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158·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年6月第13卷第12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Jun 2019, Vol. 13, No. 12

表2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x±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P 例数3030

完全控制出血时间(h) 64.37±11.4351.93±9.12a

4.66<0.05

月经量评分(分)

治疗前治疗结束停药(90±3)d3.12±1.362.11±0.781.96±1.183.15±1.412.06±0.81 1.24±0.93a

0.080.242.62>0.05>0.05<0.05

中医症状整体评分(分)

治疗前治疗结束停药(90±3)d10.31±3.587.37±3.244.13±2.96

a

10.76±3.72 4.31±3.35 2.57±2.22a

0.483.602.31>0.05<0.05<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西医研究多认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下丘脑-垂体-卵巢

轴调节失衡导致激素释放异常所引起。单从激素调节治疗本病, 在停药后容易复发, 且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多。临床上多见因节食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脾胃虚弱, 气血生化无源, 气机不畅, 血行无力, 加之心理等各方压力出现肝气郁结, 乙癸同源, 引发肾精不足。因此, 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补脾益气,

。行气解郁, 补肾益精[6]

在治疗中采用补肾固脾方, 其熟地补血滋阴, 益精填髓, 《本草正》云:“熟地黄能补五脏之真阴, 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而人参、白术、茯苓取四君子汤之健脾益气, 与黄芪补气固表配合, 共补脾肾之虚。当归与丹参均有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之功, 可避免茜草凉血止血。巴戟天补肾阳, 强筋骨, 《惠民和剂局方》认为“治妇人子宫久冷, 月脉不调”。桑寄生在强筋骨的同时, 偏于滋阴, 重在补肝肾, 如《本草求真》云其为“补肾补血要剂”。女贞子与其相似, 偏于养阴行气, 如《本草再新》中云:“养阴益肾, 补气舒肝, 通经和血”。而《本草汇言》认为菟丝子“补肾养肝, 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 温而不燥”。山萸肉具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之功。因此, 本方可补脾肾、行肝郁, 补血止

血兼活血, 固虚涩精而行气, 调和阴阳, 调配气机升降出入, 达到治脾肾虚, 解肝郁之本, 又治气血虚、崩漏不止之标。

综上所述, 米非司酮配合补肾固脾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止血速度快,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应用。

[1] 肖军堂, 刘敏, 刘晓倩, 等.王庆国教授治疗妇科崩漏经验.中

华中医药杂志, 2011, 26(10):2297-2299.

[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

会绝经学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9, 44(3):234-236.

[3] 马宝璋, 齐聪.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92-

93.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 2002:239-243.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 1994:235-236.

[6] 赵静雨.补阳益气止崩汤治疗脾肾阳虚型崩漏的临床观察.黑

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

[收稿日期:2019-01-16]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魏爽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 低于对照组的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发挥必然的治疗作用, 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 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综合疗法;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评价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9.12.089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妇科门诊当中十分常见的病症, 这种病情多发生在育龄妇女群体中。慢性盆腔炎病症的病程相对较长, 临床症状比较复杂, 这种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所以在治疗时较为棘手[1]。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常规方法为采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 但远期效果并不明显, 多复发发作[2]。本文主要从中医角度出发, 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

的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慢性盆腔炎, 诊断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中已婚32例, 未婚16例, 年龄最大41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28.1±5.7)岁。 对照组患者中已婚33例, 未婚15例, 年龄最大40岁, 最小21岁, 平均年龄(27.9±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存在相关脏器损害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也符合伦理委员会的标准。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选择西药消炎杀菌, 给予左氧氟沙星0.5 g、替硝唑250 ml混合液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

作者单位:125000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年6月第13卷第12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Jun 2019, Vol. 13, No. 12

·159·

进行治疗, 包括中药灌肠、中药热敷、针刺疗法和穴位敷贴, 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中药灌肠 中药方剂:甘草6 g, 当归10 g, 苍术15 g, 泽泻12 g, 黄柏12 g, 红藤18 g, 鱼腥草20 g, 赤芍30 g, 蒲公英30 g, 煎煮, 药量大约100 ml/次, 温度控制在39~41℃, 汤药保留灌肠需要达到15~20 cm, 药液应在15 min内均匀滴完, 滴完后患者应抬高臀部, 大约卧床1 h。每天睡前用药, 1次/d,

[3]

连续治疗1周作为1个疗程。1. 2. 2 中药热敷 中药方剂:红花25 g、蒲公英30 g、乳香20 g、没药18 g、败酱草18 g等, 将其研制为粗颗粒, 之后放置蒸锅中隔水蒸大约40 min, 将其放下腹部热敷, 一直到药物冷却为止。

1. 2. 3 针刺疗法 选择40~50 mm毫针针刺足三里、中极、血海、气海、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使用平补平泻针法, 留针30 min, 1次/d, 持续治疗1周。

1. 2. 4 穴位敷贴 取同等量的延胡索和桃仁研粉, 加入蜂蜜, 将其调制成直径大约为1 cm的圆形药饼, 敷在患者的三阴交、阴陵泉、关元、次髎、中极、子宫等穴位, 敷贴时间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P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例数

4848

治愈4018

≥6 h, 1次/d[4]。

在患者经期停止后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禁止同房,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切忌食用生冷和刺激性食物, 治疗过程中保持心情放松, 避免出现气血郁结等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结束后,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妇科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治疗1年后无复发, 表示治愈;治疗结束后, 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妇科检查指标有改善, 表示好转;治疗结束后, 临床症状及体征、妇科检查指标与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 治疗后1年内复发, 表示无效[5]。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好转515

无效315

总有效率 93.75a68.759.846<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8/48), 低于对照组的35.42%(17/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当前生活节奏正在不断加快, 在这种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在增大。从女性角度而言, 在这种不断改变的外界环境影响之下其各项生理健康也在不断改变, 慢性盆腔炎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 这种病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慢性盆腔炎的出现和人们的生活节奏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存在直接关联。相关研究认为, 慢性盆腔炎主要是因为急性盆腔炎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而

。转变而来, 这种病情应在临床上予以重视[6]

慢性盆腔炎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妇科病症, 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常规治疗为患者选择西药治疗, 通常采用左氧氟沙星或甲硝唑等药物进行干预。在治疗的过程中, 西药治疗主要以抗菌消炎为主, 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 会导致患者病情迁延不愈, 容易导致患者对相关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使得病情更加危急[7]。因此西药对于这种病情治疗的过程中,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而且远期效果相对较差。从中医角度出发, 慢性盆腔炎在中医属于带下病的范畴, 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 可以本着辨证的原则, 为患者进行施治[8]。

中医治疗主要从中药灌肠、中药热敷、针刺疗法和穴位敷贴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中药保留灌肠法, 因为肠壁半透膜, 具有较好的渗透性, 所以在中药进入肠道以后, 使得肠壁吸收了药物, 然后经过局部的血液循环, 使临床盆腔受益, 进而能够有效起到清热解毒、暖宫散寒的效果[9]。中药敷贴和中药热敷能够使温热效应, 促进患者病变处血液循环加速, 药物的吸收相对较好, 能够起到较好的抗炎消毒的

效果。同时对患者在治疗时配合针刺疗法能够起到疏经活络、平衡阴阳的效果, 可以进一步强化消炎和血液循环的作用, 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10]。

综上所述, 通过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发挥必然的治疗作用, 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 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值得推广。

[1] 丁永芬, 程玲, 王志国.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评价研究.世界中医药, 2013, 8(11):1316-1319.

[2] 马蔚蓉.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外女性

健康研究, 2016(14):211, 214.

[3] 陈静.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观察.中国卫

生标准管理, 2014, 5(11):9-11.

[4] 李志香.22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探讨.中外医疗,

2013(28):57-59.

[5] 韩巧花.红藤汤联合深部热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 河南

中医, 2014(9):1800-1801.

[6] 田小玲.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实用

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 5(8):12-13.

[7] 严妍, 韦育红, 马宝满, 等.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

临床疗效.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22):64, 69.

[8] 胡芳. 浅析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中国现

代药物应用, 2019, 13(1):150-151.

[9] 荣冰. 中医综合治疗与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内蒙

古中医药, 2017(15):175.

[10] 王桃英.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14):154-155.

[收稿日期:2019-0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