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酸的和甜的

来源:华佗小知识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执教人:汤玫  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选编了5篇能给人以启迪的故事,《酸的和甜的》是最后一篇。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通过松鼠、兔子和猴子对待“葡萄是酸的”这个说法的不同态度及表现,告诉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识字、学词,对故事内容有所感悟。

  教学难点:

  1、写好反犬旁的三个字。

  2、在朗读感悟故事中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实物图片,请同学说味道。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酸”。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用读句子的方式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图文结合,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认读小动物名字,请生读第一段。

  (二)在二、三自然段里找出小松鼠和小兔子的想法。

  1.指名读一读。

  2.哪个词告诉我们小松鼠和小兔子相信了?

  3.指导读出相信的语气。

  (三)指名读4——7自然段。

  1.出示对话,同桌自由练读。

  2.发现小猴子的不同之处。

  3.朗读,体会写小猴的句子。

  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指导练说句子。

  体会“大口大口”的用法。

  (四)齐读最后一段。

  图文结合,体会小动物们的心理及想法,在扩展说话中领悟文章内涵。

  (五)拓展阅读。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再读小动物的名字,发现反犬旁。

  说说还有哪些反犬旁的字。

  2、练写“猴”字。

  师范写,生书空,在书上练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表演课文;

  三、学写其余生字;

  四、阅读课外故事。

  《酸的和甜的》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使人受启发的词语和故事”为主题,《酸的和甜的》为最后一课,是一篇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童话,在体裁上具有双重特征。文中8个自然段配有8副插图,除了叙述松鼠、兔子的轻信、猴子的敢于尝试外,还涉及到了狐狸的“精神胜利法”,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难点为在阅读中渗透“做事要敢于尝试”道理。

  在构思教学设计时,我始终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所谓统一,应该是工具性的训练与人文性的渗透二者有机结合,辩证、和谐地存在于课堂。

  一、文本解读,考虑的是辩证。

  仔细琢磨文本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在松鼠、兔子和猴子的不同表现上,也应该用一种辩证、客观的态度看待狐狸。所以,在教学中,我适当弱化对狐狸的研究清晰对比松鼠、兔子与猴子的不同,强化、加深对猴子的印象。

  二、落实目标,考虑的是和谐。

  首先,落实文本体裁连环画与童话的双重特征。借助图画识字、初读课文、朗读对话、概述故事、总结课文,让图文结合,图与文和谐展现,突出连环画教学的特征。

  其次,落实“在阅读中识字学词的阶段性目标”。识字教学,第一做到随文识字,因时制宜地把生字分散在课题中、句子里、朗读时、板书中、儿歌总结处、写字时。第二做到依托,不组织学生识记单个生字,因地制宜地赋予生字具体的环境。另外,把“迫不及待、大口大口”两个词语的训练放在重点句子中、朗读体会时,生活经验里去学习、理解、运用。

  《酸的和甜的》教后反思

  《酸的和甜的》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阅读课。它既生动有趣又寓意深刻。刚从课堂上走下来的我仍然充满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这难忘的四十五分钟,静静回味我们的真心交流,品味学习过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我感到了快乐,同时也激动不已。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

  如果学生感到了快乐,那么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所以,本课我力争创设愉悦可持续型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课前交流时,我们玩“你演我们猜”的游戏。接着又根据几幅图片认识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词语。识字中,学生认识葡萄园里的生字朋友,请出捉迷藏的词朋友,于游戏中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在指导朗读时,学生带上头饰进行表演,他们进入了角色,在读读演演中积累语言,自悟道理。布置开放型作业时,我激趣引入:“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想给小狐狸写几句话吧!除了给狐狸写几句话外,你还想干些什么呢?”这样,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情趣,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其中。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识字和阅读教学中。

  1.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先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再引导他们合作识字,交流方法。我说:“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啊?”“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通过循序渐进的识字过程,学生在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能力有所提高。

  2.在阅读教学中,我大胆把时间放给学生,鼓励进行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然后再进行小组展示读,评读,赛读。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转变角色,为学生的更好学习铺路架桥。

  三: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小组合作读,小组展示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

  2.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再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2).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3).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机智。

  这节课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成败关系重大。我应该感谢这次比赛,它使我拥有了一个新的教学生命,今后,我会沿着这条航线,在教改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