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超过劳动争议仲裁期限的后果是什么?

来源:华佗小知识

劳动仲裁时效是劳动争议发生之后,权益受到侵害一方应当在多长时间内提起劳动仲裁。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如果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超过,将会导致当事人丧失申请仲裁的权利。

法律分析

如果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超过,将会导致当事人丧失申请仲裁的权利。换句话说,仲裁委员会将不会受理任何仲裁申请。

一、劳动仲裁期限是60天还是1年

劳动仲裁期限是一年。

劳动仲裁时效主要是指劳动争议发生之后,权益受到侵害一方应当在多长时间内提起劳动仲裁,超过这个时间的话,在仲裁过程中对方提出时效的抗辩,则仲裁委员会就只能裁定驳回申请人的申请了。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二、工伤十级仲裁赔偿需要多少时间

十级伤残劳动仲裁大概要四十五天的时间,最长不会超过六十日。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被告如何举证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当事人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原物。当事人应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并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依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副本。提供外文书证或外文说明资料的,应当附有中文译本。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仲裁庭和当事人的询问,证人不得旁听仲裁庭审理。庭审结束后,当事人应提供证据的复印件交仲裁庭存档。

结语

劳动仲裁时效是重要的法律问题,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规定,劳动仲裁期限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超过这个期限,仲裁委员会将不会受理任何仲裁申请。对于工伤十级伤残的劳动仲裁赔偿,大概需要四十五天的时间,最长不会超过六十日。仲裁时效期间从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因此,当事人应在规定期限内提起劳动仲裁申请,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