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帖很容易被看作书法的典范,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它们存世的书法价值。而作者蒋勋则用自己的语言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不同的世界。以前看过蒋勋的《孤独六讲》,读之感觉甚是有理,语言也能沁人心脾。《手帖南朝岁月》也延续了这样一种风格,淡然恬静,关键时刻却也不失感情。本书的序很有意思,鲈鱼莼菜,虱目鱼肠都是食物,民以食为天,虽然讲的的手帖,但以食物为序引出南朝那些往事,更以生活为味,与友人结伴,一诉心中所怅。本文引用最多的书便是《世说新语》,此书确是南北朝生活的一些写照,虽然被定性为小说集,但其中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
第一辑《平复帖》一开始蒋勋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那么美好的故事。从书法角度来看,《平复帖》是“帖祖》、《墨皇》。虽然作者存在争议,但是西晋文人所做却是公认的事实。而与此帖关系最大的陆机却是一个十足的悲剧。以前只知道“二陆”非常有名,似乎也不慕名利。但看了此书才知道原来也是卷入八王之乱,被小人所害,死于乱世,三族也被诛杀,无限凄凉。陆机颇有才学,也是《平复帖》最有可能的作者。在帖中他担心友人安危,但现实是那几位名叫“彦先”的友人都比他活的长久,活的自在,在乱世之中的官场能够明哲保身。得以善终。“鬼子敢尔”,这四个字既是陆机气节的体现,却也因此送了命。赴死前的那句“华亭鹤唳,岂能复闻乎?”令人感叹不已。弟弟陆云更加温和从容,但也无济于事。兄弟两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动乱之中,不管是名人还是百姓,活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平复帖》是朋友之间友谊的见证,只是这结局,被关心的友人怕是也感慨万千。
说到东晋,说到书法,那么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王羲之,绕不开的一个家族就是王家。王羲之大家都很熟悉,被称为“书圣”,传世书法虽多为摹本,却也是受到了后世的推崇。而作者第二/三辑所写重点却不在此,他描述的更多的是王家、谢家等世家大族中间的联合与争斗,期间也是人才辈出。特别是王家,在武则天时期后人尚能保存有十代人的书法作品,这是一种怎样的传承,乱世之中,活命尚且不易,何况保存作品,甚至于是代代传承,皆是名家。而王献之关于父子二人书法的评价那句“固不同也。”既是对自己书法的自信,也为后世的书法开创了一个时代。只不过在婚姻上,却因为皇权干预而失去了幸福。写给前妻的手帖也是充满了埋怨与哀叹,像是一个小孩子。
手帖不仅仅是书法,更是当时心境与生活的体现。后面还有对于封建王朝帝王和日本对于书法的一些态度和行为,颇有趣味。创作出好的作品固然令人钦佩。但南朝的那些手帖的珍贵之处更在于它是南朝文人活出自我的证明,即使是乱世,即使颠沛流离,即使受尽折辱,也不忘记对美好的向往,对文化的传承。我想,这就是作者最想通过此书传达出的理念吧