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导学案
《为人民服务》 学案
1 、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 、 朗读 课文,背诵课文。
3 、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 文章 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课文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了解 文章 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学习过程:
一、读题目,质疑自探。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一)自学提纲:
1 、读两遍课文,达到正确通顺。
2 、划出文中生字词,熟读;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理解。
3 、阅读“资料袋”。
4 、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自学。
(三)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1 、8号学生读生字词。
2 、轮读课文,互相纠正。
3 、互相质疑、解疑。
4 、小组交流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各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
三、汇报交流。
1 、小组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准确,读通顺。
2 、小组代表汇报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相机点拨学生列出课文的 写作 思路。
3 、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 、 用生字练说词语,不少于三个。
2 、指导“鼎“的书写笔顺。
3、听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学习过程:
一、默读课文,思考:
在这篇课文中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自学提纲:
1 、第 1 自然段
( 1 )读第 1 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解释“完全”、“彻底”的意思。
( 2 )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你的理解和体会。
(3)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第 2 自然段。
( 1 )读第 2 自然段,理解司马迁的话。(译成现代文)想一想本段论述了什么问题?
( 2 )什么样的死轻于鸿毛,什么样的死重于泰山?结合本组课文和看过的资料,举例说说你的理解。
(3)作者通过谈论死的价值,想说明什么?
(4)张思德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要为他开追悼会?
3 、第 3 自然段。
( 1 )读第 3 自然段,想一想本段讲了几层意思,中心意思是什么?
( 2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3)完成课后“练习 3 ”
(4) 结合本段内容,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批评?
4 、第 4 自然段。
( 1 )读第 4 自然段,理解“死得其所”。
( 2 )理一理这段讲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3)把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本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4)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怎样做到团结互助?
5、第5自然段
(1)默读本段,说一说作者发出了什么号召?表现了什么?
(2)想一想,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怀念?
6、回归整体,学习表达
(1)默读课文,思考毛主席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把几个意思讲清楚的?每层意思又是怎样讲清楚的?
(2)用下列关联词语练习说句子。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管┄┄都┄┄ 只要┄┄就┄┄
三、汇报交流。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 、 自由练习背课文。
2 、 检查背诵情况。
3 、读《同步拓展阅读》。
司马迁,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著有《史记》一百三十篇。此处引语见《汉书·司马迁传》中的《报任少卿书》,原文是:“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泰山: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李鼎铭(一八八一——一九四七),陕西米脂人,开明绅士。他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并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