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检讨书2000字左右

来源:华佗小知识

  信息技术教育,首先我们应着眼于教育,其次才是信息技术。不管任何一个学科,教育是根本目的。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这是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教师要充分注意的问题。要在观念上认清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区别,彻底摆脱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计算机技能训练的旧识,使信息技术教育成为高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这才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

  信息技术课进行得怎样了?新的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和方法是否已经渗透到了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

  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信息技术课实际不受重视。

  一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某网站的信息技术教育论坛发表了一个“信息技术的悲哀”的帖子,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共鸣。他们普遍认为,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很多学校不被重视。甚至有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希望高中考电脑,初中考电脑,小学也考。虽然我们会有压力,但那也是对我们的重视”。我相信这些话都是教师们感情的自然流露,不管是抱怨,还是沮丧,他们希望在教育中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并通过它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但高考能解决问题吗?从现在正在各大信息技术教育论坛上热烈讨论的“我拿什么拯救你,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似乎读出了信息技术教师们的无奈和矛盾心理。

  从教师到学生,新课改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虽然新课标已经颁布几年了,但教师和学生们对新课标的接受过程却并非想像中的那么顺利。一方面,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接受还需时间。新课标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确定为课程目标,改变了原有的“技术本位”的观念,使信息技术教学理念由原来的混乱走向有序,从随意走向规范。虽然多数教师认可新课标的思想性和前瞻性,对新课改的积极性也很高,但由于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师们以往的教学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师们接受起来遇到很多困难。随着教师们根据新课标所进行的研究增多,他们关注的层面多元化了后,反而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组织不起正常的课堂教学来。他们期望多一些可供参考的优秀教案。由此可见,对于信息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贯彻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对新课标也存在困惑。学生是新课改的受众,下面让我们来听一下学生们的声音:“上了近两个月的课,感觉上课所学内容大部分在初中和小学都学过,所以大部分课都觉得很无聊,自己做自己的。有几节课讲了编程,个人很感兴趣,第一次感到在信息技术课学到东西了,而且是很实用的东西。希望老师以后多上编程的课,或其他多媒体制作的内容。”不少学生反映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是“换汤不换药”,还没有改变实质,枯燥、无聊而且过于公式化,学习的不是一些已经学过的知识,就是已经被淘汰了的知识,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从小学到高中,课程教学缺乏衔接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的目标和任务,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家尚未出台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这给教材的衔接和整个学科发展的系统性、连贯性造成了困难,缺乏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支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孤掌难鸣。

  缺乏根据标准进行的课程建设,使得各个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以及教材的使用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出现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加大了高中实行新课程标准的难度。如何做好课程的衔接工作,使学生能够适应高中课程标准的起点要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材建设应更贴近实际,到底什么样的教材能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满意,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的确,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年轻和稚嫩,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同时,它也是一门快速成长的学科,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过程,用矛盾发展的观点来审视信息技术教育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从教师的主观需求来看,他们是希望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体现在生存需要、终身学习需要和自身专业发展需要三个方面。在我们深入一线教师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声音是“一朝学习,终身受用”的观念已不能反映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也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有近一半的在职教师认为至少5年一次的培训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愿意接受这样的培训,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和工作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具备新的知识,具备适应新需要的技能,而且要终身进行新观念和新方法的学习,用信息技术改造、创新我们的教学。我们只有具备了信息技术的相关意识与技能,才能真正享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好处和乐趣。

  从客观效果来说,信息技术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初期的几年,信息技术培训集中解决了当时教师面临的技术使用问题,其收效是显著的。另外,培训使学科教师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知识,一定程度上既缓解了原来由各校计算机教师承担的培训任务,也使计算机教师有机会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促进自身的发展。

  应试的心态,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的教师培训却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刚开始时,由于授课教师和学员都不知道将来会考什么内容,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讲得很细致、系统,学员学得也很认真,得到的培训效果也很理想,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经过几番考试后,题库的“底”已被摸透了,于是培训就开始走捷径了。教师讲课时,不再是系统地讲课,而只是针对题库进行目标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培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题库战术”也的确让培训变了味儿。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最根本的应该是人的发展,包括人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指导思想就应从人的发展这一教育目标而来。开展的信息教育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未来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信息技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与内容。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我们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广泛而有效的汲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