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梁思成为了北京拆掉的老城墙哭泣,这个江西画家却和拆迁赛跑,用铅笔

来源:华佗小知识
画家, 况晗

我生活在胡同里,时间愈长对胡同的感情也与日俱增,胡同生活极为丰富多彩,而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浓得化不开的人情味。我常常拿着画板坐在某个角落里静思,寻找我的感觉,听着很深的胡同里传来“西红柿便宜,洋白菜一块三斤”或是“换啤酒、汽水、二锅头”的声音。我想写着有裱画字样的玻璃窗户里面,一定有位离休老人,在尽他的有生之年,把美好留给世人。

我想那小卖部旁足足打了半个多小时电话的小姑娘,一定是初涉爱河,在向他的心上人诉说着爱慕之情……常常渴了我就向胡同里的大娘讨碗水喝,大娘总是很热心,并向我讲述些胡同的演变或故事。饿了,我就去胡同里的小店里买碗馄饨,加上几个小笼包子,听着同吃的食客大着嗓门摆龙门阵……——况晗

●●●

你心目中的北京是什么样的?

是老舍先生笔下的京味儿小说?

还是郁达夫先生赞叹的美景?

抑或是三里屯的红男绿女?

而新华君认为北京最动人的是胡同,因为这是北京最有人情味的地方。北京城,三千年建城史,六百年建都史,上千万的人在其中,多少历史往事被风吹雨打去,多少王侯将相尘归尘土归土,唯有生活其中的普通人最有温度,而他们生活的胡同是最贴近底层生活的地方。

你试想这样一幅画面。宁静悠长的夏日,满墙的爬山虎和摇尾巴的小狗,骑车回家和在葡萄架下炒菜的妇女……

四九城内寸土寸金,几乎每个院落都有出租的房子。街坊们笑呵呵的嘘寒问暖,院门一关,墙上写着忠厚传家的对联,谁也看不透里面的悲欢离合。不经意间,狭小的院子又有了熟落的枣,砖地长着小片小片的青苔。

……

被这幅美丽画面打动的不止新华君一个,还有一位江西画家。

况晗是江西宜丰人,1989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莫名奇妙”被分到北京工作,刚到北京工作没多久的他,被单位分到了东城区北新胡同12号院的一间小屋。“9平方米的小屋一家三口住,24小时见不到阳光,只有一面朝北的小窗户。”况晗说,当时心里真不是滋味。可没想到,搬进去第一天,正要生火做饭,隔壁的胖大妈就过来嘘寒问暖,得知他是南方人,还教他如何用蜂窝煤、生炉子,又特意看看烟囱漏不漏气,“她说烟囱要是漏气了,孩子可怎么办。就这句话把我的心融化了,感觉这话是从我妈嘴里说出来的。”

况晗对胡同的感情,就这样从胖大妈絮叨的关心中开始生长。眼前的胡同,自然而然也成了他写生的对象,“我不喜欢闹的地方,胡同的静谧、温馨,能让我在繁华的北京城中静下来。”

一个铅笔盒,一块小画板,一辆自行车,逛胡同,画胡同。门楼、门墩、匾额、影壁、砖雕,还有胡同里嬉戏的孩子、骑车的大姐、闲坐的老人,都在他的笔尖下“定格”成生动的画面。时间一眨眼,就到了2002年。这一年,况晗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北京云峰画苑举办“留住胡同——个人宽线条铅笔画展”。

他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诸多名家在央美美术馆的捧场,而是云峰画苑里络绎不绝的胡同老居民。“11月28日,那天下着鹅毛大雪,走路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就是那样的天气,一个九十多岁的老爷子被孙子、重孙子扶着,一大家子来看展览。老爷子看着看着就流眼泪了,原来里面就有他住过的胡同……”况晗记得,展览现场带去了3盒名片,不到两个小时就被参观者拿完了。

画展结束后,每隔几天,就有人给他打电话,告诉他哪里的胡同有什么历史,哪个重要的胡同快被拆了。“每次赶到胡同里,这些最普通的居民,拉住我一聊就是三个小时、一个下午,累得我话都说不出来。随便一个人一开口,就是这条胡同民国谁住过,那个院子清朝谁建的。”况晗感叹说,“我喜欢胡同的安静,可从未细想过老百姓对胡同的感情这么深,胡同里的历史这么多。”

老北京人对胡同浓浓的感情,让况晗有了一种责任感,决定把画胡同当成倾注全身心的事业。他买来四大本厚厚的《北京地名志》,把里面详细标注每条胡同的地图复印下来,再按照复印的地图一条一条地寻觅、写生。每画一条,就用红笔标记一条。画得太多,硬硬的铅笔把他的右手中指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他还嫌画得慢,怕追不上城市日新月异的脚步,开始用相机拍摄,等有时间了再根据照片画图……

彼时的他,早已搬离了逼仄狭窄的胡同小屋,可对胡同的迷恋反而加深了许多。他就这样与推土机的赛跑,走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拍下了数万张照片,勾勒了无数素描稿,创作了数百幅胡同的铅笔画。他坦言有一次去张家界旅游,也曾试着写生,可怎么画都觉得不如画胡同踏实。

这几十年来,他就是靠着对老北京的情怀,坚持创作,用其独门技法描绘出老北京胡同的春夏秋冬,喧闹的市井,难忘的民俗,接地气,顺人脉,勾起了无数老北京人美好的回忆,慰抚着千千万万怀念胡同,思念故土的心灵,他的作品记下了时代的变迁,留住了皇城的魂魄,为现代与传统文化的连接与延续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人再多,多不过石头;石头再结实,抗不过西风渐紧雨水浇淋。自然侵蚀、兵火焚烧,加上社会发展必要的淘汰,一些不可复制的建筑从此被抹平。建国初梁思成先生据理力争,想要保住北京的老城墙,还曾为被拆掉的北京城墙哭泣,然而,北京的城墙还是不可避免的被拆掉了。

北京的胡同的未来在哪里呢?

古老的胡同是人间冷暖的载体,也是老北京历史最深厚的记忆,未来也许我们只能从况晗先生笔下的这些画稿里寻味。

而如今,他画笔下的胡同,将近半数已荡然无存或面目全非了。再过100年,希望人们可以走进修缮良好的胡同追思怀古,但那只是那只是假的古董,不再是我们的真胡同(林徽因先生在拆掉北京老城墙的时候,曾警告过,“你们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时,你们再盖的就是假古董!”,没有想到一语成谶)。

其他作品:

# 互 动 时 间 #

你认为胡同仍有存在的意义吗?

说说吧!

推 荐:《把日子过成诗:2018年日历》

2018年日历-《把日子过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