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孕(产)妇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围产期中的健康教育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孕(产)妇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围产期中的健康教育研究

目的 探讨孕(产)妇乙肝病毒携带者围产期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为临床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在我院分娩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产)妇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孕(产)妇围产期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孕(产)妇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孕(产)妇的新生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比两组孕(产)妇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比两组孕(产)妇对住院期间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33%,对照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0.67%,观察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孕(产)妇的优秀率为68.00%,合格率为97.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孕(产)妇对住院期间护理质量的满意率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乙肝病毒携带者孕(产)妇的乙肝防控和自我保健的能力,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提高孕(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标签:孕(产)妇;乙肝病毒携带者;围产期;健康教育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传染病,也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慢性乙型感染的防治一直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任务。在慢性乙型感染的治疗上,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病情的最关键措施,对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1]。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主要的传染病,而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为其中的主要患病人群。由于我国乙型肝炎患者人数众多,防控乙肝病毒的传播成为了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重大挑战[2]。本研究探讨孕(产)妇乙肝病毒携带者围产期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为临床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产)妇150例,在获得孕(产)妇的知情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次、产次、分娩方式以及受教育程度上的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孕(产)妇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纳入的孕(产)妇均在我院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并最终在我院分娩。所有孕(产)妇的HBsAg检查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且无明显慢性乙型肝炎相关临床症状,查血清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升高。同时排除合并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妊娠相关并发症以及未能足月分娩的孕(产)妇;排除合并有丙型肝炎、梅毒等其他传染病的孕(产)妇;排除合并认知障碍、精神疾患等不能配合本研究健康教育的孕(产)妇。

1.3 方法 两组孕(产)妇围产期均按照产科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给予监测生命体征、胎心以及胎動情况,同时实施常规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4 观察指标 两组孕(产)妇的新生儿均在分娩后采集脐血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感染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两组孕(产)妇对妊娠合并乙肝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包括围产期的防护措施、饮食原则、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措施等。调查问卷由专人负责分发,孕(产)妇自行填写,填写完成后,调查员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填、漏填后回收。问卷的满分为100分,以得分≥85分为优秀,<85分而≥60分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合格率为优秀率和合格率之和。对比两组孕(产)妇的调查问卷评价结果。两组孕(产)妇出院前均进行满意度调查表,对比两组孕(产)妇对住院期间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

1.5 统计学分析 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的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33%,对照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0.67%,观察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孕(产)妇调查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 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孕(产)妇的优秀率为68.00%,合格率为97.33%,对照组的优秀率为17.33%,合格率为73.33%,观察组孕(产)妇的调查结果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孕(产)妇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孕(产)妇对住院期间护理质量的满意率为97.33%,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4.00%,观察组孕(产)妇对住院期间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方式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发生或者复发的医学干预手段[3]。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健康教育在临床医学干预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健康教育是疾病诊疗重要的干预措施,通过健康教育措施的干预,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避免导致疾病加重或者复发的因素,对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自觉防控慢性疾病,是提高慢病管理效果的重要措施。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的患病率高,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数众多,成为乙型肝炎病毒重要的传染源。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防控是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率的关键。孕(产)妇乙肝病毒携带者则是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主要途径,而围产期的干预是防范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关键。本研究观察围产期健康教育对孕(产)妇乙肝

病毒携带者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孕(产)妇经过围产期健康教育干预后,其新生儿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也证实,观察组孕(产)妇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孕(产)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护理人员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强化了专业相关知识,对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也有相应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也证实,健康教育的实施可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孕(产)妇对住院期间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无形中加强了护理人员和孕(产)妇的沟通交流,使护患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乙肝病毒携带者孕(产)妇的乙肝防控和自我保健的能力,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提高孕(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周羚,崔富强,汤奋扬等.中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6):437-440.

[2] 赵捷,单芙香,刘刚等.新生儿乙肝母婴阻断免疫策略及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54-2955,2957.

[3] 谢明奎.搞好慢病管理重在健康教育[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3):103-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