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在脑静脉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年2月第33卷第1期 35 磁共振在脑静脉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 郑 宁 刘文娟 齐先龙 (济宁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272011) 摘 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在脑静脉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O例经MRI诊断的脑静脉血管 瘤病例,分析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2O例均能在MRI上很好显示,扩张的髓静脉流速缓 慢,管腔纤细,呈长T1长T2信号影,而引流静脉流速相对较快呈低信号流空影,MRI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楚,呈 典型的“水母头”或“伞”状表现,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可较好地显示髓样静脉及引流静脉全貌,同时MRI还可以 显示其并发症。结论 磁共振成像(MRI)能反映出脑静脉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同时结合磁共振增强扫描及静 脉血管成像,对脑静脉血管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应为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脑静脉血管瘤;MRI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l000—9760(20lO)02—035—02 脑静脉血管瘤(Cerebral Venous Angioma, 简称CVA),又称为脑静脉发育异常,是一种组织 学上全部由静脉成分及散布其间的神经实质组成 的脑血管畸形,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 Rest slabs置于患者足侧。 2 结 果 本组2O例患者脑部病灶均有显示,其中12例 形,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随着磁共振的 临床的应用,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 高,磁共振成像(MRI)可对该病作出诊断。本文总 结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20例脑静脉血 管瘤的病人,着重探讨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旨 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认识。 1材料和方法 病变发生于小脑幕上(额叶6例、颞顶叶交界区2 例,额顶叶交界区2例,顶叶1例,枕叶1例);8例 发生于小脑幕下,均位于小脑半球。20例患者髓 静脉均呈网状、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影 (图1),FLAIR呈高信号(图2),引流静脉呈低信 本组2O例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 62岁,平均39岁。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癫 痫,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等,一般认为静脉瘤 出血率在15 ~20 间,颅内出血多与伴有其他 血管畸形有关,幕下病灶比幕上病灶更易于出血, 少数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本组20例患者中头晕头 痛12例,癫痫6例、一侧肢体肌无力3例,恶心呕 吐1例,视力障碍1例。。 20例脑静脉血管瘤患者均做了MRI常规扫 描,其中17例做了增强MRI扫描,12例做了磁共 振静脉血管成像。采用Philips公司Gyroscan—T一 5NT超导磁共振,SE序列,T W(TR/TE一500/ 15ms),T2W(TR/TE:==4000/110ms),FI AIR(液 图1 T wI显示髓静脉呈线样长Tz信号影像 体衰减反转恢复),层厚6mm,层间隔0.7mm,增 强扫描: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 0.1ml/kg体重,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采用ART/ 3DI序列(TR/TE一31/6.9ms,Flip angle一20), 图2 FLAIR显示髓静脉呈线状高信号 36 号流空影(图3),其中1例引流静脉呈长T1低信 号长T2高信号,可能为引流静脉流速缓慢所致, 本组1例患者合并脑出血表现。增强MRI或磁共 振静脉血管成像显示其特征性“水母头”或“伞”状 表现,即多条扩张的髓静脉呈辐射状向一条或多条 引流静脉汇聚(图4)。9例向邻近的硬膜窦方向引 流,8例向脑皮质方向引流,3例向脑室方向引流。 图3 T wI显示引流静脉呈低信号流空影像 图4 增强扫描显示呈典型的“水母头”或“伞”状表现 3讨论 脑静脉血管瘤实际上是一般静脉引流方式的 一种变异。正常情况下脑表面和深部脑静脉回流 系统保持在一种平衡状态,但随着血液循环的发 育,这两种静脉回流系统中的一种可能占主导地 位,可以向另外一种系统发展,产生侧支,将血液引 流人大的静脉通道中,形成由髓静脉和引流静脉组 成的静脉畸形L1]。髓样静脉多起自脑室周围区域, 中央引流静脉向大脑表面浅静脉系统或室管膜下 深静脉系统引流;幕下病灶多直接向硬膜窦引流脑 静脉。病理上可见髓静脉异常扩张,血管壁内含弹 力纤维,彼此间以正常脑组织,可为单个扩张静脉 伴多个分支,亦可为一组静脉异常扩张[2]。静脉血 管瘤的特征是一丛异常静脉会聚到一支中心静脉 上,没有异常的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壁可有增生、纤 维样变、钙化、肌纤维及弹力纤维丢失。静脉血管 瘤是正常引流静脉发生异常变化所致,尚有引流正 常脑组织的功能,所以既无法切除,也不能做血管 内栓塞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临床以药物对症治疗 为主 。 J Jining Med Univ,Feberuary 2010,Vo1.33,No.1 脑静脉血管瘤的MRI表现:脑静脉血管瘤,其 引流静脉由于管腔粗大、流速相对较快,故在SE 序列呈低信号流空影像;扩张的髓静脉流速缓慢, 管腔纤细,呈长T1长T2信号影,FI AIR呈高信 号影。引流静脉流速缓慢时候也可在T。w呈高 信号改变。MRI增强扫描或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显示多条较细髓静脉血管成汇人1至多条粗大引 流血管,形成典型的“水母头”或“伞”状表现,且可 显示引流静脉向皮质静脉、室管膜下静脉或邻近的 硬膜窦引流。少数脑静脉血管瘤患者病变区表现 为脑出血的MR表现,这是常常合并有海绵状血 管瘤及动静脉畸形。 磁共振在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 用价值:磁共振检查在脑静脉血管瘤中的应用,为 该病准确及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常规的磁共振成 像(MRI)可直接显示脑静脉血管瘤的引流静脉和 髓静脉,形成典型的“水母头”或“伞”状表现。有时 常规的MR1只能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 较少,这是由于髓静脉较纤细,且血流过于缓慢,引 流静脉的不规则扭曲,这些都可以造成血管信号的 丢失,增强MRI或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则避免了 由血管湍流及慢血流所致的信号丧失,可以真实地 反映血管的病变。髓静脉网、引流静脉及引流方向 在增强MRI上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尤其是髓静 脉网的显示对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有极高的诊断 与鉴别诊断价值。尽管脑血管造影术是其脑静脉 血管瘤最佳诊断方法,但其对静脉畸形是否存在出 血及合并其它血管畸形的判断却存在困难,且属于 有创检查,费用高,对于单纯性脑静脉血管瘤,MRI 近似于脑血管造影术的诊断效果,而对于合并有其 它脑血管畸形又伴有出血的脑静脉血管畸形,MRI 能弥补脑血管造影术的不足。 总之,磁共振成像能较好的显示脑静脉性血管 瘤特征性表现并可以显示其它并发症,注射GD- DTPA后MRI增强扫描或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能 明显提高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对脑静脉血管瘤具 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应为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鱼博浪,梁星原.颅脑MR和CT诊断学[M].西安:世界图 书出版西安公司,2001.505 E23 隋邦森,吴恩惠,陈雁冰.磁共振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l995.336~337 [3] 凌锋,李铁林.介入神经放射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99.179 (收稿日期2009—09-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