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直播现象的亚文化传播解读
来源:华佗小知识
影视观察 张萌:网红直播现象的亚文化传播解读 网红直播现象的亚文化传播解读 张 萌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自媒体时代,同样也是一个读图时代,视觉文化大行其道。通过网络直播进行炫脸的直播行为正 成为一种社会中流行起来的消费现象。本文通过对网红直播现象的解读,探究网红直播盛行的原因,并对其折射 的文化内涵加以剖析。 【关键词】网红直播;亚文化 中图分类号:G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57-01 “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一种非主流的、局部 (一)消费社会下商业气息的侵蚀。随着经济的发展, 的文化现象,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 观念的开放,我们已经步入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的形态愈发 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 的明显。“逐渐成熟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富 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I1 有人认为亚文化是少数人群所拥 裕而多样化的商品生产,旺盛的消费需求和不断提高的消费 有的、与主流文化相区别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口 对于网络直 水准,新的消费观念和模式的兴起,空闲和假日经济的出现 播来说,直播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因为差异性而 等,这些都标志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那就是 产生吸引力,是伴随着社交媒体直播平台出现的,其诉说了 消费社会”【5]。消费对于消费者是举足轻重的存在,是社会 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地位的象征,是建构集体认同感的形式,更成为一种消费文 一、网红直播现象盛行的原因 化。赋予隐含着一定的虚拟现实性,直播中的打赏更是虚拟 (一)博出位的自我需求与满足。网络社会是一个狂欢 地位的表现,将虚拟与现实混淆后同时为自己赋予了一种消 的平台,网红群体进行直播除了巩固自己既有的存在地位, 费“名人”的标签。 再者很大程度是需求的膨胀。需求来自于寻求社会的身份认 (二)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渗透。自媒体时代的人们 同,直播是这类群体争夺话语权的方式。行为出挑的一类社 兼具传者与受者的双重属性,直播行为表现自我,并在反馈 会人群性格中表演欲望膨胀,眼球效应带来的眼球经济驱使 互动后接受来自大众社会的信息,这使得自己的社会空间与 这种表演欲望向着更加出位甚至出格的方向发展。网红自身 私人空间发生交融。个人空间公开化,公开信息处理后的个 带来的争议性属性,符合亚文化人群中常常具备独特的、高 人化,后台行为前台化等改变完成了身份的认同,在自我肯 度风格化的生活方式,通过与主流文化中“挪用、同构与拼 定中认可自我。“正是自媒体时代互动、交流、参与的特点, 贴”各种可用的符号资源,创造并坚守某种共同的风格,“他 使个人空间与公共领域的界限日益模糊。”l6 即便其中不可 们冒犯了‘沉默的大多数’,挑战了团结一致原则,驳斥了 避免地携带着些许社会问题,但其中的文化内涵仍不可忽 共识的神话”口】,正是因为社会中对于对抗性、异类消费的 视。 需求才成为网红群体建构自我的凭证,并且应召了社会中对 三、总结 异类的围观心态。 亚文化群体的网红群体进行的网络直播行为属于亚文 (二)平台的技术支撑。新媒体尤其是社会化的社交媒 化范畴,这种方式是亚文化群体进行自我挣扎的一种方式, 体为亚文化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平台。从互利性方面讲,由于 在崇尚多元化、包容性的现实社会土壤中产生,但由于监管 各社会化社交媒体掌握着大量亚文化群体的身份信息,为了 等外在因素与观众以及直播者的某些消费心理的作祟,这种 实现多种利益关系,亚文化网红群体与平台之间存在着互相 文化正渐渐被遗弃误解,在这种状况下究其现象的原因跟文 利用的关系,其目的都是赚取关注度获得影响力的需要。社 化内涵,加以良性引导就显得更加的势在必行。 会化社交媒体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关于建构自身文化身份的 要素,通过多种意义符号包括各种“文化符号、话语、形象 参考文献: 和解释框架” 赋予了亚文化群体共同的符号与意义,凭此 …1魏科召.自拍现象的亚文化传播解读fM].新闻学子. 提供给他们建构文化身份的基础。 [2】王彦林.新媒体环境下亚文化群体身份认同浅析Ⅱ】. (三)窥探欲望的利用。人是群体性、社会性的动物, 新闻传播,2012(31. 社会大环境中的刺激将会维持人正常的心理活动并满足正 f31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1.陆道夫,胡疆 常的心理需求,渴望了解他人生活的心理行为基于来获得慰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1. 藉与安全感的心理。对于直播这种主动性暴露展现的行为, 『41石叉彬,吴世文.大众传媒在文化身份再现和建构中 观众的追捧不但源于“看热闹”,或许还会有一种自我做不 国文化身份研究U】.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O1):1I9. 到的而后产生的需求满足。另外受到追捧的自我展现者,源 f51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于流量带来的名声与金钱更加认可这种愈加畸形的表达方 [6】马千里.解读网络自拍文化Ⅱ】_新闻爱好者,2012(12). 式,也变本加厉地制造着更加博人眼球的内容,于是直播“造 小人”这种内容就成为话题中心再次刷新直播的行为与网红 作者简介: 的下限。 张萌,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 二、网红直播的文化内涵 硕士研究生。 ・1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