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动车组车体和动车组[发明专利]

来源:华佗小知识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6004909 A(43)申请公布日 2016.10.12

(21)申请号 201610594236.1(22)申请日 2016.07.26

(71)申请人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地址 063035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厂前路3

号(72)发明人 范乐天 付一娜 陈永盛 张庆刚 

王彬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刘丹 黄健(51)Int.Cl.

B61D 39/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54)发明名称

动车组车体和动车组(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和动车组。本发明的动车组车体,包括车底、侧墙、端墙和车顶,所述侧墙的底部与所述车底连接,所述侧墙的端部与所述端墙连接,所述车顶包括活动顶架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活动顶架开启和关闭,所述活动顶架在关闭状态下使所述车底、侧墙、端墙和车顶共同围设成腔室,所述活动顶架在开启状态下暴露所述腔室。本发明的动车组车体不仅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此外还便于大型内装设备模块化安装。

CN 106004909 ACN 106004909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侧墙、端墙和车顶,所述侧墙的底部与所述车底连接,所述侧墙的端部与所述端墙连接,所述车顶包括活动顶架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活动顶架开启和关闭,所述活动顶架在关闭状态下使所述车底、侧墙、端墙和车顶共同围设成腔室,所述活动顶架在开启状态下暴露所述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还包括固定顶架,所述固定顶架与所述侧墙和/或端墙的顶部连接,在所述活动顶架关闭状态下,所述车底、侧墙、端墙、活动顶架和固定顶架共同围设成所述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包括两个沿动车组车体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活动顶架,每一所述活动顶架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滑动部、滑轨和升降部,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侧墙或端墙上,所述升降部的上端与所述活动顶架连接,所述升降部的下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升降部作升降运动并且能够驱动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轨上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通过所述升降部带动所述活动顶架沿动车组车体的外部轮廓向外开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升降部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活动顶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滚轮和连接架,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升降部的下端,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滚轮和所述滑动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顶架的端部设有密封条。

9.一种动车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动车组车体。

2

CN 106004909 A

说 明 书动车组车体和动车组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列车车体,具体涉及一种动车组车体和动车组。背景技术

[0002]结合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动车组车体通常包括车底1、侧墙2、端墙(未显示)和车顶8,其中侧墙2的顶部与车顶8连接,侧墙2的底部与车底1连接,侧墙2的两端分别与端墙连接,从而使车底1、侧墙2、端墙和车顶8共同围设成腔室。

[0003]上述动车组车体的车顶8与侧墙的连接方式主要为焊接,焊接位置9如图2所示。然

焊接操作难度而,该设置方式的动车组车体存在以下缺陷:1)车顶8与侧墙的焊接周期长,

大,在焊接过程中受环境湿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焊接缺陷,并且焊缝的返修对车

2)一旦车顶8与侧墙焊接,车顶8将无法拆卸,对于大型的内装体的生产周期具有一定影响;

设备,只能从车体外部拆分再放入车体内组装,操作繁琐,安装效率低。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和动车组,其不仅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此外还便于大型内装设备模块化安装以及大型货物的放置。[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包括车底、侧墙、端墙和车顶,[0006]所述侧墙的底部与所述车底连接,所述侧墙的端部与所述端墙连接,[0007]所述车顶包括活动顶架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活动顶架开启和关闭,所述活动顶架在关闭状态下使所述车底、侧墙、端墙和车顶共同围设成腔室,所述活动顶架在开启状态下暴露所述腔室。[0008]进一步地,所述车顶还包括固定顶架,所述固定顶架与所述侧墙和/或端墙的顶部连接,在所述活动顶架关闭状态下,所述车底、侧墙、端墙、活动顶架和固定顶架共同围设成所述腔室。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车顶包括两个沿动车组车体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活动顶架,每一所述活动顶架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驱动装置。[00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滑动部、滑轨和升降部,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侧墙或端墙上,所述升降部的上端与所述活动顶架连接,所述升降部的下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升降部作升降运动并且能够驱动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轨上滑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部通过所述升降部带动所述活动顶架沿动车组车体的外部轮廓向外开启。

[00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升降部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活动顶架连接。[00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滚轮和连接架,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升降部的下端,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滚轮和所述滑动部。

3

CN 106004909 A[0014]

说 明 书

2/3页

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动顶架的端部设有密封条。

[00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车组,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动车组车体。[0016]本发明的动车组车体在车顶上设置活动顶架,并且通过设置驱动装置驱动活动顶架开启和关闭,在活动顶架开启时可在车顶上形成开口,从而便于内装设备整体模块化安装,有利于节约车内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的动车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9]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车组车体在活动顶架上升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车组车体在活动顶架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车组车体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2]附图标记说明:[0023]1:车底;2:侧墙;3:车顶;4:活动顶架;5:驱动装置;51:滑动部;52:滑轨;53:升降部;54:连接板;55:滚轮;56:连接架;6:固定顶架;7:密封条;8:车顶;9:焊接位置。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25]结合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动车组车体,包括车底1、侧墙2、端墙和车顶3,侧墙2的底部与车底1连接,侧墙2的端部与端墙连接,车顶3包括活动顶架4和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能够驱动活动顶架4开启和关闭,活动顶架4在关闭状态下使车底1、侧墙2、端墙和车顶3共同围设成腔室,活动顶架4在开启状态下暴露腔室。

[0026]本发明的动车组车体在车顶3上设置活动顶架4,并且通过设置驱动装置5驱动活

活动顶架4在开启状态下暴露腔室,从而在车顶3上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动顶架4开启和关闭,

的开口,该开口便于内装设备整体模块化安装,从而无需在车体外部拆分再放入车体内组装,有利于节约车内操作时间。[0027]在本发明中,车底1、侧墙2、端墙均为本领域的常规结构,车顶3设置为可向外开启形式;具体地,通过驱动装置5驱动活动顶架4开启从而实现车顶3的向外开启。本发明对活动顶架4的设置方式不作严格限制,只要活动顶架4在开启状态下能够使内装设备或其它大型货物整体进入腔室即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置,例如可以将车顶3设置为整体开启形式,此时活动顶架4构成车顶3的顶架;又如,还可以将车顶3设置为部分开启形式,此时活动顶架4构成车顶3的部分顶架。[0028]在一实施方式中,车顶3还可以包括固定顶架6,可以理解的是,此时车顶3为部分开启形式,其中固定顶架6与活动顶架4共同构成车顶3的顶架,并且车顶3在活动顶架4处实现开启。固定顶架6可视实际情况而与侧墙2和/或端墙的顶部连接,在活动顶架4关闭状态下,车底1、侧墙2、端墙、活动顶架4和固定顶架6共同围设成腔室。在该设置方式中,对活动

4

CN 106004909 A

说 明 书

3/3页

顶架4的设置位置不作严格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车顶3的任意位置。[0029]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车顶3可以包括两个沿动车组车体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活动顶架4,每一活动顶架4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装置,各驱动装置驱动相应的活动顶架4开启和关闭;此时,两个对称设置的活动顶架4能够沿车体纵向中心线对称开启。该设置方式既可用于整体开启形式,也可用于部分开启形式。[0030]在本发明中,驱动装置5用于驱动活动顶架4开启和关闭,对其结构不作严格限制;此外,驱动装置5的设置位置只要不影响内装设备或其它大型货物的整体放置即可,对其设置位置并无严格限制,例如可以设置在活动顶架4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每一活动顶架4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驱动装置5,从而有利于活动顶架4的平稳开启和关闭。[0031]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部(未图示)、滑动部51、滑轨52和升降部53,滑轨52可以固定在侧墙2或端墙上,升降部53的上端与活动顶架4连接,升降部53的下端与滑动部51连接,驱动部能够驱动升降部53作升降运动并且能够驱动滑动部51在滑轨52上滑动。

[0032]如图3和图4所示,在开启活动顶架4时,首先通过驱动部驱动升降部53上升,以便活动顶架4能够向外开启,随后通过驱动部驱动滑动部51在滑轨52上向外滑动,从而实现活动顶架4的向外开启,活动顶架4开启后能够在车顶3上形成开口,以便可以通过该开口向腔室内放置内装设备或其它大型货物;在内装设备或其它大型货物放置完成后,先通过驱动部驱动升降部53下降,随后通过驱动部驱动滑动部51在滑轨52上向内滑动,从而实现活动顶架4的关闭,以便动车组正常运行。

[0033]本发明对活动顶架4的开启轨迹不作严格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开启从而在车顶3上形成开口即可,活动顶架4可依据滑轨52的轨迹从而实现向外开启。在一实施方式中,滑轨52的轨迹可设置为与动车组车体的外部轮廓相同或相似,从而滑动部51可通过升降部53带动活动顶架4沿动车组车体的外部轮廓向外开启。[0034]进一步地,驱动装置5还可以包括连接板54,升降部53的上端可通过连接板54与活动顶架4连接。此外,驱动装置5还可以包括滚轮55和连接架56,滚轮55设置在升降部53的下端,连接架56用于支撑滚轮55旋转,并且连接滚轮55和滑动部51。特别是,为了达到密封效果,还可以在活动顶架4的端部设置密封条7。[0035]本发明的动车组,包括上述任一的动车组车体。该动车组通过设置上述动车组车体,可解决高速动车组、地铁、城轨等各种车体安装大型内装设备操作繁杂、生产周期长、人工成本高等问题,其通过设置简单易行的可开启式车顶结构,从而实现内装设备整体模块化安装,节约了车内操作时间,不仅操作简单,并且成本低。[00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5

CN 106004909 A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图2

6

CN 106004909 A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3

7

CN 106004909 A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4

图5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