿。新媒体 早已成为他们表达个人意志、实现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翻新 媒体的创新性和交互性为他们成才、成长开辟了全新的道 路,也让他们找到了将个人才能充分展示出来的空间。值得 注意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早已烙上了新媒体的 痕迹。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有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极为重要。口l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这是适应新媒体背景 下民主化、碎片化特点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首先,教师要 学会低姿态,新媒体强调交流的双方地位都应该是平等的,教 师应该以博友或者网友的身份来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开展 全方位沟通和正面引导。其次。应该对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全 面把握。基于吉尔德定律和摩尔定律来看,新媒体传播带宽和 传播参与者都会呈现出指数式上升或者倍数增长的趋势。教 师只有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才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 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更有的放矢。再次,还应该学会用网民的 语言来对大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思想引导工作,必要时还可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大众化加速教育管理民主化 目前。以Web2.0为代表的社交类网站迅速在大学生中 流行起来。它打破了过去Web1.0模式那种自上而下传播、普 以培养网上意见领袖。力争将网上话语的主动权掌握住。同 (--)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空间 通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单一模式.强调“共同建设”、“创 建”和“分享”,人人都可以通过爆料来成为“公民记者”,人人 由于受人员上集中性、个体性和时间上同步性的局限。传 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很容易让大学生在心理上出现逆 反心理。而新媒体则恰恰相反,它很容易实现交流双方之问的 沟通。基于教育效果来看,网络的虚拟性更容易让学生毫无保 留地袒露心扉,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基于教育手段来看,可 都可以通过跟贴来获得“大众麦克风”。在新媒体“网络民主” 浪潮的裹挟下。过去那种“控、管、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早 已失效,甚至适得其反。而反之,若将这种“网络问政”渠道进 行良好地畅通。不仅能够使之成为学生与教师、与学校沟通 的桥梁,还能够汇聚师生智慧,对广大学生的诉求进行更好 以利用聊天室、BBS、微信、微博、E—mail、MSN、QQ等新媒体技 术来进行多对多、多对一、一对多、一对一等相互型交流。例 如。可以可以在学校的论坛网站建立起留言区和讨论区,使学 生能够通过匿名的形式或进行注册来使用,这样做既能对于 地了解.为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建设提供试验场。嗍 (--)新媒体的碎片化催生价值选择多元化 新媒体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以及开放、自由的信息交流 方式,个体发表观点和意见的空间很大,这就造成原来统一的 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13渐瓦解。过去那种依靠单一媒介就能 够强势覆盖受众群体的时代早已逝去。随之而来的,就是碎 片化时代。它的实质就是个体受众不用只受某一元价值观点 的影响,而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来自由地选 当前的社会潮流问题、交点问题进行自由的探讨,并且能够自 由地倾诉个人的一些想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也可 以快速地通过大学生在留言区和讨论区的发言以及交流掌握 其内心世界,了解到学生们的所思、所想,以及心中的一些问 题,便于思政工作者的疏导和引导与教育。 (三)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将新兴媒体融人到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活动中 择媒体内容。在新媒体背景下,呈现出多元价值对立与分化 的局面。不同的价值观念在青年大学生头脑中相互激荡和冲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兴媒体影响力与日 ・149・ 俱增,逐步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应该立足 青年大学生思想引导,想方设法宽途径、谋发展、求突破,不断 探索利用新兴媒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业旗帜,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的推行社会 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充分发挥 舆论导向作用; 一是将新兴媒体与团员青年思想引领相结合。积极利用 微博互动载体拉近团组织与青年的距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每个角落。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倾 听年轻人真实的声音,受到青年的普遍欢迎和认可,更有助于 及时把握青年思想动态,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大有 裨益。例如某高校在“新浪网”、“腾讯网”分别开通名为学校团 委、学校机关的微博。开展了“新时期,我心目中的雷锋精神”、 “今天,我们这样“微雷锋”、“创建节约型校园——你我义不容 辞的责任”等关于学习雷锋精神的微话题线上讨论。号召广大 团员青年,将学院、身边生活中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感人感 动瞬间通过写微博、晒照片、分享视频等形式深化学习雷锋精 神精髓、增强弘扬雷锋精神力度。 二是倡导“微”生活。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扑面而来的“微” 生活让年轻人萌发更多创作热情。这也成为激发学生自我教 育的良机。例如某高校机电系学生就策划拍摄一部微电影,讲 述普通学生寻梦、筑梦、圆梦的青春足迹。在老师的指导下。一 群年轻人最终制作完成人生中第一部微电影《最初的梦想》, 拍摄的整个过程让全体制作人感慨万千,对他们来说这是一 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影片在全院放映时。引起观众的普遍共 鸣.影片传递的执著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这是传统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方式所无法企及的。阳 三是巧妙设计方案,活动中嵌人新媒体。党学、团学活动 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为增强活动吸 引力,可以在设计活动方案时会巧妙在活动中穿插新媒体运 用环节。如在班会学习中,可以采用微博形式让学生当场发表 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这种类似匿名的方式往往能让参与者敞 开心扉畅所欲言,增强年轻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思想政治教 育的最终目标也在活动中顺利渗透,教育实效性明显增强。 (四)确定准确的价值舆论导向 首先,在新媒体条件下,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150- 其次,利用新媒体来围绕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开展讨论,同时对国家目前的思想路线进行大力宣传,及时解 决问题 发现矛盾。同时要保持一定的“容忍”,对于新媒体北 京出现的一些负面舆论导向.不要惊恐。也不要简单地进行打 压,而应该深人分析原因,采取有效对策,积极引导,力争将负 面舆论影响的范围控制在最低程度。 三、结语 总之,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丝清新 的空气,使之在师生关系、教育情境、教育内容、教学理念上都 得到了改变,大大开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符合 当今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有效地提高了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实效性。 (注:本文系2013年安徽省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szxml08) 参考文献: 【1】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Ⅲ.当代教育论坛(宏 观教育研究),2o08,45(6):133—136. f21林爱清.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37(12):143—146. 【3】魏立娜.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福建医科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1):155—158. [4】薛荣生,眭国荣,徐源.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失范行为的思想政 治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2(9):165—168. [5】苏威,梁文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叨.宁波 教育学院学报。2011。37(4):176—179. [6】肖学斌,朱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J】.思 想教育研究,2009,38(7):103—1o9. [7】陆宝忠.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叨.集美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5(1):144—1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