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 建筑工程技术 (二)专业代码 560301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对口中职毕业生 (二)基本学制 全日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建筑读图识图和建筑施工能力。能进行常规的建筑施工、实地工程测量、现场管理等工作,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新技术、新规范等知识。毕业时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为完整的施工管理经验。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四、培养规格
(一)素质要求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遵纪守法。
2、敬业爱岗,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知识要求
1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具备的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综合知识。 3、具有工程开发前期策划、待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等专业知识。 4、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知识。 (三)能力要求 1、基础能力
(1)具有正确识读本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2)具有正确认识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筑结构构件计算、验算的能力; (4)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图绘制的能力;
(5)具有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一、二个主要工种操作的初步技能。 2、专业能力
(1)具有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监测、检验的能力;
(2)具有进行建筑工程计算、和验算、编制工程图件的能力; (3)具有现场处理建筑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 (4)具有施工现场的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5)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基本能力。
五、就业面向
(一)就业岗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从事施工员、安全员、预算员、质量员、测量员、材料员等岗位工作或从事建设监理工作;面向建筑工程技术咨询企业,从事工程概预算等相关工作;面向房地产开发或工程咨询、物业管理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和物业管理等职业岗位工作。
(二)就业范围
建设公司、施工单位、监理公司等
六、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联系山东省建筑行业行业实际,依托地方资源优势,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行
2
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实训相融合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制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第1、2学期:完成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基本技能培养为目的,重点加强数学、英语及计算机等工具课程的教学。同时,开展建筑制图及CAD、建筑材料、工程概预算、房屋建筑构造等专业基础领域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通过认知实习,为提高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能力打下基础。
第3、4学期:通过土石方与地基基础、钢结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专业领域的学习,采取虚拟实训与实际实训相结合等方式,推进施工员等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5、6学期:结合集中实践教学以及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在对口岗位强化对建筑专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相融合。教师与学生参与建筑施工过程,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共同指导、管理和考核,将诚信教育、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在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同时使校内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有机结合,实现学生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到解决生产问题能力培养的顺利过渡,实现学生学习目标与就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
七、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
依据专业调研情况及相关职业标准,以满足建筑领域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重点,确定了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行动领域,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3
表1 课程体系构建表
典型工作任务 施工员 行动领域 1、能熟练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能够进行一般工程施工图会审和记录; 2、能够利用专业制图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制图 3、能根据工程情况选用和正确使用一般建筑材料; 4、能识读、利用和测绘一般地形图,能够正确和熟练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建筑工程定位放线、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 5、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制定和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预算员 6、能根据施工图纸和相关资料编制施工图预算、结算和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 7、能识读一般建筑设备施工图,会简单的建筑设备施工,能够在复杂的建筑设备安装工程中,合理安排土建与安装施工作业穿插。 工程计量与计价 学习领域 建筑制图与识图 建筑CAD 计算机绘图员 材料员 建筑材料 测量员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概预算 设备施工员 建筑设备工程 (二)职业能力课程开发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着眼于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明确具体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束缚,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构;依据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有效衔接;反映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吸收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和技巧;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发展潜力。
教学情境构建应以实际岗位操作中的任务(项目)作为教学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任务或者综合性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内容,然后将与任务(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贯穿在任务(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教学法”构建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课程内容。
4
表2 职业能力课程内容
类别 序学习情境 学习 情境1 水泥质量检测与分析 学习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高分子建筑材料 学习防水材料的检测与分析 学习木材制品的检测与分析 学习 号 学习领域 1 建筑材料 情境2 情境3 情境4 情境5 情境6 情境7 情境8 情境9 砂石集料质量检测与分析 水泥混凝土质量检测与分析 建筑砂浆质量检测与分析 建筑钢材质量检测与分析 2 6砌体工程施工 砖基础施工 砌体墙、柱施工 过梁、墙梁、悬挑构件施工 3 专业学习领域 5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中应力计算 地基变形计算 7混凝土工程施工 简单梁的施工 复杂梁的施工 独立柱(含基础)的施工 梁板的施工 4 建筑工程测量 水准测量 角度丈量 距离丈量与直点的平面位置测量误差与控制测量 地形测绘 线定向 和高程测设 土的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 土压力和土坡稳定 地基勘察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桩基础及其他深基础 地基处理 6 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设计计算方法 材料力学性能及测试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各种连接方法和构造 砌筑工程 轴心受力构件 实腹式受弯构件 拉弯和压弯构件 结构安装工程 7 建筑施工技术 土方工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屋面及防水工程 装饰工程 冬期与雨期施工 8 建筑工程概预算 定额工程量计算 施工图预算 工程量清单计价 设计概算、工程结算的编制 5
八、培养进程
人才培养进程见表3——表6。 (一)综合教学环节分配表
表3 教学环节分配表
项 目 教学周数 学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16 16 16 14 7 0 69 校内课程实训 2 2 2 6 校外专项实习 2 2 顶岗实习 6 18 24 机动及公益劳动 1 1 1 1 1 1 6 军训及入学教育 2 2 毕业论文考试考核 毕业教育 学期周数 寒暑假期 (设计) 5 5 1 1 1 1 1 5 1 1 20 20 20 20 20 20 120 5 7 5 7 5 29 合计 25 27 25 27 25 20 149
6
(二)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
表4 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型 序号 1 2 3 公共基础课程 4 5 6 7 8 小计 1 2 3 4 5 职业能力课程 6 7 8 9 10 11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 大学体育 形势与政策 职业指导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建筑材料★ 房屋建筑构造★ 建筑工程概预算★ 建筑CAD★ 砌体结构施工★ 混凝土工程施工★ 建筑设备工程施工★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施工技术★ 学分 3 4 12 4 4 6 1 1 35 6 4 6 6 4 4 6 4 6 5 5 第一学年 总学时 实践学时 56 72 192 64 64 96 64 32 640 96 64 96 96 64 64 96 64 96 84 84 8 8 12 32 88 16 164 64 30 48 48 32 40 64 30 30 48 48 6 4 一 16周 4(14W) 4(2W) 4 2 4 2+# 二 16周 4 4 2 2+# 第二学年 三 16周 4 2 四 14周 第三学年 五 7周 6 6 六 每学期16学时课外讲座 每学期8学时课外指导 16 12 6 6 4 6 4 6 4 6 7
12 13 小计 14 职业拓展课程 15 16 4 小计 合计
钢结构施工★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建筑法规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装饰与防水工程施工★ 5 4 65 3 4 5 12 84 56 1044 42 56 84 182 48 24 554 12 20 48 80 798 10 26 16 28 20 26 6 18 6 6 24 8 8 6 8 14 22 112 1866 说明:“★”代表考试课程;“W”代表周;“#”表示利用课外时间上课。
课时:必修课2666学时 选修课至少120学时 总学时:2786学时 实践课1598学时(占总学时57.36%)
8
(三)专项实践进程安排表
表5 实践、实习进程安排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实训实习内容 军训 CAD实训 混凝土施工实训 建筑设备认识实训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 校外专项实习 毕业教育 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 总 计 学分 2 2 1 1 2 2 1 24 5 40 学时 40 40 20 20 40 40 20 480 100 800 按学期分配 一 2W 2W 二 2W 2W 三 1W 1W 2W 四 2W 2W 4W 五 6W 5W 11W 六 1 18W 19W
9
(四)选修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表6 选修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类型 序号 1 2 3 4 公共选修 5 6 7 8 9 1 2 专业技术选修 3 课程名称 文学著作赏析 应有文写作 书法 礼仪 现代企业管理 信息科学与社会 现代社会学 创造思维与创造开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筑安全 建筑结构实用软件 管理学 学分 总学时 1 1 实践 学时 16 16 16 学时安排 一 二 2 2 2 三 2 2 2 2 四 2 2 2 2 五 2 六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1 1 1 1 1 1 1 1 1 1 不少于2个学分 不少于2个学分 1 专业技能选修 2 3 4 5 工程预算员 工程资料员 工程质检员 工程施工员 工程安全员 2 2 2 2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4 4 4 4 不少于2个学分 10
九、考核评价
(一)课程考核
提倡考试模式创新和改革,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有机结合。人文素养课程的过程考核比例占50分,其中学生考勤15分,教学表现(教学纪律、学习综合表现、作业完成等)占35分;职业能力课程的过程考核比例占60分,其中学生考勤15分,教学表现(教学纪律、学习综合表现、学习成果展示、作业完成等)占45分。
(二)专项实践考核
1.实训实习。实训实习是指时间在一周以上的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实行课程化管理,实习不合格者不具备毕业资格。按照学院实践教学管理规范要求评定成绩。
2.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成绩(30%)、审阅成绩(30%)和答辩成绩(40%)折算后按优(90—100),良(75—89),及格(60—74),不及格(59分以下)评定等级。
十、毕业条件
依据学院学籍管理规定,本专业的学生在全学程修完本方案所有课程,方能准许毕业并获得规定的毕业证书。
(一)学分规定
总学分不低于158学分(其中选修课学分不低于6学分),必须修完所有职业能力课程。
(二)证书规定
1.毕业证书: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大专)。
2.基本技能证书:山东省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证书,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
3.职业资格证书:资料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
十二、其他说明
1.根据各类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遵照教学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将各门课程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执行中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安排专项实践环节。
11
2. 为适应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和院本课程开发应用,经教务处批准后,指导性教学安排作为教学实施方案可适当微调。
3.课程安排以及考核形式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实效。 4.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可根据大赛成绩及学院相关规定折合为相应学分。 5.其他未尽事宜,遵照学院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专业教研室主任(签字):
二级院系负责人(签字):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