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校的散文一
校外的小路上,梧桐的叶子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校园的样貌也一点点改变着,但不变的是那些背着书包嬉戏打闹的孩子和那几个苍劲的大字“崇明县实验小学”。
曾经我也是那顽童中的一员,现在却只能挥手道一句:“再见了,母校。”
走进大门,一眼就会看见那尊半身雕像——王清治先生,我们学校的创始人。
他目光威严坚定,脑后还留着一条麻绳大的辫子。
但古板的着装也掩饰不住他教书育人的一腔热忱。
我看着他,想起四年前,自己和伙伴们曾一起认真地盯着这个雕像,时不时好奇地摸上一把,但不一会就被五大三粗的保安轰走时的情景。
现在想来,依然忍俊不禁。
走进教学大楼,走在光滑干净的地砖上,看着童趣可爱的壁画,听着整齐稚嫩的书声,我来到了三楼。
走到五二班教室前,小心地推开门,细细地,留恋地凝视着这早已熟捻的景象:地扫得纤尘不染,桌椅排的整整齐齐,三面墙壁上满满地贴着同学们的作品,黑板上堆满公式和单词。
几天前,我就和同学们坐在这里,呼吸着沉闷的空气,耳中灌满老师“声嘶力竭的”讲课声和电扇声。
每个人都昏昏欲睡,可仍然强撑着眼皮,努力不听漏一个字。
偶尔强打起精神和同学咬咬耳朵,在老师身后做个鬼脸,可却没有一个调皮鬼惹老师生气,因为同学们的心中都涌起一片留恋。
我一路下楼,来到操场。
踩在红绿分明的塑胶跑道上,望着那建在角落的花园,注视着那被两幢教学大楼和一堵墙环抱住的操场,看见一群孩子们正不亦乐乎地赛跑,如同矫健的黄羊,你争我赶地冲向终点。
欢笑声,欢呼声像一浪浪潮水般涌来,不绝于耳。
看着他们,温暖美好的记忆再次闪现在我的心头,让我如吮冷饮般清凉......
在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我参加了“阳光伙伴”,也就是脚绑脚一起跑,第一次训练,我因为经验不足,才跑了一小段便狠狠地摔了个狗啃泥,嘴巴摔破了皮,血就像开了闸般止也止不住。
同伴们连忙扶我去清洗,止血。
回来后,大家不停地安慰我,给我讲笑话,教我养伤......这温暖的友情让我咬着牙撑了下去。
啊,母校,让我再看看你,让我再在您的面前驻足一会儿!这个让我哭过笑过爱过恨过的地方。
在这里,您用五年的谆谆教诲培育了我,是我的第二个母亲。
现在,小雏鹰要远行了,即使眷恋,也只能用被泪水眏亮的笑脸向您依依惜别:“再见了,母校!”
关于母校的散文二
那年夏天
伴随着幽静的风
我走了
三年
你拥有我
我拥有你
我的母校
而我
从未留下什么
你带给我的
是无尽的欢乐
关于母校的散文三
回家半个月了,天空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外面湿漉漉的,今早,小平来电话,让我陪他到两所母校(小学)玩,我踌躇片刻后便答应了。
吃过早餐,穿了双水靴,撑着天堂伞跟小平结伴步行出发了。
我的两所母校都位于宜章莽山国家森林脚下,它们相隔不到两百米,分别叫罗轸学校(公办学校)和南冲垭学校(民办学校)。
在路途中与小平的商量下,决定先去我们待了最久的罗轸学校。
我们本想从谢家村(张际春故居)水泥路旁的一家经销点处,进学校的,没料,到达经销点旁时,发现这边的小校门已被拆除,用水泥和红砖封住。
我们沿着经销店旁边的围墙向前走,发现昔日学校那两米高的围墙,已被加高了一米五,仰着头才能看到里面的树木。
当走到廖家入口时,发现那里的小校门也被拆除,被砌成了围墙。
我们加快了脚步向大校门走去,见校门已不是我们读书时的大校门,此时的校门,建在了我们读书时的垃圾池里,比以前高大了许多。
我们推开新的校门,走了进去,里面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发现昔日校门左边的一间古老的庙宇,被拆了,在原地建起了一栋崭新的教学楼。
崭新的教学楼旁的食堂,也被拆了一半,剩下当年一个蒸饭的地方。
记得以前我也在里面蒸过饭,负责蒸饭的师傅是谢家村的,他姓唐,大家都叫他唐师傅。
每天下午,我们在家里用饭盒装着米,到学校的水龙头上淘好米,便把它从蒸饭的窗户里放进去。
翌日天刚麻麻亮,唐师傅便到蒸饭的屋子里进行蒸饭。
我们七点多在家里一起床,便装着家里的菜,背着书包来学校吃饭、上课。
再往前走,发现母校的操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操场的右上角设立了一些跷跷板、滑滑梯等小学生玩的东西。
记得我们在这儿读书时,什么都没有,尽是些黄泥巴的,天晴还好,下雨的话,一脚踩到操场里,看不到鞋子。
真羡慕现在的小学生,享受政府的帮助,有这么好的校园环境。
我们沿着右手边的一条小路,到一楼老师的办公室,一看里面的老师,竟然没有我们一个认识的。
我们问了一位年龄稍微高一点的老师,才知道以前教我们的年轻老师,大部分被调到满塘中心小学和天塘中学;一些教我们年龄大的老师都退休了,没见到他们,我们心中有些遗憾。
来到校长办公室旁边的教室,见许多学生在上课,发现教室里变化好大,昔日教室里的米黄色墙壁,现在变得洁白漂亮;每个窗户都安装上了玻璃。
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到冬天,教室里什么的寒冷,同学们纷纷从家里拿来薄膜与钉子,把窗户钉好。
有些薄膜的质量差,当凛冽的寒风呼呼吹来时,一下子就被吹烂了,无情的寒风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割在我们的脸上。
有时手指通红发紫,写几个字都非常地艰难。
现在他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真为他们高兴!
从罗轸学校出来,我们沿着一条羊肠小道向南冲垭学校进军,路旁满是野草和荆棘,给我们的感觉是很少人走过。
以前我们在这里读二年级时,路旁没有一点杂草,放学后,我们都是走这条路回家的。
还未到校门口,向她望去,校门口荆棘丛生,木板做的校门被风雨侵蚀得面目全非。
我们加快了脚步,走上前去,四周十分的凄凉。
我们推开那扇百孔千疮的校门,里面的梧桐树、夹竹桃树、香樟树早已枯死。
我们踩着一些破旧的木板,小心翼翼地到曾经走过的走廊边,见教室锁教室的锁早已生锈,几扇玻璃窗,在寒风中吹得左右晃动;透过窗户看,里面滴答着水,几张课桌的脚,被腐蚀掉,早已认不清那张是曾陪伴我走过一年的课桌。
看着看着,我的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转动,心如刀割。
啊!母校,我的母校!您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凄凉?您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凄凉?
我和小平怀着伤感,从校园里走出来,遇见一位长者,向他询问这学校的事,他告诉我们,这学校十年前就没办了。
我们听后,十分的伤心,想当年我们在这里就读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的好,这里的两个老师也十分的好。
想着想着,我的泪水簌簌而下,顿时沾满了衣襟。
重返母校,我本高兴而来,却扫兴而归,如有可能,身在异地他乡求学的我,再次重返南冲垭母校时,为你整理和修葺;为罗轸学校捐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来报答你们对我小学几年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