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冲刺阶段作文指导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上海高考个性化作文辅导教案(珍藏版)

语文备课组 日期2012-5- 教师 上课时间 班级 高三 学生 主课题:高考冲刺——作文专题指导 教学目标: 1、回顾近五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 2、了解议论文写作的灵魂 3、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课堂训练 4、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及课堂训练 教学内容 知识精要 一、近五年上海高考诗作文试题回顾 2007年 作文题为《必须跨过这道坎》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年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9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10年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1

上海高考个性化作文辅导教案(珍藏版)

2011年  作文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二、议论文写作的灵魂 一、易错点 缺乏逻辑无所谓层次结构 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 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这些年来,论点和论据问题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议论文如何在“论证”过程演绎推进,一线的师生对这个问题仍重视不够。具体体现就是:一篇800多字的文章,基本就在一个层面上展开讨论,这种“同层面绕来绕去”的情况实际是受前几年“文化散文”的影响。正如某老师批评的那样:“好像议论文就是先有一个论点,然后铺开三个例子,四个故事,五个名言,最后得出结论,证明论点。” 把随意一篇满分作文的某两个中间段对调位置,读起来居然还是“通顺”的——— 因为缺乏逻辑,所以无所谓层次、无所谓结构——— 这也是现在中学生写议论文最可怕的恶俗习惯,甚至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这种问题也屡见不鲜。可把它称为无逻辑无层次无灵魂的高考议论文。 二、实例分析 主体论述没有拓展和演进 1、无层次(主体论述只有一个层面) 请看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的中间主体部分: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廷的闲花„„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 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分析:这就是典型的一个论点三个例子,三个事例除了有时间先后之分,内在并无逻辑的先后,此文实际并没有有效地论证。 2、伪层次(看似有几个层次,但没有拓展和演进) 请看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中间主体部分: 诗意地生活,世事烦扰不再。 泰戈尔说过,死之烙印将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币上,使它去购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惟有诗意地生活,才能清明淡然地看待纷争的世界,让烦扰不再。 2

上海高考个性化作文辅导教案(珍藏版)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点倒影,浊浪便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 诗意地生活,生之价值彰显。 康德说„„ 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 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是„„ 分析:似乎是从不同角度来证明论点,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层面。这在一些“并列式”议论文的考场作文中问题特别严重。真正有逻辑性的“并列式”议论文在本论部分,它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并列式的分层论证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也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 高考满分作文尚且如此,普通考生作文犯此类毛病就可想而知。 精讲作文  命题作文指导 一、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方法指导 (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例】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 (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例】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 3

上海高考个性化作文辅导教案(珍藏版)

“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什么叫“诗意”/优美、美好/有格调有情调/浪漫/令人陶醉)/ 1、诗思;诗情。 2、诗的内容和意境。 3、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为什么要诗意地生活? ○如何诗意地生活?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 【例】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审题指导】探究寓意法。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且具有比喻义、象征义,就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引申联想。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①依靠;——②担当、承受(负、挑);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 (四)追问法 “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为什么/如何(谁)找回(谁的)童年(的什么),意义与价值 追问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4

上海高考个性化作文辅导教案(珍藏版)

找回童年的 什么 (纯真、好奇心、天真烂漫、百无禁忌、无忧无虑„„) (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包括“„„”给我们的启发。) 为什么要“找回童年”? 找回童年有什么意义与价值(重要性)? 如何找回童年? 命题者命制题目时,总要考虑到答题对象,以及这个题目所处的现实,它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写作时如果能抓住这点加以挖掘,定会写出更有深意的文章来。因此,追问“为什么”时一定要“追问背景”! 背景(情境)追问法/ “可是今天”,这一转折,实际上暗示了这一命题的背景。 /现在在人为什么要去找回童年呢?怀念、失去、不再拥有。 (五)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化意为象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 (六)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 【例】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二、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训练 【课堂训练1】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方法: 5

上海高考个性化作文辅导教案(珍藏版)

作文片段: 【审题指导】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课堂训练2】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方法: 作文片段: 【审题指导】此题可通过“追问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 ○自问:①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 ○自问:②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 ○自问:③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 ○自问:④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以问领想”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 【课堂训练3】请以“弯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方法: 作文片段: 【审题指导】对“弯曲”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典型的例子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等,这时,我们要像方孝孺、李白、屈原等一样正直。这样我们的思维才具有思辨性,深刻性。 三、作文提纲训练及佳作欣赏 【材料回放】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在一张宣纸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苏东坡写西湖,也曾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6

上海高考个性化作文辅导教案(珍藏版)

浓和淡,都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请以“浓之美”或“淡之美”或“浓与淡”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 开头: 主体: 结尾: 【写作指导】 就“浓之美”“淡之美”相比较而言,选“淡之美”更容易入手,有更多的材料可供选择。因为从我国传统审美理念来看,“淡”比“浓”更适合人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追求,更有一种认同感。“清水出芙蓉”是淡雅的美,水仙散发的馨,淡淡的,悠远而绵长;女子淡妆比浓妆更为显出品位;国画中素淡的人物或山水时隐时现,留着大片的空白,无数的想象在方寸间孕育,更有艺术的美感;君子之交淡如水,淡而醇,更符合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清淡的茶香,比之浓浓的咖啡,更为国人青睐„„ 当然,如果对“浓”感兴趣,也有充足的材料,写起来能自圆其说,避开与众人的撞车,以老到圆熟的表达,举重若轻,或许更能脱颖而出。问题是选择“浓与淡”这一话题的同学,其解题就复杂得多,因为这是关系型话题,与“冷与热”“浅与深”“曲与直”“走与停”等等一样,都需要好好梳理两个概念的关系。 所谓关系型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成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的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  高考话题作文指导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俗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说:“九十九步是一半,一步是一半。”就平常而言,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代价。但很多时候,你只要努力向前迈出一步。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电话发明者贝尔只不过在物理实验中把一个旋钮多旋了几圈,一个改变世界文明的发明就这样诞生了。而在这之前,爱迪生及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电话不可行而放弃了试验。 请以“再向前跨一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见闻、感受、经历、看 7

上海高考个性化作文辅导教案(珍藏版)

法,也可以记叙、议论、抒情、编故事。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一)列作文提纲 题目: 开头: 主体: 结尾: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乌龟比兔子更能多讲些道路上的情况。——纪伯伦 追踪着鹿的人是看不见山的。——佚名 慢慢走,欣赏啊!——阿尔卑斯山口的路牌 我们正处在一个一日千里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出门有高速公路,我们就餐有各式各样的快餐,我们打开书报有各式各样的文化快餐,我们打开电脑更可以几分钟这内“网尽天下”。品味上面的三句格言,感受快节奏的今天,相信你对“快”与“慢”会有较深的感受和理解。 请以“快和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两个方面也可以只写一个方面。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题目: 开头: 主体: 结尾: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 8

上海高考个性化作文辅导教案(珍藏版)

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辛找到5岁的女儿,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上面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家是什么”。请以“家”为话题,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真人真事,或编写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谈谈你对“家”的理解。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以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目: 开头: 主体: 结尾: 创新三维学习法让您全面发展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