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年书单与读后感(上)

来源:华佗小知识

高能预警:本文多图,建议在电脑前,或屏幕大于5寸的带WIFI的手机前阅读

2014年过去了,段子也来效法名人,谈谈2014看了哪些书,从书中得到哪些启示。说来也怪,以前我看完书,是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的。倒不是因为懒,而是没这个意识。订阅了几个微信公众号后发现,好像厉害的人读完书都会写点什么。想来也是,读完写写读后感,起码有三点好处。

1、读完再写,加深印象。

2、对书中内容有相同爱好的人,看到书评,会有良好的推荐效果

3、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瞧~~~咱刚读了XXX书,乔布斯倾力推荐,英文原版,多有范儿~~~

回头看去,发现这一年还买过不少书。有的读完了,有的没完,林林总总加起来有20余本。

你们是不是已经在脑补,我下面会把这些书粗粗地分一下类,什么小说啦,历史啦,blabla~~~我才不会这样就便宜你们了呢?老子辛辛苦苦看了17本书,更加辛苦地写了这个段子,还分好类。然后,你们就在心中默念:“什么历史,国学,我统统不感兴趣,有没有小说呀?”于是,老子辛苦分好的类,被你们的手指无情划过,跌入手机屏幕上方无尽的虚空。

SO,下面的读后感没有分类,没有固定格式,有兴趣的就看完,有长篇文章阅读恐惧症的,可以退出了。没办法,就是这么任性。闲话就说这么多,正式进入主题,请1号男嘉宾入场。

1、《老子道德经注》

我买这本书的初衷很简单,她的封面实在是太好看了。(请忽略下图的渣画质)

《道德经》以前不叫这名字,叫《老子》,正文才5000字,大家耳熟能详的《九阴真经·上卷》开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就出自这里。这本书我只读了一遍,但收获很大,甚至可以说是刷新了我的三观。可虽然收获大,却大多是个人体验上得收获,很难讲出来,更难写下来。写出来的,你看了一定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反倒会抹杀这本书的价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论调——“儒家是积极入世的,道家是消极出世的”。看完道家的开山之书,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这是错误的。《老子》中很多语句中有“是以圣人”,blabla~~~,比如第三章中

不尚贤,使民不争;......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无為,则无不治。

这里“圣人”指的就是帝王将相,反正就是领导。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老子》是帝王学的必读书目。试问,一本5000字的书,共出现29处“圣人”——教人怎么当领导,被人一刀切地认为道家出世,岂不是很冤枉?另外,上文这种看似片面的论调,其实里面有一些门道,讲到另外一本书的时候再细说。

2、《汽车为什么会“跑”》

会看这本书,有点巧。原本是因为要去特斯拉应聘买来临时抱佛脚的,没想到面试挂了,书里的内容却解答了我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困惑。这本书讲得内容很浅,但是贵在多图。看完之后,对汽车的基本架构会有一定的了解——发动机、变速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等。其中,因为一个事故让我对发动机的启动流程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我和测量馆的小伙伴们去浦东外高桥干活。我们是开着猎豹去的,她长的有点像这样

擦,不好意思,记错了。上面的是捷豹,猎豹是这样的。

可能是整天驮着全站仪、水准尺到处搞测量,他也累了。那天我们从学校出发时,还是好好的。等车开到浦东,车子却发动不起来了。我们几个人当时就瞎了,干活的地方很偏僻,别说4S店,连个小卖部都没有。肿么办???

起初我们怀疑是蓄电池没电了,但是插上钥匙,车大灯能亮,还能吹空调。后来打了4S售后电话,他让我们驾驶员挂3档,踩离合;其他人在车后面推,等车子完全动起来,再慢慢松开离合,然后发动机就可以启动了。于是我和两个小师弟屁颠屁颠跑到车后面推,连试了2次。车子依旧发动不起来,都是轻微抖动了几下就停了。还好我们够机智,把3档调到1档,车子在被推着走了几步后猛烈地咳嗽了几声,稳稳地发动起来了。故事还没完,老钱在测试成功后机智地补上一刀:“反正只要点火时让车跑起来,就可以发动。干脆我们停在一个坡上,下坡的时候借着重力,就省的推车了。”听完钱队这句话,我的眼中满是崇拜。

段子讲完了,下面是干货。好奇心弱的,有文字密集恐惧症的可以略过了。汽车发动机启动流程有点像这样:

第①个步骤就是插入并转动车钥匙,车上的蓄电池给②中的起动机供电。车上的电源在发动机休息的时候是由蓄电池提供的,所以4S店的师傅会先问我们大灯、仪表盘能不能亮,他要先确保蓄电池是否有电。

起动机转动起来后带动曲轴上的飞轮转动,飞轮带动整根曲轴转动,曲轴带动发电机转动,发动机给火花塞点火,驾驶员慢松离合踩油门,汽油进入气缸,同时曲轴带着活塞上下运动,挤压着进入气缸的汽油。如果这时,被压缩后的油气混合体温度适宜,经过火花塞点火,汽车就发动了。机智如你,看了上面这一段,应该就会想到,我们的车是起动机坏了,曲轴开始的时候动不起来,车子自然发动不了。

什么?还不懂?智商捉急啊~~~

罢了,再举个例子。有没有见过农民伯伯启动拖拉机?有的时候他们会拿着一根大铁棒插在发动机的某个孔中,然后使劲旋转,直到拖拉机咳嗽起来。我猜测,那个孔就是连接拖拉机发动机曲轴的。注意看下图老爷爷手中的摇把。

3、《了凡四训》

这本书是本奇书,作者是个奇人——明朝的袁黄先生。他精通天文、术数、水利、兵书、政事、医药,担任过天津市市委书记,后因政绩卓然,调任大明抗日援朝总参谋长。他还是算命达人,北宋易学大师邵雍的传人。

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在于,她解答了我的两个疑问。第一,什么是命?举个例子:A是个出身于穷家庭残疾人,但是A很努力于是有一天成就了一番事业,人们会说A是通过自己努力得到了他该得的并且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那换一种角度,A的努力是否也应该算在命运的安排下呢?但命不是宿命论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同《了凡四训》中所说

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简要翻译成白话文:凡人心中妄念四起,一有妄念,便落入了命数(就是先天确定的命运)。(善字不好翻译,不单是善良的意思,因此照原文)极善之人,便能在这一世中跳出原有命运的设定,极恶之人也是这样。所以,天命若是由定数和变数组成的,那么天命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就不能以一种名相来限定他。也就没有“天命是什么?”这一问了。

第二个问题,怎么改命?《了凡四训》共四个部分,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后面三个部分就是具体讲如何实操改命的。但是,说实话,也只有袁黄老先生那样的精诚的人,才能做到。我试过,没坚持下来。

4、《白垩纪往事》

这是最近因《三体》大火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作品。对小说这种题材,推荐起来很有些难度。因为,小说,特别是科幻小说,原本就是以丰富的想象,扣人的情节来吸引读者。但我讲太多情节,便有了剧透的嫌疑;讲太少,可能又很难激起不知道“刘慈欣”名号的读者的兴趣。干脆,我就不谈小说的情节,只是试着给这本书做一个腰封,看能不能凑巧激发你阅读的兴趣。

what?你问我什么是腰封?上图。。。一般就是XXX倾力推荐,总之以简短的文案刺激你购买的欲望,买完又可以从书上拆下来的,就是腰封。

这本书里,人类还没诞生,恐龙和蚂蚁是地球的主宰,恐龙有奇思妙想,却因身形巨大,无法精细作业;蚂蚁虽身形娇小,能胜任精细操作,却身单力薄。某一天,一直以来互利共生的他们突然剑拔弩张,地球处在了被反物质毁灭的阴影中......

我当时是在地铁上读的这本书,内容很吸引人。反正我读着读着,连续两次坐过站,我会随便乱说???

5、《经验的疆界》

作者詹姆斯·马奇,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名誉教授。他在早期职业生涯所写的两本书,一本是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于1958年合写的《组织》,另外一本是与理查德•赛尔特于1963年合写的《企业行为理论》,是组织研究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主要讲了经验在组织管理中得应用和局限。看了我的介绍,是不是一点都没有阅读的欲望。

哈哈~那就对了,我当时买这本书完全是看到一个大牛推荐,脑袋一热发现很便宜,京东上凑单买的。这本书很薄,100多页的样子,但参考文献就有10几页,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参考文献是作者自己的作品。但是,我没看完,也没看懂。不过,即使这样还是有一些让人醍醐灌顶的东西。

作者说道,人性中有四个特点:妄自尊大、固执己见、追求确定、简化因果。我认为这四个特点是两对特点,妄自尊大和固执己见是一对,后面两个是一对。前面两个就不多谈了,说说后面两个。人的大脑是很奇特的,总是在尝试解释周围事物,从中找出原本可能不存在的因果关系。比如东北人很豪爽,南方人很精明;理科生和文科生没办法沟通;儒家是积极入世的,道家是消极出世的...

而且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一些规律,就是这样确定的因果关系,传播起来非常迅速。社交网络里挺多文章,比如十本刷新你三观的书单,十本书就能刷新你的三观,有两种可能,第一是你书读得少,本来就没有三观,第二是以前读的都是错的。再比如,奶茶妹妹和刘强东分手疑与南京一高官落马有关等等。以前,我很不齿这种东西,但其实若从传播效率的角度讲,这些标题却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因为人不想读成千上万的书,去慢慢构建自己的三观,他们追求快速;人们不想去看冗长的分析资料,解读元旦还晨跑的高官,过几天就落马的内幕消息。他们要的是简化的因果关系,甚至最好是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或者是由A直接推出B的关系。

总之,20几岁的人了,看到这样的文字,要警惕。

6、《查令十字街84号》

这是一本以来往书信为内容的小说。没有环境描写,少有人物刻画,邮件里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非是买书卖书,偶尔还邮寄一些生活物资。但就是这样一本书,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就像上面那张图上的腰封说得那样,书中男主人公是英国一家二手书店店员,女主人公是纽约一个落魄的女编剧。因为对书籍的热爱,两人相识20余年却缘悭一面,相隔万里却莫逆与心。书中有对书的热爱,有对陌生人的无私慷慨,但最打动我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我甚至怀疑女主人公第二次没去成英国,完全是自己不太敢正面面对男猪脚。总之一个已婚男士和一个未婚大龄女青年的来往书信,其中的滋味还是颇让人玩味的。╮(╯▽╰)╭,一本如此小清新的书,被我读出了这般味道,也是醉了。

对了,书的最后,男猪脚得病去世了。女猪脚在与他通信20余年后,没有见过面。

7、《鸟哥的Linux私房菜》

这本书是讲Linux基础的,记得当时是因为要学GAMIT(一个GPS数据处理软件)才买的。书虽然很厚,但作者文风很有亲和力,读起来不累。更重要的是,书中讲到的Linux技巧:命令行、shell脚本、正则表达式等等,即使你稍微了解一下,也会极大地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这本书会让你跳出常年来使用Windows的思想窠臼,用Linux的视角去把玩操作系统。

Windows令人懒惰,Linux使人勤奋。(还记得上文的简化因果,追求确定吗?小心这句话)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有365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下有一些文本文件。这些文件的文件名,有的是呆呆的大写,比如这样:

                                  大写(A.txt)

有的是萌萌的小写,比如这样:

                                  小写(a.txt)

Windows下可能实现起来比较困难,Linux下却一条命令就可以了。总之,看看技术书有好处。即使看完就忘了具体的命令怎么写,大不了要用的时候,在百度里输入关键词搜索。

8、《论语译注》、《孟子译注》

这两本书都是杨伯峻老先生写的,注解详实精到,对理解原文帮助很大。也正是因为杨老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网上有一部分人认为读论语孟子,首推杨伯峻的书,其次是南怀瑾,再次是于丹的书。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于丹的书没看过,不谈了。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和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本身侧重点不同,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南的书,是以演讲稿编纂成书的,演讲的核心在于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有的时候甚至不追求听众有没有听懂,关注的是听众在不在听,因此南的书里有很多历史掌故串讲,不断抛出新的东西,吸引注意力,但容易看着看着就陷入历史故事了,忘记了原本论语原文讲到哪了;而杨的书,是在房间里写出来的,偏重文字注释,少有历史典故。这样对原文的理解会比较精准,但是很容易读着没“感觉”。我认为,这两本书是用来“养气”的,读完如果能像打了鸡血一样,心里感觉很有劲,我觉得目的就达到了。你光读南的书,因为有故事的实例串讲,容易有感觉,但是南在文字考据上的功夫不如杨,可能对书中原文的意思有曲解;杨的书,读起来可能缺点感觉。

所以,我建议两个人的书都读一下。对照一下会发现两个人的分歧,自己也可能会有新的理解。

9、《金刚经、心经、坛经注释》

先写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