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一、基础知识概括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3、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p70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73--74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p101-----102(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原理内容】:( p71---72)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第二: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3)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4)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9、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主要是:
(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二、练习
(一)单项选择
1、江主席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
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
2、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君子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所体现的辩证法的正确思想是:
a.有修养的人在任何问题上都要追求思想上的一致性
b.由于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构成了事物的多样性
c.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统一是矛盾的根本属性
提示:“和”主要体现矛盾的统一,“不同”主要体现矛盾的对立
3、(文综全国卷i)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
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回答
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a.自相矛盾的关系 b.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诡辩的关系 d.辩证否定的关系
4、(06文综全国卷i)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包含 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06政治江苏)12.“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这体现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06政治广东卷)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上述材料表明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必然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7、(06广东)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表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地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回答
8、(06政治广东卷)22.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包括融通善变的广府文化、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广东客家文化。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通过岭南文化表现出来
b.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存在于岭南文化之中
c.岭南文化存在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之中
d.岭南文化可以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
(北京卷)北京市贯彻中央精神,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
9、北京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依靠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从而走在全国前列。这说明( )
a. 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c.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 外因通过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10、.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符合( )
a.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观点 b.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c.抓量的积累的观点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6、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队伍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但在局部地区也发生了一系列较严重的腐败事件,老百姓议论纷纷。对此正确的看法应该是:
a.腐败蔓延将导致亡党亡国,因此必须把整顿干部队伍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
b.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c.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要在意腐败现象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腐败现象只是党的干部队伍的支流,所以不必过于关注
(二)、不定项选择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词蕴含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矛盾的存在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12.“总的看,当前经济形势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因而,我们的一切工作仍然应该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上述材料体现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b.抓主要矛盾
c.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13.下列有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正确的是
a.矛盾的特殊性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相互联结
14.《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胜者,谓之神.”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
a.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c.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d.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
22.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有( )
a.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三)、简答题
2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24、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现摘录部分内容:
——五年来(注:党的xx大以来到党的xx大召开的五年),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
以上材料体现了辩证法哪些哲学道理?

答: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表现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也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所以前句观点是正确的,设想无矛盾的事物是不现实的。
⑵但是,矛盾并不是永远不能解决,只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就能使矛盾得到正确解决。如果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回避掩盖矛盾,搞一点论,矛盾就不能得到正确解决。
(1) 矛盾具有普遍性。报告既看到了五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体现了这一哲理。(3分)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为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3分)
(3)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和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为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体现了这一哲理。(3分)
(4) 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看……”这部分论述就反映了这一点。(3分)

(5)“政治上的先进与落后,主要应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反映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