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屈子面孔

来源:华佗小知识
窗外,大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远处高楼上的霓虹明灭不定,近处隐隐约约有人们呼喊的声音。独坐书房,如同在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夜读着屈原。空无一人的街道,狂风露出了凄厉的面孔。在这万物皆空之中,想着:当年屈原被流放之时,他的面孔,也是否如同这风一样,凄厉中又藏着无限哀伤呢?

之后的面孔,充满着愤怒与坚毅。屈原也许没意识到,自己在楚国的鞠躬尽瘁,竟会引起别人的妒忌。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他这样疑问着。然而事实却不尽人意。张仪使楚,以重金收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陷害屈原。令屈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曾经赏识自己、认可自己才学的楚怀王,竟然会怀疑他,最终随着一声令下,曾经的三闾大夫,最终迎来的是流放的结局。面孔上的豪迈早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焦急与无尽的怒火。让他深感痛苦的,不只是被驱赶的躯体,还有那被放逐的忠心。

后来的面孔,充斥着失望与哀伤。他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遇见的渔父见而问之,他说:举世皆浊独清,众人皆醉独醒。那面孔恐怕也只能苦笑了吧。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即使自己被赶走,远离了朝廷,自己原本所坚持的信仰,安能随之而去?那最后的那句遂去,不复与言又是多么的悲哀,多么的无力。当他伫立在汨罗江前,望着龙门,感叹着这世事的无情,他叹息着:国无人莫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那张脸,既有不甘,又有怀抱着必死决心的释然。

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这狭小的书房中,读着屈原。读他面孔上那年少轻狂,读他面孔上那愤世嫉俗,读他面孔上那视死如归。这张标准的中国面孔上所呈现的,是民族血脉里流淌着的不屈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