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优秀工作者演讲稿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科技文化节”已然落幕,不论是21世纪以来我国取得的非凡科技成就,还是贴近生活的科学实验,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然而最为可贵之事,莫过于各位心怀科学技术兴中华之志,揣尖端人才之梦,新时代青年当如此!

  我看见,众青年亲身投入科学活动,参与科学研究,缜密思考,严谨推理,尖端人才出少年!

  那沉浸于化学实验室大胆时间猜想的众多背影,是创新的标志;那致力于机器人比赛精密设计的身影,是严谨的代名词;那不放过1%误差的少年,是缜密的代表。同学们,你们可知,刘明侦23岁时便于《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不是毕业后更是选择回国突破中国太阳能电池瓶颈;申怡飞19岁时获论文大奖,如今三年过去,他已牵头中国5G技术发展,以创“中国芯”为己任。“英雄出少年”,新时代青年应当走在时代前列,在众多科技领域崭露头角,为科技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我看见,中华民族借科学技术之风,逐步兴盛,科技力量迈进世界科技前沿。

  陈独秀曾言:“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君可见,自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每次科技革命都大幅改变了世界格局,一个国家科技的腾飞,更是直接决定它的经济实力,从而决定了其政治地位。近年来,中美贸易竞争便是一场科技上的竞赛,掌握核心技术者胜。因此我吾辈青年,诚应为国效力,令我国科技实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看见,众青年遇困阻而仍奋力前行。科技探索之路并非坦途,需各位砥砺前行。

  遥想当年,新中国初立,国防力量薄弱,一众老一辈科学家携冲天锐气入戈壁滩,踏罗布泊,历三十五次核试验,为中国核武器和技术事业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才华;今日新冠病毒肆虐,国内外已有诸多病人因此丧命,疫苗研发更适应病毒特性而受到阻碍,然而医护人员、病毒专家仍坚持开发疫苗,是一份责任,支持着他们一如既往的前行。科学的探索,靠的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数百年上千年的积累,几十代人的不断完善,方才建成如今雄伟恢宏的科学大厦。我们作为新时代高中生,又怎能因为学业上或科研项目上的些许小困难就因此放弃呢?为了准确实验结果甘愿等待,为了机械装置不出差错甘愿苦思冥想,这才是新时代高中生在科研道路上应该有的模样。

  同学们,科学技术兴中华,尖端人才出少年,希望在座各位皆可铭记“科技文化节”所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兴我中华!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