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端午节日记范文4篇(端午节日记该怎么写),以供参阅。
端午节日记范文1
我的'家乡在太谷,家乡的端午节从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就拉开序幕了。
四月二十八日,是太谷城的庙会,又叫“粽叶会”。这次庙会的主打商品就是粽叶、枣、糯米这些包粽子的材料。庙会上大车小辆拉的全是粽叶,所以这天街上飘的全是粽叶味。
端午节前夕,太奶奶、太姥姥这些老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小孩子们做香囊。用各色的布料做成“心形”、“三角形”、“元宝形”的样子,里面装上五谷杂粮、艾草、中草药材等,然后用五色线给孩子们拴在手上,挂在衣服上。妈妈说,那可以避瘟疫,所以,端午节前后孩子们身上也散发着一种淡淡的艾草味。
端午节前夕,街上会出现许多小地摊,主要卖各种剪纸,有“剪刀”、有“叼着小虫的鸡”、有“牛” ……红红的剪纸衬上黄黄的底子,显得格外抢眼。说是贴在门口可以消灾避祸。
端午节前夕,街上也会出现卖艾草的小商贩。但更多的是亲朋好友在农村或其他地方采上的相互送。他们把艾草插在大门口、放在电梯里、挂在楼梯扶手上、立在房门后、站在房门上。据电脑博士说这些艾草也能避邪。所以,一进门就能闻见一股艾草味,真爽。
端午节正日,每家都会吃一顿丰盛的午饭,饭菜各不相同,但都少不了一种主食,那就是——粽子。每年端午节,姥姥都会做好多的粽子吃,吃不完的还会送给亲朋好友。有的小朋友还会带几个粽子到学校和老师同学共享,所以端午节前后连教室里也弥漫着一股粽子的香味。
家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龙舟赛,不喝雄黄酒。但多少年传承下来的各种风俗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进了人们的情谊。所以,这些宝贵民俗文化是值得我们好好珍惜的!
端午节日记范文2
星期四是端午节,我妈妈早早的起来了。她把红枣和大米泡在了水里,然后又拿来了竹叶。这时我醒了,我看见妈妈在包粽子,就对妈妈说:“妈妈,我可以和您一起包粽子吗?”妈妈说:“可以,不过你得把手洗干净。”听了妈妈的话,我就去洗手了。洗完手,我就开始学包粽子。我学着妈妈把竹叶卷成了一个圆锥形,先把一颗红枣放进去,然后再放点米,我让妈妈帮我包好,我再用五丝线把粽子捆好,这样连续做了很多,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在箅子上蒸,过了一段时间,香喷喷、热腾腾的粽子熟了。
我们开始吃粽子了,咬一口,可好吃了!
端午节日记范文3
五月五日是端午,各地有许多的习俗,让我来介绍一下端午的一些习俗吧!
赛龙舟是端午的主要习俗。相传古代楚国人因不舍得屈原投江而死,所以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他,用划龙舟来驱散江中的鱼,免得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端午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每到五月初,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的馅品种很多,有豆沙粽、鲜肉粽、火腿粽、蛋黄粽等。端午小孩佩香囊,传说可以避邪驱瘟。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丝布,清香四溢,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端午,人们将插悬艾叶、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端午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酒,杀菌防病。
现在我们更重视过端午了,节日气氛也越来越浓了,这些传统习俗我们应该保持下去。
端午节日记范文4
端午节快到了,我很高兴,因为我最喜欢吃粽子了。
我们家乡的粽子种类可多了,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鲜肉粽、蛋黄粽、豆沙粽、蜜枣粽、赤豆棕端午节那天,妈妈会找来一口大锅,舀一些水在锅里,然后放上蒸笼,把粽子放在蒸笼上蒸。二十分钟左右,带着竹叶香的粽子出锅了。热腾腾的粽子真惹人喜爱,我迫不及待地解开粽子的衣带,脱去粽子的外衣。白嫩嫩的粽子展现在眼前了,我靠近它,使劲闻啊,一个字——香!忍不住咬了一口,粘粘的,甜甜的,真好吃!
端午节临近,外婆还会在家门口插上艾草。听外婆说,艾草可以驱蚊呢!
家乡的端午节快点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