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

力的策略

摘要: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当前,很多教师认识到了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也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此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总结,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基于此,以下对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引言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既是对其自身自律性、自我约束以及驱动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终身阅读意识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探索先进阅读教学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主动思考的好习惯,为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奠定可靠基础。

一、传授学生正确阅读技能,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且底蕴深厚,小学生只有掌握正确阅读技巧才能了解和吸收作品中的精华,提高自身阅读能力。例如对于一些简单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略读的方法进行阅读,这样能让学生快速掌握阅读重点,节省阅读时间。对于一些内容复杂的文章,教师则要传授学生精读的技巧,让学生在精读中细细揣摩、认真品味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积累文学素养。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行培养和引导,让小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以此促进其自主阅读和经验积累,为其掌握阅读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导读、对接、接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调整阅读

语速,感受文中诸葛亮与周瑜的人物特点,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如周瑜的“心怀妒忌”。

二、利用电教资源创设阅读情境

电教资源是指通过电子媒体教学设备而产生的数字化资源,此类媒体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内容丰富,而且组合方式比较自由,教师能直接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进行选择,可直接丰富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而在这种直接体验下,小学生往往能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内涵,自然而然地形成阅读能力。以《草原》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如果小学生不了解草原人民生活的方式与状态,那么就很难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不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考虑到这一点,我便在备课阶段观看了多个关于描绘草原生活的短视频,分别从草原地区的自然环境、草原地区的人文景象两方面下载了短视频。短视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认知经验不足的现实问题,而美丽、辽阔的草原美景,豪迈、热情的草原人民都深深地引起了学生的向往之情,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持续学习,改善学生的认知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文本阅读活动。在情境驱动下,学生阅读课文时速度变快,且理解更为准确、分析更加到位,不少学生都能提炼出课文的核心内容,而最令人感到欣慰的便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所产生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行积跬步——加强课前预习指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提升阅读能力,要建立在学生的日常积累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有意识地展开自主学习,掌握高效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他们积累大量的阅读素材和语文知识,对于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灵活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的课前预习指导,引导他们探索有效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自主预习和探索中完成阅读任务。与此同时,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也能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发展的意识,进而达到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设置预习任务单,加强课前预习指导。预习任务单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设置“知识链接”板块,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纸质文本材料或者查阅网络资源的方式,搜集关于盘古的材料,按照类型进行整合,如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第二,设置

“自学质疑”板块,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素材,要求他们正确且流利地诵读文本,并圈画出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学会书写生字,分析生字结构;第三,设置“微课助学”板块,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明确“盘古开天地”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第四,设置“我的疑问”板块,引导学生记录下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后续的教学中提出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优化学生的阅读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需求进行充分考虑,结合阅读材料内容,灵活地应用各种方式来构建契合阅读实际的环境、氛围,便于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新时期下,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有很多新的教育方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视频、图像资料,带给学生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促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端午粽》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端午节各地包粽子、赛龙舟的视频播放出来,带给学生新鲜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后,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端午节的时候都会做什么,有没有与自己的家人一起包粽子。通过简单的师生互动,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便于学生深层次地阅读文本。

结束语

总之,为了有序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应从激趣教学入手,以兴趣教学去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改善学生的阅读状态,进而通过阅读探究活动解放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技巧,应用阅读方法,同时整合课内外阅读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桑妍.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27-28.

[2]苏炯泉.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浅析[J].读写算,2020(08):62.

[3]王占宝.学生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2):1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