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小知识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等6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目标1、2  识字与写字: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目标3、4 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表述: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于教材特点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3、基于学生实际

  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文中司马光的行为会深深的感动小朋友,学生会在一种好奇的情感中朗读课文;本课中的生字比较难认,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结合读课文,分析比较字形加以区分和记忆。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课堂组织字卡游戏及合作学习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突破重点。

  2、课堂上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检验学生掌握生字的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4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活动预案】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古代的伟人,相机出示挂图。他是谁?

  2、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3、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为什么要救人,是怎么救人的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四、识记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有什么好办法?

  例如  加一加:别、慌、瞎、救

  换一换:虾—吓  破—坡   叫—收

  注意词语:使劲、砸破。  多音字:假

  4、拿出字卡,做找朋友的游戏

  五、指导书写“别、到、那、都”两个生字。

  1、自主观察,说一说写好写好这几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1)“别、到”左宽右窄,“那、都”左右宽窄差不多。

  (2)右耳朵旁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熟读课文

  师:生字娃娃回到课文中,比一比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

  1、同桌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也不读错字。

  2、点名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错误请你给他指正。

  3、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节课认会了那么多生字,还读会了课文,了解课这个故事,收获真大!

  【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一听

  2、抄写生字, 并听写

  3、想一想: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用什么方法救那个孩子?

  【板书设计】

  生字卡片

  田字格中的生字

  别  到  那  都  

  【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听写词语

  别人  那个  都是   来到

  2、教师写字学生注音

  司  缸   慌  使   破   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小老师领读、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本课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吓、叫”2个字。

  3、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教学活动预案】

  一、复习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

  二、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三、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四、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五、发散学生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胆想象。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吓、叫

  1、自主观察,注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作业设计】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掉进缸里               没慌                          得救了

  司马光———————举  砸 (几下子)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目标达成检测】

  1、抽读课文。

  2、听写词语   吓人   大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