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通病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通病

作者:李西夫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2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地下建筑也不断增加,而地下室的渗漏水现象也比较普遍,已严重地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地下室的使用和安全。本文介绍了地下室渗漏、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地下室渗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质量通病 前 ;言

从九十年代以来,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统计,约有80%工程防水结果是成功的,没有出现地下室防水失败,但却有约20%工程的地下室局部出现漏水,给使用和堵漏带来困难 一、地下室出现渗水的状况 1.渗水部位

漏水部位有约70%产生在底板部分,或底板最深的坑,而多数又发生在底板或坑的交角(在室内看为阴交角)少数在地下室外墙壁的中下部。 2.渗水形式

漏水形式主要表现以下几种状况:

2.1涌水:当地下水压力很大时,漏水水流较大,有时堵不住如涌泉那样不断上涌。 2.2潜流:地下室漏水会沿着建筑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中,流出如同一条潜流。

2.3渗漏:地下室漏水是在结构混凝土的某一表面多处渗透出来。渗漏的程度不同,大者用干布擦后,接着就能看到多个的小水珠外冒;小者只见湿永远不干,半天或数小时后也会越湿越大。

2.4波动渗漏:受地下室压力的波动影响,有时会渗漏有时漏渗却消失。 3.渗水的主要表现

地下室的施工缝、后浇带、止水带处引起的构造性漏水。

3.1地下混凝土裂缝渗水,混凝土墙的裂缝一般为垂直裂缝,位置在变截面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2混凝土质量缺陷渗水,如墙面蜂窝、马面、孔洞等。 3.3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处渗水。

3.4沿穿墙管处渗水(包括预埋套管及穿墙螺栓),水从穿墙套管下部渗出或管四周渗出。

二、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混凝土养护不当造成裂缝

常见混凝土裂缝中,大部分是由于混凝土失水引起的干缩裂缝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冷缩裂缝。还有荷载等外部因素造成的裂缝。由此可见,混凝土的养护很关键。 2.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造成裂缝

2.1混凝土材料质量对裂缝控制有直接影响。如当砂石含泥量超过了相关标准时,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强度,同时促使产生网状裂缝。施工时要适当使用外加剂,如减水剂等; 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要准确计算计量,严格控制好配合比。 2.2振捣原因造成的裂缝。由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从而导致麻面、蜂窝等,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 3.地下室防水施工不当造成的原因

为了保险起见,在结构自防水的前提下,往往又设计外墙防水。但若基层处理不当或防水施工不当会留下渗漏的隐患。 4.地下室侧壁支模不当造成的原因

用穿墙拉杆和预埋件套管,没有按规范要求采用止水环或止水环未满焊,使止水环未达到止水要求;有的穿墙套管直径过大,造成管下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有的穿墙螺杆表面锈蚀,久而久之。在该处形成渗水通道。这些都使相应部位成为抗渗薄弱部位。 5.水泥及外加剂使用不当

混凝土水灰比较大,而在水泥及外加剂上选择不合理,致使混凝土水化热大,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直接影响结构抗渗性能。 6.混凝土本身性能不良产生裂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它本身是一种非均质多相复合材料,由固、液、气三相组成,其中有多大小不一、彼此联通的孔隙组成。这是混凝土本身的弊端。 7.变形缝、施工缝设置不当 7.1根据设计要求应设变形缝。

①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②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③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④后浇带,一般要经过至少28天才能施工。 ⑤沉降缝,要在主楼封顶后才能施工。

7.2施工缝、变形缝二次浇筑时,缝侧混凝土面没有经过凿毛处理,或凿毛处理不规范,缝内垃圾清理不彻底,使二次浇注的混凝土,无法与前次浇筑的混凝土紧密结合,降低了其抗渗性;后浇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水泥收缩比大,振捣不密实;浇筑后未能及时养护,引起收缩裂缝;后浇带的混凝土环境气温高于主体结构浇筑的温度,气温下降后收缩裂缝。 7.3施工缝留设不当造成隐患。根据惯例施工底板时,外墙板施工高度为300mm-500mm,再加设一道止水带,由于底板混凝土施工多采用商品混凝土,塌落度较大,外墙板混凝土如一次振捣密实度较差,二次振捣则会给施工管理带来困难,所以这一水平施工缝处理不当往往成为渗水的隐患。再者,墙板施工缝处30cm凸墙与底板一起在养护期完成了大部分干缩与冷缩,使新浇筑的墙板与施工缝结合后收缩受到下部约束,在30cm凸缝以上易产生外墙裂缝。

7.4埋入式止水带没有铺好,固定不牢;浇筑混凝土应从一面浇筑,将止水带挤回另一面;或止水带接头不牢而脱落;或止水带本身不能满足要求,当结构变形则拉裂止水带;这些都会导致渗水现象的发生。 三、预防措施

1.改善混凝土本身性能,提高密实性,减少孔隙产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1现在多采用商品混凝土,订货时要说明用途,尽量选用地热水泥,或降低水泥用量,或在混凝土内掺粉煤灰。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并控制骨料中的含泥量小于2%,降低水灰比。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1.2在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减水剂,改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 2.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2.1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2.2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墙体,必要时采取降温措施。 2.3减缓浇筑速度进行散热。 3.处理好施工缝

3.1在适当位置留置施工缝,并选择好合适的形式,如凸缝、高低峰和平缝。

3.2拆模后即用钢丝刷将接缝处刷毛,清除浮浆、杂物,扫刷干净,用水冲洗湿润。混凝土浇筑前,在接缝上铺设1:2.5水泥砂浆30mm左右。砂浆的水泥品种、标号要与防水混凝土的相同。浇注混凝土时,振捣密实。

3.3平缝上设置止水带或止水条。要保证止水带或止水条在新旧交替的混凝土面中的埋入深度及本身连续性,采用钢板金属止水带时,必须进行双面搭接满焊。 4.加强后浇缝的处理

4.1后浇缝留设位置及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需按设计规定留成垂直缝和阶梯缝。 4.2后浇缝混凝土应优先选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即微膨胀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高一个等级。浇筑前要先将接缝两侧混凝土面刷干净,保持湿润,排干积水。 4.3后浇缝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按照设计规定。

4.4后浇缝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宜选择低于主体施工时的温度,或在气温较低季节施工。 5.固定模板用的穿墙螺杆及预埋套管的处理

5.1加焊100mm×100mm以上的止水环,要求双面满焊,当混凝土墙厚度大于500mm时,可焊两道止水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2预埋管的直径较大时,在管底开设浇筑振捣排气孔,可插入孔中振捣,迫使空气和水排出,达到底层混凝土密实。 参考文献:

[1]张海峰.浅析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今日科苑, 2008,(04) [2]曾力军.浅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预防和处理[J].江西建材,2007,(03) [3]钟振武.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J].山西建筑,2003,(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