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纪念馆讲解词(2)
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和胞弟文璧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京城参加三年一度的省试和殿试。殿试时,文天祥一气呵成,写下了万言对策,一举高中状元。这篇使文天祥一举成名的《御试策》,以“法天地之不息”为论点,主张顺应时局,改革不息。文章中,文天祥针对国情,提出许多改革政治、军事的重要对策。理宗皇帝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深受感动,封他为601名进士中的第一甲第一名。
文天祥中状元后的第四天,陪他进京考试的父亲因病不治,死于临安,而封建社会的礼制,父亲亡故要守“三年之丧”,所以文天祥没有授与官职便先回故里为父守丧。
等到1259年,文天祥陪同弟弟文璧赴临安再次参加殿试时,文天祥才由朝廷补授承事郎,但是文天祥初入仕十五年间,因不满权臣把持朝政,丧权辱国,扰民利己,两次上书皇帝,然而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遭到贬官,甚至免职。在他的宦海生涯中,约有五年多的时间被迫回到家乡隐居,这是一幅归隐图。归隐期间,文天祥时常在家乡的山水之间徜徉,琴、棋、诗书陪伴着他。文天祥尤其爱下盲棋,文天祥入仕的十五年中,有5年的时间都是隐居在自己的家乡的文山,隐居期间,以琴棋诗书为伴,同时也酷爱下盲棋,说到下盲棋,当时正是三伏天,天气十分炎热,文天祥对好友周子善说道,子善兄,天气闷热,我们到河水里泡泡去,来个以意为秤如何,就是不用棋盘棋子了,就以口代手试试,周子善觉得这太有趣了,于是大家都解衣跳入水中进行对弈,文天祥为红方,周子善为黑方,两人进行了十多个回合,最终打成平局。文天祥没分出胜负不罢休,但两人都已被水泡的寡白。好友问道你是如何想到以意为秤的,文天祥说这是我独自一人时琢磨的,把每次对弈的棋局都记录下来,竟成了两本棋谱,反复默记之后,逐渐在心中有了一盘盘棋局,完全凭靠记忆来下,而且最能锻炼人,所以称它为盲棋。这里就是一盘留下来的残局,无人能解。
1263年起,文天祥先后出任瑞州、宁国府、衡州、赣州四地地方官,他努力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勤政爱民。
在瑞州时,他主持修复了文物古迹,整治民风,平反冤狱,创设便民库,以供借贷济贫,尽最大努力医治战争创伤,让人民休养生息。
1269年,他出知宁国府,针对当地受战祸和官税所苦,向朝廷奏免捐税。并用府中贮备补交税款,百姓欢舞,争相为他立生祠,这是文天祥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写下的《劝农文》,鼓励农作和改良社会风气。
1273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
他在职任上,体察民情,实事求是地处理了一批案件,受到民众称赞。
文天祥途经潭州为潭州学宫题写了忠、孝、廉、节四字,现仅存“廉、节”二字,原碑出土后由长沙市博物馆收藏。这四个字可以看出文天祥一生为人为官的真实写照。
1274年,文天祥出知赣州。在赣州期间,他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上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赣州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这首著名的《题郁孤台》写于此时,从中可以看出,文天祥虽然身在后方,但时刻关注国家安危。这是他书在于都罗田岩的摩崖石刻,从中可以看出文天祥重民本的思想和实践。
这边两组场景也是生动的反映了文天祥一生中重要的两个时刻,第一个是文天祥在殿试时的场景,殿中央上方坐的是理宗,殿下已经写完拿起试卷在观看的是文天祥,第二个场景是文天祥高中状元,一路敲敲打打游街的热闹场景。
请随我参观第二展厅。 (二展厅)
1274年12月,元军突破了长江防线,占领了鄂州,东下直逼临安。长江沿岸诸州守军望风而逃,国难当头,宋朝廷急忙下诏各地起兵勤王。
1276年正月,元军逼进到离临安仅三十里的皋亭山,宋右丞相陈宜中(左丞相为吴坚)连夜逃走,议事大臣仅剩一两人。在这危急时刻,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史,都督诸路军马。第二天。文天祥
即以资政殿学士身份赴元营讲和。文天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希望通过谈判让元军退兵。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谢太后就派左丞相吴坚,贾余庆等祈请使奉降表和玉玺向元军投降称臣,因此元军统帅伯颜借故将文天祥扣留,并以宋主已降为由,逼他投降。文天祥大义凛然,痛斥群逆,并说道:社稷为重,君为轻。君降而臣不降!说明了文天祥的一身正气!
文天祥和祈请使一同被元军押解北上去元大都。途经镇江时,与杜浒等人策划脱逃,于2月29日在镇江脱险,这组连环画生动地描绘了脱险的过程。文天祥在皋亭山被扣押后,押往北上,途径镇江,文天祥被安排在一个沈颐的乡绅家里住,趁看守不在身边,文天祥就和杜浒商量如何逃走之策,可城里元军布防十分严密,杜浒知道拿到官灯衣帽便可通关,他便故意喝得醉醺醺的,装做疯疯癫癫地与人谈论国事,到了第七天,终于说服了一个老兵,同意带路,又过了两天傍晚,才遇到一个老朋友是给元军管理船只的,一听说是为文天祥逃脱,立刻就同意了帮忙,并约定了地点和时间,一切安排好以后,文天祥跟看守王千户说打扰了这么多天,该设宴答谢房东。晚宴时,文天祥十分热情的劝酒,把看守都灌得大醉,文天祥立刻换衣服出门了,这时,官灯衣帽也送过来了,举着官灯在一个老兵带领下出了市区,到了江边,上了小船,径直前行,好不容易到了真州城,他们忍不住激动,互相祝贺,成功脱险。
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中有详细的记叙。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脱险的地方立了一块纪念碑。
镇江脱逃后,历尽艰险,经过多次历险,辗转入海来到温州;1276年5月听说益王在福州即位,他又马上赶到福州。
他再次被朝廷任命为枢密使,并在南剑州重开督府,准备再次抗元。听说文天祥再次抗元,他以前的旧部和各地义士,汇合到他的麾下。当时文天祥把都督府迁到丛山之中的龙岩,在龙岩驻屯期间,文天祥定下了反攻江西的计划。
1277年5月,文天祥率领督府军绕道梅州,进入江西,开始反攻江西的战斗。首战即克会昌,乘胜追击,取得了于都大捷,接着又攻
下了兴国,并把督都府设在兴国的腊石寨。在文天祥的影响下,许多州县重举义旗,收复失地。各地豪杰主动要求归文天祥节制,各地部队不断向兴国集结,兴国一时成为抗元爱国力量的大本营。打通江西后,督府计划北联江淮,南图闽粤,发展大好形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