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6精准扶贫工作简报

来源:华佗小知识

  7月6日,厦门市组织收看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视频会议。副市长国桂荣在厦门分会场参加会议,并部署我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来,我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明显,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创新推出了一批符合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特点的金融产品。会议强调,金融精准扶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是走活扶贫工作通盘棋的关键一招,全省的扶贫部门和金融机构工作者要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开动脑筋,勇于担当,推动我省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桂荣表示,按照国家标准,厦门没有贫困人口,但相对困难人群仍然是存在的,全市相关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视频会议的要求,分解并落实好省里下达的任务,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帮助困难人群早日脱贫。

  2016精准扶贫工作简报二

  如何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近日听到某县扶贫办的同志说了这样一句值得玩味的话:“扶贫工作,就像点穴治病。我们实施的‘点穴式’扶贫,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精准度,取得明显成效。”

  “点穴式”扶贫,形象生动,实质就是精准扶贫。

  点穴治病,识穴为先。识贫,就像识穴,须练就坚实的识功。只有把功夫用在深入调查、反复核对、查缺补漏、认真分析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才能一清二楚、了然于胸。在此过程中不能有一丝懈怠,来不得一点马虎,掺不得一点水分。不难想象,调查走马观花、分析大而化之、统计粗枝大叶,怎能精准识贫?

  点穴治病,“点功”为要。精准扶贫,讲究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必须“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是盲目施策,最忌“大水漫灌”、浅尝辄止。真正落实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做到分门别类、分层实施、分兵突围。单就“发展生产”而言,面广量大,方法众多,尤须练好点功。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效果如何、前景怎样,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稀里糊涂一锅粥,而需要科学评估、审慎决策,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紧抓好。

  点穴治病,合力为上。精准扶贫,需要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合力实现。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协同发力,落实到位、考核到位,而不能各唱各调、各管各段,更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点穴治病,祛病为本。点穴的根本在祛病,扶贫的目的在脱贫。精准扶贫重在解扶贫中的难题,破脱贫中的瓶颈。只有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提高实效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

  2016精准扶贫工作简报三

  记者从甘肃省财政、扶贫等部门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甘肃省已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超过409亿元,解决了80多万农户的金融需求。按照此前的计划,在2015年至2017年三年里,甘肃省将通过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为全省建档立卡的101万户、417万贫困群众提供总额400亿元的贷款支持。

  记者从甘肃省财政、扶贫等部门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甘肃省已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超过409亿元,解决了80多万农户的金融需求。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联合甘肃省财政、扶贫等部门推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为甘肃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做”了每户5万元以内、期限3年、免抵押担保、财政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

  按照此前的计划,在2015年至2017年三年里,甘肃省将通过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为全省建档立卡的101万户、417万贫困群众提供总额400亿元的贷款支持。“十二五”以来,甘肃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贴息贷款1200多亿元,惠及200多万农户。目前,甘肃省贫困地区贷款余额突破3600亿元,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金融已成为甘肃扶贫攻坚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