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平片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照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江西医药2007年第42卷第12期 是一些不能活动的病人。有时为了简便摄影过程。时 常采用立位摄影,如胸、腰椎;头部、KUB平片等。对 影像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有漏诊的可能。多角 度的摄影受到平板的结构(作为接收x线的晶体。 接受倾斜的X线时。产生伪影)的[51特点的限制。如: 及的范围较广.单一的DR是不能满足数字化医院 的需要的。尤其是床边、手术中的x线摄影是不必 缺少的 还有造影等一些特殊检查.需要等时。单用 DR来作是最大资源浪费。CR作为目前比较成熟的 数字化设备。既经济又实惠。对于中、小型医院是不 必缺少的数字化成像设备问.对于大型综合性医院. 也是不能缺少的 至于如何进行合理配置.可作如下 探索:(1)大型综合性医院以多功能DR为佳。以 CR为补充.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由于 跟骨轴位、股骨颈侧位等,所产生的影像质量较CR 摄影差。只能采用CR来摄影。床边摄影、乳腺摄影, 由于DR的平板不能移动(目前)。也只能采用CR来 摄影。作为常规的静脉尿路造影,单个的检查时间比 较长.若采用DR来摄影.目前只有1~2台DR的医 CR的特殊优势.会在很长时间里得到发展.即使 院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当然国内也有部分医院在使 DR普及,CR也会在相当的时间里与DR并存。(2) 用。只不过是作为科研而已。DR成本较高.操作流 中、小型医院以CR为佳。为了节约经费.可在原有 程比CR复杂 的x线设备的基础上改装DR.目前已有部分厂家 CR是以IP板作为记录影像的载体.其实质是 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其效果不亚于原装DR 但要注 一个图像的扫描仪.它离不开原有的x线设备及x 意的是。DICOM的标准不能忽略.否则.图像的数据 线摄影条件。采用独立的IP板,应用灵活、方便,对 处理会受到影响。(3)专科性医院以其专科为主。适 危重、不易搬动的病人。更具备优势 多方位摄影不 当选用相应的数字化设备 受倾斜的x线的影响。摄影图像质量高 床边摄影. 4参考文献 乳腺摄影(要有专用的影像板及扫描软件)可以通过 1张里仁,主编.医学影像设备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5 独立的影像板来实现数字化。这对于一个综合性的 2张云亭.袁聿德.主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 医院是不可缺少的 静脉造影、手术中的胆系造影等 生出版社.82 3徐跃,粱碧玲,主编.医学影像设备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由于检查占用时间较长.只能采用CR来完成 CR 社.124 虽然是数字化设备.但其操作流程与传统的x线摄 4王朋程,章富利,李士俊,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摄影(DR)I ̄J 影相同。图像质量易受x线摄影条件、IP板的伪影 种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成像剂量的比较.中华放射医 影响。出图时间相对较长。摄影时若有失误.不能得 学与防护,2005,25(1):91 到及时更正.容易出差错事件 5袁仁松.翟辉.李峰.等.双能量减影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应用. 医学影像杂志,2005,15(9):791 从工作流程来看.使用DR可大大的减少平板 6陈建新.CR与DR应用价值探讨.医疗卫生装备杂志.2006.27(7): 的更换时间.尤其是对单一的胸部摄影来说.摄影速 55 度更快。对于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来说.影像科涉 (收稿13期2007—09—27 修回13期2007—12—19) X线平片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照分析 黄余忠刘丽(江西新余新钢公司中心医院,新余,338000)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X线平片所见征象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同时经CT扫描和X线平片照摄并 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椎间盘突出的X线平片主要表现有:腰脊椎侧弯和 生理曲度变直及侧凸改变、椎间隙改变、椎体后缘唇样增生、相邻椎体后角局限性骨增生呈“磨角”样改变、相邻椎体后缘局限性 骨吸收和相邻椎体面弧形压迹等;CT扫描的主要征象有:脱入椎管的髓核块影,硬膜囊受压、神经根水肿及移位。脱出髓核的部 位部分钙化或骨化和髓核碎裂并在椎管内上下滑移等。CT的阳性发现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分别为100%和61.29%。结论CT 和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各有千秋,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但CT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 关键词X线平片CT扫描:腰椎间盘突出:对照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1.5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常见疾 两种检查的异同点和准确性.以期提高影像学检查 病,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对本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 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研究对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扫描与x 1资料与方法 线平片所见征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旨在探讨 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均为突发腰痛或腰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184・ 江西医药2007年第42卷第12期 症状加重。男32例。女24例:年龄l8~69岁。平均 (46.2±7.4)岁;病程ld~3年。临床主要症状:腰痛并 下肢放射痛(以左侧为多)。脊柱活动严重受限.局部 过纤维环缺损处突出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腰椎问盘 突出症占椎间盘疾病的首位.其发病率在近年呈上 升态势。传统医学诊断此病主要以临床症状为依据. 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所有病例均符合腰椎 间盘突出症症状学诊断标准 1.2检查方法 1.2.1 X线平片摄影方法:采用北京万东500mA大 型X线摄影机 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腿并拢稍 X线平片检查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康复进程中.曾 发挥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检查所得多 为间接征象.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本身的病变.尤其 对病程短、年龄小、病情较轻的患者更是如此 在本 研究中.56例符合椎问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经X线平片检查。靠间接征象,只断定36例患者、 前屈.大腿与躯干约呈90o角,嘱患者腰部放松.取 自然体位 中心线对第四腰椎摄取侧位片.颈静脉切 迹与耻骨联合中点连线同摄影台正中线重合.摄取 标准正位片, 1.2.2 CT扫 方法:采用日本东芝全身螺旋CT— TOSHI—BA Asteion.患者常规取仰卧位.先扫侧位定 位片.调整好扫描架倾斜角度.使之保持与椎间盘平 行或与脊柱长轴垂直。一般扫 ~S 各椎间隙。每个 椎间隙扫3~5层.层厚3-5mm.分别摄取骨窗和脊 柱窗 所有摄取的X线平片和CT片均经2位副主 任医师以上影像专家分别阅片确认 2结果 在56例患者中.X线平片共诊断38个椎问盘 突出f以椎间隙改变或椎体后缘有增生现象为主要 依据),其中L 3例, 32例,L ~¥13例。CT扫描共 诊断63个椎间盘突出。其中k548例,L5~S 8例。 2.1 X线平片表现:X线平片检查56例患者的阳性 体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脊柱改变,以生理屈度变 直和侧弯、侧凸为突出表现:(2)椎间隙改变,以椎间 隙等宽并轻度狭窄或椎间隙前窄后宽者居多:(3)椎 体改变.或为椎体后缘骨质唇样增生.或为相邻椎体 后角局限性骨质增生呈“磨角”状.或相邻椎体出现 弧形压迹等:(4)其他还有脊柱不稳、髓核及纤维环 钙化,椎体后缘游离骨片和骶椎隐裂等现象 2.2 CT扫描表现:56例患者62个椎间盘病变的直接 征象有:(1)突人椎管内的软组织块影.其密度与相 应的椎问盘一致,形态不一;(2)突出椎间盘髓核之 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3)椎管内硬膜外见到髓核 游离碎片。间接征象为;(1)硬膜囊外脂肪间隙移位、 受压或消失;(2)硬膜囊受压呈偏侧性或刀削状变 形:(3)神经根受压移位并水肿。另外还发现部分患 者有椎体骨质增生.椎管狭窄以及椎间盘真空征等 现象。按突出的位置分为中央型l2例.侧后型50 例,其中偏右型l6例。偏左型34例.无外侧型。 3讨论 椎间盘突出(extrusion)或称椎间盘疝(hernia— tion)。是由于退变或外伤致纤维环破裂.部分髓核通 38个椎问盘有突出可能就证明了这一点.其阳性检 查诊断率与CT所见比较仅为61.29% 我们在研究 中发现.X线平片检查腰椎问盘突出的不足.突出表 现在受病程长短的限制十分明显.如在早期仅见不 同程度的脊柱侧弯。而椎间隙往往无改变。病程长者 f一般在3-6个月以后)方可见椎间隙多宽或前窄后 宽.以及椎体后角呈“磨角”样改变等征象 自20世 纪80年代CT被广泛用于临床之后.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诊断治疗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 由于CT扫描 能清楚显示椎间盘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和神经根的 关系.对局部细微变化情况反映准确.因而为临床论 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本研究CT的 检诊阳性率与临床诊断比较达100%.这一结果与 以往文献报道的诊断准确率为9l-3~l00%基本一 致 由此可见.CT扫描在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 精确度方面有X线平片不可伦比的优势.但是.X 线平片在普及程度、检查简便、费用经济等方面也有 CT扫描所不及的优点。我们认为.在CT尚未在基 层医院完全普及的情况下.选择X线平片检查腰椎 间盘突出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检查结果仍 不失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有研究证实:X线 平片凡具备以下二种以上改变者可基本确立腰椎问 盘突出症的诊断:(1)腰椎生理曲度侧弯、前凸或变 直;(2)椎间隙等宽并轻度狭窄:(3)椎体后缘轻度骨 质增生或“磨角”:(4)椎间隙重度狭窄;(5)相邻椎体 面弧形压迹;(6)椎间孔内钙化或钙化影。结合本研 究.我们完全支持这一观点。不过.在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我们还是建议尽早让患者做CT检查.以便及 时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康复 治疗措施。 4参考文献 1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21 2 2武传华,徐京森,杨承宗,等.腰椎问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中外医 用放射技术.1995.5:69 f收稿日期2007—10—11 修回日期2007—12—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