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实验报告讲解
关于大学生见义勇为方面的调查
班级: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X 姓名:XXX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当前社会有很多人见义勇为却得不到认可,甚至被无故敲诈,还有一部分人因为不恰当的见义勇为方式而丧失了生命,因此,我特别对快走进社会的大学生进行了见义勇为方面的调查,希望得出大学生面对困难人士时的态度,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见义勇为,在未来,他们走进社会时就会更好的保护自己,认真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数据分析 (一)研究样本概况
1、性别
其中,男为42%,女为58%。
2、年龄
由频数分布图可以得到本次年龄多数分布在20~~22之间。
3、年级
其中可以看出,被调查人员大多在二、三年级,二年级最多。
4、学院
由图知,除人文学院人数过多外,其他学院人数分布都在15个以下,其中,材料最少。
5、专业类别
各个类别分布均匀,工科较少。
(二)数据分析
1.分析所用数据
(1).第六题、您是否支持见义勇为的行为?(多选)
A.支持,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支持,因为我相信好人有好报 C.支持,因为见义勇为是做力所能及的事 D.不支持,因为见义勇为是一件非常危险的行为 E.不支持,因为见义勇为未必有报酬 F.不支持,见义勇为容易遭受诬陷 G.其他( )
调查结果:(截图为部分数据)
表中1表示是,0表示不是。由数据可知,选择A的人数有70个,选择B的人数有55个,选择C的人数有75个,选择D的人数有5个,选择E的人数有1个,选择F的人数有3个,选择G的人数有7个。此题是多选择题,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前三个选项:支持见义勇为的行为。
(2).第七题、当您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您是否希望获得别人帮助?
A.希望 B.不希望 C.无所谓 调查结果:(截图为部分数据)
表中1表示A选项,2表示B选项,3表示D选项。由数据可知,选择A的人数有98个,选择B的只有2个人,而C选项则没有人选。可见很大一部分人还是希望在自己受到威胁时有人来帮助自己,这说明见义勇为还是很有必要的。
(3).第八题、您一般一天通过各种渠道听过 个见义勇为的事情。
调查结果:(截图为部分数据)
表中数据为听过事迹的数量。由图知,大多数同学听过1个故事,没有听过和听过2个故事的同学人数差不多,听过4—5个故事的人数最少,其中,听过的人数多达79个。说明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比较关注见义勇为方面的事迹。 (3)第九题、您在校期间受过见义为相关的教育吗? A.没有 B.有
调查结果:(截图为部分数据)
表中1表示A选项,2表示B选项。由上图知,选择A的人数为41个,选择B的人数为59人。说明当前大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见义勇为教育有多有少,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但选择有受到见义勇为教育的人数还是比没有受到教育的多。
(5)第十题、您认为哪种宣传青年英雄的方式能在青年中引起共鸣。(多选) A.电视 D.事迹报告会 B.报纸 E.微博 C.网络 F.其他
调查结果:(截图为部分数据)
表中1表示是,0表示不是。其中,选择A的同学有70名,选择B的同学有35名,选择C的同学有78名,选择D的同学有46名,选择E的同学有71名,选择F的同学有9名。此题为多选择题,选择网络的人数最多,随后是微博、电视、事迹报告会、报纸,最后是其他方式,说明大学生平时喜欢的是网络,用的最多的也是网络,有些同学还认为网络、微博、电视都可以引起共鸣,可以看出大学生平时比较能接受的就是这三种方式,在宣传见义勇为时,可以采取这三种方式。
2.统计分析方法
(1)描述性分析:一天听过的见义勇为事迹的数量集中、离散程度。 (2)列联分析独立性检验:希望获得帮助与支持见义勇为有无依赖关系。 (3)方差分析:听过事迹数量与年级有无显著影响。 (4)假设检验:听过见义勇为事迹的次数是否大于2。
3.SPSS主要输出结果及分析
(1)描述性分析:一天听过的见义勇为事迹的数量集中、离散程度。
平均 标准误差 中位数 众数 标准差 方差 峰度 偏度 1.46 0.117568 1 1 1.175679 1.382222 0.371042 0.782858 区域 最小值 最大值 求和 观测数 置信度(95.0%) 平均差 5 0 5 146 100 0.23328 0.9628
根据描述性分析可知,平均数为1.46,中位数为1,众数为1,说明这组数据较为集中;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0,极差为5,方差为1.382222,标准差为1.175679,平均差为0.9628,各个数据都偏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小;偏度为0.782858,在0.5—1之间,是中等偏态分布,且为右偏;峰态系数为0.371042>0,是尖峰分布,数据的分布更集中。大部分大学生都听过1—2个的见义勇为的事迹,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它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看到这些事迹时,大学生深受感动,也会生出我也应该这样做的想法。 (2)列联分析:希望获得帮助与支持见义勇为有无依赖。
H0:希望获得帮助和支持见义勇为之间是独立的。 H1:希望获得帮助和支持见义勇为之间是不独立的。
案例处理摘要 案例 N 受威胁,希望获帮助 * 支持见义勇为 100 有效的 百分比 100.0% N 0 缺失 百分比 0.0% N 100 合计 百分比 100.0%
受威胁,希望获帮助* 支持见义勇为 交叉制表 希望 受威胁,希望获帮助 不希望 期望的计数 合计 期望的计数 计数 计数 期望的计数 计数 支持见义勇为 0 6 5.9 0 .1 6 6.0 1 18 18.6 1 .4 19 19.0 2 43 43.1 1 .9 44 44.0 3 31 30.4 0 .6 31 31.0 98 98.0 2 2.0 100 100.0 合计
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 Sig. (双侧)
Pearson 卡方 1.804 3 .614
似然比 2.227 3 .527
线性和线性组合 .683 1 .409
有效案例中的 N 100
a. 4 单元格(50.0%) 的期望计数少于 5。最小期望计数为 .12。
从表中可以看出,卡方值为1.804,P=0.614>0.05,故应接受原假设,认为希望获得帮助和支持见义勇为之间独立,没有依赖性。。
a (3)方差分析:年级与听过事迹数量有无显著影响。 H0:年级与听过事迹数量有没有显著影响。 H1:年级与听过事迹数量有显著影响。
ANOVA 一天听过几个见义勇为故事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Sum of Squares 2.113 134.727 136.840 df 3 96 99 Mean Square .704 1.403 F .502 Sig. .682
表中F=0.502,P=0.682>0.05,所以接受原假设,因此听过见义勇为事迹的数量与年级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大学生不管哪个年级都会听这类事迹。 (4)假设检验:听过见义勇为事迹的次数是否大于2。 H0:听过见义勇为事迹的次数≥2。 H1:听过见义勇为事迹的次数<2。 One-Sample Test Test Value = 2 Sig. t 一天听过几个见义勇为故事 -4.593 df 99 Mean (2-tailed) Difference .000 -.54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 Lower -.77 Upper -.31 该题为单侧检验,单侧P=0.000/2=0.000,所以P<0.05,因此拒绝原假设,说明听过见义勇为事迹的次数小于2。 .三、结论和思考
(一)结论
1.很多大学生在一天中听过的见义勇为事迹的次数小于2。 2.大学生支持见义勇为的行为,也希望他人可以给自己提供帮助。 3.听过见义勇为事迹的数量与年级没有显著影响,大多数学生都会听这类事迹。
4.在学校里,受到见义勇为教育的次数不多。 (二)思考
1.建议
(1)学校应多进行见义勇为方面的教育,
(2)在平时的宣传中,应多选择合理的方式。可以在宿舍配置固定频道的电视,播放新闻、教育片等;每学期评选一次见义勇为青年,在校园网上进行宣传,并且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微博;校报上可以对见义勇为青年进行专访;也可以通过班级集体学习见义勇为精神,积极讨论形成报告。
(3)对于一些只想得到他人帮助自己却不想帮助他人的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惩罚;学生自己也应该自觉的约束自身,不要把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当成理所当然,不知感恩;父母也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给学生不好的影响,应给出正确的道德观。
2.实验总结
在此次统计学实验中,我们小组经过了深入的讨论决定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调查研究,我们每人分别选择了一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我选择的是见义勇为方面。
问卷设计中,我先对于是否支持见义勇为进行了调查,随后又对受威胁时是否希望得到帮助,听过见义勇为事迹的数量,在校期间是否受过见义勇为的教育和学生认可的宣传见义勇为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在这个环节中,我见到了各种各样的问卷设计方式,学习到了如何设计好一张问卷。随后我们小组汇总了问卷并印制了104份,我们每人26份进行分发,在抽样方式中我们本打算采用分层抽样,各自对1、2、3、4年级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后来发现要想做到独立、随机很难,工作量过大,于是,我们就采用了判断抽样,由于我们宿舍周围全是宿舍,并且大二大三居多,就在宿舍进行了分发,重点抽样大二大三的学生,在
这个环节中,我们对于自身能力认识不足,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选择了分层抽样,不过随后及时的发现了错误,进行了改正,这让我意识到发现错误就要及时纠正,不能一错再错,在分发问卷时,还要面带微笑,态度积极,有亲和力。最后我们对调查问卷中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我们每人在SPSS中登记25份问卷,后来再合并,在检查登记结果时发现组中一人登记的数据跟问卷顺序完全不相符,组中另一成员又重新进行了登记,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的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若是我们单独登全部的问卷是不会很快登记完成的,同时那位组员的错误也让我意识到认真细心的重要,在登记数据时,一定要细心,一个数据登记错误,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不同了,对于组中另一成员重新登记这个事件,我很是感慨,在集体利益中,自己的利益显得就不重要了,那位组员也是双学位,平时本身课就很多,但还是抽出时间进行了问卷的登记,我很是触动。
在本次实验中,我对于SPSS的使用还不是很熟练,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于知识的学习,我们不能局限于书面的文字信息,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际操作与锻炼,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一门知识,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