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10

来源:华佗小知识

        改过实验谈

  总论者,即是说明改过之次第:

  1、学

  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

  2、省

  既已学矣,即须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

  改。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又于每

  3、改

  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

  出家人应注意改过10条。

  1.虚心

  2.慎独

  3.宽厚

  4.吃亏

  5.寡言

  6.不说人过

  7.不文己过

  8.不覆己过

  9.闻谤不辩

  10.不瞋

  6.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放生可以延寿,治病,免难,得子,生西。

  敬三宝

  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惟举其少分之义耳。

  今言佛者,且约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

  今言法者,且约经律论等书册而言,或印刷或书写也。

  今言僧者,且约当世凡夫僧而言,因菩萨罗汉等附入,敬佛门也。

  第一敬佛。

  礼佛时宜洗手漱口,至诚恭敬,缓缓而拜,不可急忙,不可草率。

  第二敬法。

  读经之时,必须洗手,漱口,拭几,衣服整齐,威仪严肃,与礼佛时无异。

  第三敬僧。

  凡剃发披袈裟者,皆是释迦佛子,在家人见之,应一例生恭敬心,不可分别持戒破戒。

  初发心者在家律要

  出发新人,既受三皈依,应续受五戒,倘自审一时不能全受者,即先受四戒,三戒,乃至仅受一二戒都可,在家居士既闻法有素,知自行检点,严自约束,不蹈非礼,不敢轻率妄行,则杀生,邪淫,妄语,饮酒之四戒,或可不犯。

  持非时食戒者应注意日中之时

  日中(正午)以后即不可进食,若食亦得轻罪。

  我以为无论如何必须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的道理,才有做佛教徒的资格!

  须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又须知我们一个人所有的行为,一举一动,以至起心动念,祝佛菩萨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个人若能这样十分决定的信着,他的品行道德,自然会一天比一天高起来!

  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

  一,五戒八戒,当分属于小乘;然欲秉受戒品,应发大菩提心。未可独善一身,偏趣寂灭;虽开遮持犯,不异声闻。而发心起行,宜同大士。

  二,皈依功德,经论广赞。泛言果报,局在人天,故需勤修净行,期生弥陀净土。

  三,受皈戒者,应出家五众边受。(出家五众者,苾刍,苾刍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然以大僧受者(大僧者,苾刍,苾刍尼),为通常例。

  四,受皈戒者,若依律制作,应于师前,一一别受。

  五,受皈戒时,受戒者说,受者随语。

  六,诸余经论有云:不能具受五戒者,一分、二分得受。要受戒必须全受。

  七,今人乞师证明受皈依者,辄称皈依某师。出家人皈依的是僧伽,不皈依某师一人。皈依僧者,则一切僧皆我师也。

  八,今人受五戒已,辄尔披五条衣,手持坐具,坏滥制仪,获罪叵测。五条衣,坐具只有大僧才能披服。

  九,既受戒己:若犯上品重罪,即不可忏,若犯中品下品轻罪,悉属可悔。

  十,末世以来,受皈依者,多宗华山三皈五戒正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