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专业:2010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号:020242010038 姓名:王家海

海洋污染问题

海洋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

湾,从而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我国的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镉、铅的浓度总体上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的超标区;石油和COD在各海域中有超标现象。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渤海,由于污染已造成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有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海洋赤潮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向海洋中排放了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导致海水中的 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由于藻类的急遽繁殖会消耗大量氧气,因而会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进而破坏正常的海洋生态系统。2000年我国海域共记录到赤潮28起,比1999年增加了13起,累计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东海发现11起,累计面积达7800多平方公里;渤海发现7起,累计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黄海发现4起,累计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南海发现6起,但累计面积不到50平方公里。赤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有浙江、辽宁、广东、河北、福建近岸、近海海域。浙江中部近海、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珠江口、厦门近岸、黄海北部近岸等是

赤潮多发区。再比如,今年康菲渤海漏油事件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人类的活动又一次对大自然产生了破坏同时也对人类自己产生了伤害。同时,海洋污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治理海洋污染的措施主要有:首先,要处理好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加强工农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其次,对海洋环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大执法力度,从严处理污染海洋环境的行为,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组织,还有,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必须保护好海洋环境,治理好海洋污染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海洋保护的关系,还海洋一个干净的未来,同时也是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使人类能够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