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骨干教师培训专家讲话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你们进入轻院,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大家的社会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此时此刻,相信每个人都会思考一些关于“如何做好大学教师”的问题。所以接下来,我想围绕这一话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概括起来,我觉得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应秉承16个字:教学为本、全面育人、上善立身、诚信建树。
一是“教学为本”。“教学为本”体现了高校教师政治信仰和职业信仰。当代高校教师要忠诚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把教育作为最崇高和最伟大的事业来做,把教学作为本质的理想。我们今天的大学教师承担着比中小学教师更大的社会责任,不仅承担着教学的任务,还要履行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但人才培养始终是高校最基本的任务,相应地,教学是每位教师最基本的职责,也是履行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前提。1931年12月,梅贻琦在就职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因此,我们青年教师不仅要以教学为本,还要将教学作为最高追求,提倡“教”无止境,不断学习,做到学为人师。
很多人、很多教师开始工作时,应当说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是五年十年以后业务上就拉开了距离。原因在于,人永远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未完成”物。就人的一生而言,无论你现在是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还是博士毕业,都只能是“半成品”。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能力和不断学习已成为生存的基本技能和需要——终身学习的理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青年教师要想健康成长,必须首先成为终身学习理念的笃信者、实践者,切不可在现有的硕士生水平或博士生水平阶段把学习的脚步停滞下来。
首先要学习专业知识。没有丰富的知识,难为人师。要通过学习,形成敦厚的学养。我们学校是以工为主的院校,青年教师在继续学习时更应当注重立体、交叉、综合的知识体系构建。一是必须注重理念性知识的学习,要学会用科学的理念引领行动;二是必须注重对有利于养成智慧品质的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三是必须注重掌握技能性知识,比如语言、计算机、络技术知识;四是必须注重与本专业相关和延伸性知识的学习。
其次要学习教育艺术。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劳动具有双专业性特点:教师既是学科知识的,又是学科教育的。有人认为只要有学问,就能教好书,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点。拥有一定专业知识,这只是教好书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一名优秀教师既要懂得学科基本知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前沿,又要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还要掌握教育技巧,让学生科学、生动地掌握并运用科学知识。为师之道,人穷其一生也未必能探其全貌,青年教师更是有许多师道可学。二是“全面育人”。育人,不仅仅是知识的育人,更是全面的育人,即科学、合理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应当把教育看成高尚的、伟大的事业,把教育当做毕生的追求;应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解惑”,更要授以其“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