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语文 专题17《狱中杂记》(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狱中杂记》
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窦(dòu)穴 遐迩(ěr) 老胥(xū) B.户牖(yǒu) 违(wéi)背 矜(qín)疑 C.骈(pián)文 俾(bǐ)使 大辟(pì) D.罹(lí)难 绞缢(yì) 日晷(guǐ) 【答案】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这)疾易传染 与饮食之气相薄(迫) B.俾(使)困苦不可忍 而轻者、无罪者罹(遭受)其毒 C.行刑者先俟(等候)于门外 富者就(于是,就)其戚属
D.贫亦罄(尽)衣装 有郭四者,凡(总共)四杀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就:靠近,找。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馀
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B.①主缚者亦然
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C.①牖其前以通明 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D.①余叩所以
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连词表转折;B 代词这样;C 前者连词表目的,后者介词,因为;D表原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天时顺正 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C.吾辈无生理矣 D.唯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馀 【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加线词语发生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贫者则面语之 C.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D.夜缒而出,见秦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 名词动用,其余都是名词作状语。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言同,(余)于是乎书 B.(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C.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 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省略的是主审官。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竞成痼疾。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者就其戚属 就:靠近,与……联系 .B.贫亦罄衣装 罄:尽,卖光 .C.期有得耳 期:想,希望 .D.或叩之曰 或:或者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行刑者先俟于门外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B.然犹质其首 吾见其难为 ..C.病数月乃瘳 过夕乃可饮 ..D.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 秦以攻取之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介词在/介词,比;B 代词他的/代词他;C 副词才;D 连词,承接/介词,凭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通过作者的见闻,运用具体事实和典型事例,深入地揭发了封建官吏狱卒狼狈为奸榨取钱财、
玩弄法令的情景,使读者认清了封建监狱残酷黑暗的本质。
B.本段写胥吏对待囚徒的宽严,以钱的多寡为据,除了作一般性的叙述外,还录下了与老胥的对话,
举出“同逮以木讯者三人”的事例加以证明。
C.“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一语,直接表明作者对绞尽脑汁进行敲诈勒索的皂隶的深恶痛绝。 D.文章表现吏之毒与民之苦,吏毒则民苦,而造成二者矛盾的根源是一个“利”字,这既是明代监狱
黑暗的根源,又是封建王朝黑暗的根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应为清代。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 (2)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答案】(1)这是为了立下规矩来警告其余的犯人,而且也用来惩戒后来的人。 (2)孟子说:“选择职业不可不慎重。”(这句话)真对啊!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美文欣赏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方苞幼年时聪颖过人,四五岁能对对子、诵章句,七岁读《史记》,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皆能背诵。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时值乡村五月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头一个拔秧的农夫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念道:“稻草扎秧父抱子。”
方苞听了,伫足田头。农夫见是一小孩站在这里,口里又念了刚才的一句,笑着问方苞:“你能对出下联吗?”方苞认真寻思,自言自语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举目前望,见不远处的竹林里,几个妇女正把竹笋投入竹篮里,他眉毛一扬,自信地点点头,高声对道:“竹篮装笋母搂儿。”农夫惊喜不已,夸方苞真是个“神童”。
康熙微服私访,在骆马湖镇上的茶馆里结识了欧阳宏,引入驿馆里吃酒倾谈。聊至“东宫洗马”的笑话,聪明过人的欧阳宏马上就敏锐地觉察到面前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当今皇上。康熙见其神色,大惊,想到“这个面目丑陋的老人天分极高,怕再顺着这个“洗马”的题目说下去,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康熙连忙把张廷玉叫来,把话岔开了。康熙和张廷玉通过聊天方式,考察这个欧阳宏的学问,发现其“学问渊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么事都有独到的甚至是惊人的见解。”康熙心中暗赞:“好一个鸿学大儒啊,比起高士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可惜年龄大了点儿,不然的话,朕倒要启用他了。”
后来还是启用了。康熙发现,这个欧阳宏原来就是方苞。方因戴名世的《南山集》获罪,废为平民,流落民间。康熙发现后,不拘一格,将其以布衣身份录入上书房。能在上书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数,人以宰相身份待之。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