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小鸟,小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山教版六年级下册 《小鸟,小鸟》教学设计
《小鸟,小鸟》教学设计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时:一课时
课题:歌曲《小鸟,小鸟》 课标解读:
新课标要求3—6年级的学生在音乐表现中: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了解变声期噪音保护的知识,初步懂得噪音保护的方法。
2、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演奏做出简单评价。
3、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
4、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结合所学歌曲深入理解并正确运用歌曲中的音乐记号。 教材分析:
1、歌曲《小鸟,小鸟》是电影《苗苗》的主题歌。歌曲描写了小鸟在蓝天阳光下,自由自在的飞翔,抒发了作者对小鸟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们渴望自由的心情。
2、歌曲为F大调,两段体结构,6/8拍,中速稍快,表现了欢快、活泼的情绪。每乐段由两个变化重复的乐句构成。歌曲A乐段的旋律多为级进式的平稳进行,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B乐段
的第一乐句起始的六度大跳与A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把歌曲推向了高潮。
3、歌曲是弱起小节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6、8拍的强弱规律及其韵律。
4、歌曲第二乐段为合唱,而且声部音高相差较小,只差3度,对于初一的同学来说比较难唱准,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大部分同学活泼机灵,学习态度端正,心理也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总体来说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种演唱活动。演唱歌曲时能保持良好的演唱姿势,声音自然流畅,节奏音准把握还可以,但还要继续加强训练。这一阶段的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意识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对歌曲的演唱、演奏还是可以的。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鸟小鸟》,了解6/8拍的强弱规律,整体感受歌曲能找到歌曲中强拍的位置,强调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作用。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并完整地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二声部,体会声部间的和谐
3、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爱护鸟类,保护动物,呵护生命。激发学生对动物对环境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的感悟。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所起的作用,在表现歌曲时注意情绪的把握,能够用自然舒展、有强弱力度变化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和二部合唱的音准、声部的和谐、统一。 教学评价:
在组织教学这一环节,我采用让学生聆听笛子曲《荫中鸟》进教室的方法,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本节课歌曲做铺垫,让学生对音乐有初步的了解。紧接着发声练习这一环节,通过音阶的发声练习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声音来演唱,对学生的音准进行了初步的训练,并且初步感受了二声部的和声效果,使学生对后面的合唱练习有了期待。
在学唱歌曲这一部分,我设计了初步感受歌曲——学唱旋律——学唱歌词——歌曲处理等环节,采用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方法,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曲式特点等,很好的理解作品,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采用打响指、吹奏口风琴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唱准歌曲。通过渐强渐弱的处理,用自然舒展、有强弱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达成目标二。特别是在二声部的学习和演唱过程中,为了学生能够唱准、唱好,我采用教师弹奏两声部、让学生用口风琴弹奏两声部的方法,让学
生用多种方法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为更好的唱好二声部合唱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绪情感。
最后拓展环节通过模仿小鸟的叫声,更进一步的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小鸟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钢琴、口风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笛子曲《荫中鸟》,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师:欢迎大家伴着悦耳的鸟鸣声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殿堂。在自然界的各种音响中,婉转动听的鸟鸣声,从来就是人们最喜爱的大自然乐曲。几千年来,鸟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以鸟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呢?
【设计意图】听音乐进教室,感受音乐氛围,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本节课的歌曲做铺垫。
二、发声练习
现在,我们就来扮演一群小鸟,一同来歌唱!
请同学们调整好呼吸,气沉丹田、牙关打开,注意老师的手势!(柯尔文手势)
①1234567(老师觉得气息再饱满一点声音会更好,我们再来一遍) ②1—4循环呼吸保持(三遍) ③1—6循环呼吸(两次)
④现在我们分开来唱14—16(不同时)
⑤同时演唱1——46(你有没有感受到和声的效果?我听到小鸟向不同的地方飞走了。)
【设计意图】通过发声练习训练学生用正确的姿势、气息、口腔状态来演唱,训练学生的音准,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引发学生合唱的兴趣。 三、新歌教学
1、导入: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由金波作词、刘庄作曲的好听的童声合唱曲《小鸟,小鸟》(板书),这首歌曲是影片《苗苗》的主题曲,影片描写了一位叫苗苗的年轻女教师和孩子们快乐学习、生活的情景。
2.初听歌曲,在感受歌曲情绪的同时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生:齐唱部分为第一乐段,合唱部分为第二乐段。它整体表现了小鸟欢快、活泼、自由自在的情绪。)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新歌,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初听歌曲,通过感受情绪、给歌曲划分乐段,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印象。 3、学唱歌曲第一乐段旋律
⑴出示旋律,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八六拍的含义?
⑵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用八分音符写出一个完整的八六拍小节,谁来?
⑶出示八六拍的指挥图示,集体打拍子。
(我们可以看出八六拍的旋律比较怎么样?——舒缓、流畅)
⑷八六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让你演示一下强弱规律:强拍、次强拍、弱拍我们怎么来表示?
(强拍用满手掌,次强拍用半手掌,弱拍轻轻地打桌子,正好是几个三拍?)
⑸问题:旋律的第一小节是不是一个完整小节?起在强拍还是弱拍上?(是一个不完整小节,起在弱拍上,所以我们称之为——弱起小节)。
⑹第一遍,打拍子视唱旋律。
(我们来打着拍子视唱一下该旋律,因为是弱起,老师给你五拍,第六拍起唱。唱的还不错,但是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的拍子没跟上,边唱边打反应不过来,有没有简便方法?注意要跟四三拍区分开,强弱弱用大三角,次强弱弱用小三角)
⑺第二遍,用大小三角的方法打拍子视唱,同时回答问题:视唱同时注意该旋律可以分为几个乐句?每一乐句的第一拍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⑻第三遍,打拍子视唱旋律,在感受弱起的同时观察: 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一三乐句有一个反复出现的音乐符号是什么?
弱起加上休止符,这两个乐句的力度应该怎样?(较弱)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二四乐句不但没有休止符,而且出现了圆滑线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连贯、圆滑)。
⑼第四遍视唱,注意一三乐句休止符的地方打响指。
⑽第五遍视唱,处理二四乐句的力度变化以及第二乐句最后的休止符。
⑾随琴来完整视唱歌曲。 ⑿填词演唱(注意一字多音)
⒀随琴完整填词演唱,注意歌曲情绪和力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八六拍含义、指挥、强弱规律等问题的逐步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八六拍的旋律特点,并且引出整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弱起,该过程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通过带问题视唱、演唱歌曲,也是使学生逐步的进入对歌曲的情绪的把握中,不知不觉已经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4、二声部学习
⑴出示第一声部旋律,打着拍子视唱一遍,注意观察该旋律分为几个乐句?每一乐句的第一拍有什么共同特点?(4个乐句,同样都是弱起。这也是歌曲的一大特点,八个乐句全部都是弱起,就好像给小鸟的起飞做了一个准备一样。) ⑵第二遍视唱旋律,找出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一三完全相同,二四最后三个音不一样。)
⑶我们再来视唱一下该旋律,想象一下该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景?(表现了小鸟在高空展翅飞翔) 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来演唱?
但是小鸟又是调皮的,偶尔也要停下来玩耍一小会,在哪里可以表现出来呢?(休止符)
⑷带着情绪和力度的对比随琴视唱。 ⑸调整呼吸、打开口腔,用啦来演唱一遍。
【设计意图】在视唱的过程中随着问题的呈现,使学生的演唱逐步的深入。 ⑹视唱一下第二声部旋律。视唱的同时观察它跟第一声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节奏相同,音高不同,基本上差三度,能够构成很美的和声) ⑺它跟第一声部除了音高,其它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是一样的,我们集体来随琴视唱一下。
(同样也是四个乐句,一三乐句完全相同,二四乐句有体现调皮的休止符,最后三个音分别是---,我们来唱一下,注意音准。好 ⑻用啦来演唱该声部,注意调整呼吸。 ⑼口风琴练习巩固声部,校一校音准。 (分声部演奏,师强调演奏方法和注意事项) ⑽分别随琴吹奏,检查吹奏效果。 ⑾共同来演奏两声部,感受和声的效果。 ⑿老师用钢琴一手弹一声部,生分辨出两个声部。 ⒀师弹奏两声部,同学们只演唱二声部,看能不能唱准。 ⒁分声部演唱合唱部分。 ⒂随琴分声部完整演唱这首歌曲。
⒃随伴奏再来完整演唱一遍,注意调整好速度。
【设计意图】该部分重点放在情绪的把握和二声部的处理上,通过口风琴演奏、教师同时弹奏二声部、教师弹奏两个声部,学生
视唱第二声部,然后到分声部演唱,逐步的使学生感受和声效果,并且能唱准唱好二声部。 四、拓展延伸
可以怎样模仿小鸟的叫声?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展示,给学生表现的舞台,增强学生的音乐自信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用歌声描绘了心中的春天,表达了对小鸟、对大自然的热爱,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像小鸟一样快乐、自由的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乘着知识的翅膀飞向蓝天,奔向未来。再见
山教版六年级下册 《小鸟,小鸟》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大部分同学活泼机灵,学习态度端正,心理也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总体来说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种演唱活动。演唱歌曲时能保持良好的演唱姿势,声音自然流畅,节奏音准把握还可以,但还要继续加强训练。这一阶段的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意识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对歌曲的演唱、演奏还是可以的。一部分同学已经处于变声期,尤其要注意正确的演唱方法。
山教版六年级下册 《小鸟,小鸟》效果分析
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唱歌综合课。 我将本课设置为五个大环节:组织教
学——发声练习——新歌教学——拓展练习——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组织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让学生聆听笛子曲《荫中鸟》进教室的方法,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本节课歌曲做铺垫,让学生对音乐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环节:发声练习
在这一环节,通过音阶的发声练习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声音来演唱,对学生的音准进行了初步的训练,并且初步感受了二声部的和声效果,使学生对后面的合唱练习有了期待。
第三环节:新歌教学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初步感受歌曲——学唱旋律——学唱歌词——歌曲处理等环节,采用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方法,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曲式特点等,很好的理解作品,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采用打响指、吹奏口风琴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唱准歌曲。通过渐强渐弱的处理,用自然舒展、有强弱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达成目标二、三。
在二声部的学习和演唱过程中,为了学生能够唱准、唱好,我采用教师弹奏两声部、让学生用口风琴弹奏两声部的方法,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为更好的唱好二声部合唱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绪情感。
第四环节:拓展练习
通过模仿小鸟的叫声,更进一步的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发学
生对大自然、对小鸟的热爱。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在这一部分, 通过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各项教学目
标都能达成。
山教版六年级下册 《小鸟,小鸟》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1、歌曲《小鸟,小鸟》是电影《苗苗》的主题歌。歌曲描写了小鸟在蓝天阳光下,自由自在的飞翔,抒发了作者对小鸟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们渴望自由的心情。
2、歌曲为F大调,两段体结构,6/8拍,中速稍快,表现了欢快、活泼的情绪。每乐段由两个变化重复的乐句构成。歌曲A乐段的旋律多为级进式的平稳进行,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B乐段的第一乐句起始的六度大跳与A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把歌曲推向了高潮。
3、歌曲是弱起小节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6、8拍的强弱规律及其韵律。
4、歌曲第二乐段为合唱,而且声部音高相差较小,只差3度,对于初一的同学来说比较难唱准,是本节课的难点。
山教版六年级下册 《小鸟,小鸟》评测练习
评测练习:
本节课有以下评测练习:
一、 在欣赏导入环节,设计了以鸟为主题的音乐作品都有哪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
二、 在初听歌曲环节,我设计了思考乐曲情绪,划分歌曲乐段,使学生对歌曲情绪有整体的把握,利于后面对歌曲的学习。 三、 在学习歌曲旋律之前对八六拍含义、指挥图示、强弱规律等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对学生感受弱起和视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为歌曲划分清楚地乐句,找出乐句间的异同点,对每一小的乐句的音乐符号和旋律特点进行深度剖析,利于学生对每一乐句情绪的把握。
五、 在学习二声部环节,用口风琴进行二声部的合奏练习,学生很好的体会二声部合奏和谐统一的音响效果,为二声部合唱打下基础。同时,二声部的合唱练习,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情感,体会人声和谐统一的美。
六、 通过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环节,检测学生掌握歌曲的情况,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山教版六年级下册 《小鸟,小鸟》课后反思
《小鸟,小鸟》课后反思
音乐教育专家吴斌先生在发表的《关注音乐》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我们音乐教师来说,音乐是我们的专业,教师是我们的职业,音乐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所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向学生提供的应该是掌握好学习音乐的机会,足够的音乐知识和正确的音乐学习的方法。”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懂得我们的音乐使命,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能够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在执教《小鸟,小鸟》一课时,我把握的基本原则是,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这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一、听音乐提问,情感导入;二、发声练习,初步感受;三、直奔重点,学唱歌曲;四、乐器辅助,二声部练习;五、
拓展巩固,课堂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聆听体验法、对比法、游戏法、探究法等音乐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首先,在第一个环节我采用欣赏乐曲《荫中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本节课的主题,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获得音乐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个环节,通过发声练习,引导学生逐步体验音准,感受二声部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个环节,学唱歌曲,首先采用欣赏聆听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逐渐的渗透相关的音乐知识,使学生逐步感受八六拍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以及弱起等一系列特点,充分体现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这一基本理念。第四个环节合唱部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合唱个声部间和声、音准、音色等的配合,是一种高度协作的活动形式,歌声需要有协和、协调的较高的歌唱要求,而学生的歌唱水平和合作配合能力有限,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完成一首合唱歌曲的学习,并要有一定的合唱效果,实在是很难,特别是两个声部的音距不大,更困难。在唱准歌曲这一环节我除了教师运用双手弹不同声部让学生感受两声部,还充分利用了课堂乐器口风琴来学唱歌曲,提高了学生对乐器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水平,充分发挥了课堂乐器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第五个环节,拓展总结,通过模
仿小鸟的叫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学生能够增强对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了很多,体会到音乐给大家带来的快乐,作为教师,也成功的完成了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任务,在今后的音乐课堂中,我会更加努力,把最快乐的音乐课堂带个每一位学生。
山教版六年级下册
《小鸟,小鸟》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3—6年级的学生在音乐表现中: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了解变声期噪音保护的知识,初步懂得噪音保护的方法。
2、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演奏做出简单评价。
3、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
4、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结合所学歌曲深入理解并正确运用歌曲中的音乐记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